第13课 五四运动
知识归纳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间
________年5月4日
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________”“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前期
概况
前期主力
学生
运动中心
________
斗争形式
罢课、示威游行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助力:陈独秀亲自起草________________,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主力:________。
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_________________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________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_____运动。
特点: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________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________性。
意义
(1)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____________的结合。
(2)为________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____________意义。
知识演练
核心知识点——五四运动的爆发
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期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里的“鹿獐螬”喻指( )
①陆宗舆 ②章宗祥 ③曹汝霖 ④李鸿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核心知识点——五四运动的扩大
3.主力:学生→( );地点:北京→( )。此图示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前后的变化,括号中应填的内容分别是( )
A.工人、上海
B.商人、上海
C.商人、南京
D.工人、南京
4.下面表格中的“?”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名称
时期
起草者
意义
?
五四运动
陈独秀
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宣言
A.《敬告青年》
B.《狂人日记》
C.《北京市民宣言》
D.《文学改良刍议》
核心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五四运动中,学生们举行示威游行,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此举充分反映了学生( )
A.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胸襟
B.爱国主义情怀
C.一致抗日的要求
D.反对内战的主张
6.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下列对这次运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一场爱国革命运动
B.是一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
C.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知识过关
1.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北伐战争
2.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罢免的三个卖国贼是( )
①李鸿章 ②曹汝霖 ③章宗祥 ④陆宗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批青年学生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准确无误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它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在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呐喊
C.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4.《告商工界同胞书》中指出:“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力量
B.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导力量
C.“三罢”斗争是五四运动的主要形式
D.社会各阶层是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
5.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6.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核心素养要点:勇于探究]
材料一
五四运动(绘画)
(1)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3分)
材料二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其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章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文学
39
10
新诗
140
101
小说
34
15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俄国研究
4
41
国民革命
0
113
世界革命
0
20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
材料三 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3)结合以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的意义。(3分)
材料四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4分)
7.〔史实与推论〕阅读下面的材料后答题。(6分)
材料 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人的文化开放观念已得到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加强中国与世界文化的相互沟通,努力建立中国与世界文化更加密接的关系,是这场运动的重要的内在动力之一……那一时期,世界最新的科学与学术,传入中国的速度是相当快捷的。应当说,新文化运动建立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密接关系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中国民族文化复兴的重大契机,或者说,造成了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大枢纽。由于五四运动的爆发,广大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走向社会,与广泛的社会阶层发生联系,于是造成以知识精英、青年学生为先导,社会各阶层首先觉悟的人士积极跟进,在新思想、新观念指引下的空前广泛的社会动员。
——人民网《百年回望:历史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括号内画“√”;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4
分)
①建立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密接关系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重要动力之一。( )
②新文化运动最直接的好处是有利于世界最新的武器制作技术传入中国。( )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对倒退,反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 )
④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 )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联系。(2分)
答案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青岛
北京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市民宣言》
工人阶级
上海
曹汝霖
反帝斗争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爱国
(2)思想启蒙
革命
进步
广泛
(1)中国工人运动
(2)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里程碑
核心知识点——五四运动的爆发
1-6
DBACBD
1-5
BDCBD
6.(1)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说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3分)
(2)变化:由前期以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2分)主要原因:①五四运动的洗礼;②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分)
(3)示例: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时,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号召青年发动群众,抵抗侵略。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激励青年,发挥创新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3分)
(4)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容,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4分)
7.(1)√
×
○
×
(2)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