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12: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共享经济已经有大量资金投入。2013年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为150亿美元,约为传统租赁经济的1/16。2016年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010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亿美元,并与传统租赁经济规模持平。共享经济将潜移默化地实现社会公德培育。增进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在公共话语空间让共享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得到充分的讨论,实现社会道德的自我修正。比如媒体、社交网站经常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与讨论,就是一种社会道德培育的过程。消费者将更多地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既作为共享经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也作为共享经济的受益者,创新活力不断提高,有效供给不断扩大,新的就业模式不断涌现,进而使得共享发展理念的转化落地,以共建带动共享发展的加快实现。
????????(摘编自2018年3月28日微信公共平台)
????????材料二:
????????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讨论共享经济的内涵与现状时,有必要对共享经济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从狭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的商业模式。随着共享经济内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500万人,创造大量的灵活就业机会。
????????(摘编自2019年03月19日《工人日报》)
????????材料三:
????????共享经济是一种将闲置物品、资源、空间、知识等进行相应整合的经济模式。从产权角度来说,就是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从构成要素来讲,包括供给端愿意分享闲置资源所有者、高效的共享系统、消费端的大众三大组成部分。
????????共享经济需要人们用智能手机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相应的应用软件,提供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应用软件上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源,实现需求的满足。
????????共享经济弱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其首要逻辑就是使得那些因为私有化而得不到有效利用的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发挥其作为商品本身的有用性,逐渐改变人们对于拥有具体商品的诉求,变成对其使用权的重视,是对中国人思维逻辑的一大颠覆。
????????所有者和消费者的互相信任,是彼此之间在共享经济下发生商业行为的逻辑起点。现代商业文明建立在互联网这一巨大的虚拟媒介之上,相对于传统经济来说,对社会的信用体系有着更高的要求。服务平台还需要靠供需双方的信用来支撑平台良性发展;对经济行为的监管者﹣﹣政府来说,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按需分配,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做到即需即用,是共享经济的另一重要逻辑。人们将自己的闲置资源拿出来进行循环利用,需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低于私有化的成本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在使用之后实现对于产品的立即剥离,真正做到了即需即用,即用即抛,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共享经济使得之前私人领域的资源为更多的人所利用,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封闭和隔阂,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协作。普通消费者能够获取到原来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资源,极大地满足其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能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平,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共享经济对于国民素质有较高要求。我国民众的基本素质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之监测系统和预防技术的完善,使实现供给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信任确证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共享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不过,使用者对于资源本身的维修、保管、清洁等事项不用负责,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恶习,因此,无论是共享人、共享平台还是政府等第三方监管者都要采取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
????????共享经济催生了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态度是“先试水,后监管”,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开明的监管策略,给新型经济领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发展环境,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由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有力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材料四:
????????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主要的挑战在于,政府在对共享经济管理时,如何把握有效监管和鼓励发展之间的尺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土地资源有限,各领域具体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根据现有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共享经济做出一定程度的限制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经济模式,既需要适合其发展的社会环境,也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鼓励和扶持。同时,共享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威胁也影响着就业和社会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共享经济细分领域的相关法律规则将逐渐确立,在法律制定中综合各方利益与需求让法律法规成为底线保障,将给新兴的产业形态更多的成长空间,鼓励共享经济的发展。
????????(文章与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2019年3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以实现社会公德培育为目的,实现道德修正,消费者将更多地参与到共享经济中,且既是提供者又是消费者。
B.共享经济越来越来被接受和认可,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使供给端和消费端的信任可能实现。
C.现广泛流行的共享单车是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代表,被视为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
D.共享经济是一种将闲置物品、资源、空间、知识等进行相应整合的经济模式,由供给端、共享系统、消费端三部分构成。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动互联网是共享经济兴起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媒介,智能手机是共享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
B.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基础之上的,这对政府监管经济行为提出更高要求。
C.共享经济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影响着就业和社会稳定,政府对其既要鼓励扶持,也要加强监管。
D.共享经济使一些“私人领域”转为“公共领域”,有利于人与人的团结协作,有助于社会和谐与公平。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变“所有权”为“使用权”,改变人们拥有具体商品的诉求,颠覆了中国人追求商品拥有权的思维逻辑。
B.即需即用,即用即抛的共享模式,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应该放手推广。
C.从广义的共享经济含义上看,共享经济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提高闲置物品的利用率。
D.材料三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共享经济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使人对共享经济的认识更加全面。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三最后两段论证的主要内容。
(5)共享经济的发展有哪些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积极鼓励他报名,1964年6月,赵思风顺利地踏上西去列车,怀着满腔热情,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他嗓子唱得有点沙哑了。
????????汽车送抵农场场部,然后是马车接他们到连队。有人说:到了。
????????赵思风疑惑,问:房子呢?
????????有位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的汉子(随后知道他是连长)喊:大家注意,你们就站在房顶上。
????????赵思风吓了一跳,这房子跟沙丘差不多,这么多人站在上边,不会坍塌了?
????????连长喊:青年同志们,跟我来。
????????赵思风和同来的上海青年,顺着连长引领,走下平地隆起的房顶﹣﹣土包下开着洞门,稍稍弯腰低头,屋里中间有一条三尺来宽的过道,过道两边是大通铺。
????????赵思风第一次见识地底下的房子,叫地窝子。他在上海,家里是棉褥子、棉枕头。一路不断换车,又说又唱,累了。他迫不及待地躺下,他的身下发出嘈杂的响声。他惊跳起来,一摸,褥子垫的、枕头塞的,净是麦秸秆。草褥子,草枕头。第二天醒来,鼻孔、嘴巴都钻进了沙子。
????????开始劳动﹣﹣夏收割麦。赵思风第一次割麦子,镰刀不听他的使唤,小腿划了个伤口子,手心磨起了水泡,他浑身痒,说不清是蚊子叮,还是麦芒刺。
????????当夜,他打着手电筒,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思念之情。他第一次离开父母,还这么遥远。一个月后,接到回信。家中的信,都由母亲执笔。
????????父亲是居委会主任,大小是个干部﹣﹣喜欢打官腔。赵思风想象得出父亲口授的样子。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观点:建设边疆,好好锻炼。
????????于是,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而且,他打定主意,不再给家里写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那么远,够不着。
????????上海与新疆,一封信,在路上起码走十天半月。母亲来了三封信,他只拆阅,懒得回复。随后,母亲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的信里,传达了父亲的“指示”,可能父亲觉得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母亲在乎的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甚至问:沙漠地带有没有水?)。
????????赵思风肩膀嫩、力气小,大田作业,劳动强度大,伙食条件差,一天三顿苞谷馍馍,少油的菜很单调。他发现,连长时常关心他的生活,而不讲什么“大道理”。他倒是觉得连长比父亲要亲切。他不忍把劳动和伙食的情况告诉父母,他能想象出父亲一定讲“锻炼”的道理,而母亲会担忧他的身体。母亲的担心会传染给父亲﹣﹣他想象自己像一滴水落在无垠的沙漠里。
????????半年后的一天,赵思风收到一封母亲的信,几乎与上一封信,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差两天。信封出奇地饱满﹣﹣八页。
????????母亲从其他家长那里打听了上海青年在新疆的情况。母亲当初反对他报名。这封信里,母亲替父亲解释: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
????????信中,母亲写了盼望他来信,每天都等待邮递员的车铃响。赵思风发现,航空信封背面有四个字:思风降雨。
????????母亲收不到他的信,心里像久旱的沙漠了。母亲生他的时候,是夏季,天气又闷又热,于是,母亲给他起了名字:思风。清凉的风驱散了暑热。
????????赵思风看到第六页,呆愣了。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替儿子着想。而且,他感到,在母亲的眼里,他永远是孩子。
????????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很多时间,只要把这三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
????????多年后,赵思风也有了儿子,他已记不全母亲出的三页题目﹣﹣选择题、填充题。选择题只需打个钩,填充题只需画个圈。比如:工作忙吗?(忙)或(不忙);身体好吗?(好)或(不好);吃得饱吗?(饱)或(饿);睡得好吗?(能睡)或(失眠)。
????????赵思风第二天就托去团部开会的文教把“答卷”寄出(还附了一张劳动照片﹣﹣微笑)。
????????一个月后,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央红头文件”一样,反复阅读,领会精神。
????????这封信里,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示”唯一的一次不再讲“大道理”。显然是背着父亲写信。同时,赵思风收到一个包裹: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营养,母亲如是说。赵思风认为父亲不可能考虑这么周全,不过是母亲尊重其是一家之长,也希望自己不要对父亲还有怨言。
????????结婚,搬进土坯屋后的第三年,母亲趁放暑假来探望儿子。
????????母亲望着离连队不远的沙漠,抱住儿子,说:这样的地方,你怎么活下来的呀?
????????赵思风说:妈,我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果果,叫奶奶。
????????孙子果果像一个果实投入奶奶的怀抱。赵思风说:妈,你抱孙子,就像抱一个大西瓜。
????????晚饭由也是上海青年的儿媳烧。饭桌上,母亲提起家书﹣﹣选择题。她说:我问你答,所有的选择题,问和答都没有反映出实际情况。
????????赵思风说:姆妈,那是你出题有问题,不了解实际情况,怎么能出好题?
????????母亲说:你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通过描述祖国的殷切召唤、家庭的积极支持、个体的满怀热情等营造了特定的环境氛围,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B.父亲“期望赵思风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实际上也想借助这种方式督促儿子多回信,以便获取儿子更多的日常生活信息。
C.赵思风不给家里回信,表面看起来是他因父亲只讲大道理而赌气,其实有不想让父母知道他生活艰苦而有所担心的原因。
D.父亲见到“答卷”欣慰地笑了,流露出对儿子原谅自己的喜悦和接到回信的心安;“反复阅读”也体现出了对儿子的牵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塑造赵思风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他由一腔热血到诧异失落、从思亲念家到沮丧失望、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的心路历程。
B.小说中农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物资供应比较匮乏,这样写既可以让读者领略到生活其中的种种不易,又可以让读者见识到主人公精神成长的可贵。
C.小说细节设计颇具匠心,母亲为“我”取名“思风”彰显了深沉的母爱,“我”为儿子取名“果果”可理解为“我”安心投入边疆建设的美好结果。
D.小说虽然采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但主要是站在主人公的视角上讲述故事,通过描述赵思风真实的个体主观感受,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请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并简要说明。
(4)小说中的“家书”有哪些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B.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C.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D.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平之战中兵败身亡的赵括,相传还跟常用的成语“纸上谈兵”有关。
B.邯郸,与“邯郸学步”中的“邯郸”指的是同一地方,为赵国都城。
C.“武遂”“方城”原为魏国城池,后在相互征战中被赵国将领廉颇攻取。
D.善饭,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问,表达了与廉颇一样尚思报国的情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取代廉颇当了赵国军队的统帅后,就改变了廉颇定下的制度,换掉了原来的军官,为赵军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B.秦将白起知道赵括徒有虚名而无实干,于是一鼓作气、长驱直入,一举消灭了赵国军队四十五万人,直逼邯郸城下。
C.栗腹自作聪明,认为赵国长平一战后有机可乘,结果却导致燕国损兵折将、割地求和,从中也可以看出廉颇的勇武依旧。
D.廉颇在魏国和楚国都未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思用赵人”却未能如愿,则是被人中伤所致。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②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5)廉颇为什么攻打乐乘?攻打乐乘之后为什么投奔到魏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条藤蔓系离情”中“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抒写不忍离去之情。
B.明明是诗人不忍离开,却说亭边的柳条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这是主客移位的手法。
C.春风和煦,景色宜人,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柳树枝头的黄莺鸣声悠悠,全诗营造出离别伤感的意境。
D.诗人视树、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2)本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李清照《夏日绝句》中怀念项羽、针砭南宋朝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一文中“易水送别”时,面对太子及宾客一行的垂泪涕泣,荆轲唱出的慷慨悲壮的心声是“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苦闷。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夜幕突然降临时出现的可怕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7)陶渊明《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难以自由舒展的心情。
(8)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诗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意境阔大悲凉。
(9)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10)《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从容迎战,指挥若定。
(13)《登高》一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4)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开篇点明老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5)荀子在《劝学》中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6)《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
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
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
)。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
,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
,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主要督促一时之权一言以蔽之
B.主体监督尺寸之柄一言以蔽之
C.主要监督尺寸之柄归根结蒂
D.主体督促一时之权归根结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B.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C.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D.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关心孩子健康
B.最关心孩子健康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C.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D.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最关心孩子健康
?
下面是一位父亲在他儿子和王芳结婚前夕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宴的请柬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以及语气等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虎子和佳人于2018年7月30日喜结良缘,特于华庭恭备盛筵,敬请您准时光临。
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被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变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合情合理请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做解释。要求:所写创新“成语”与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数不限。
????????示例:“疫不容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疫不容辞。
(1)________
(2)________
四、写作(60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
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
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④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黄金需熔炼。
﹣﹣臧克家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作为刚刚步入高一的你,读完以上材料,有何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题目,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辽宁省营口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
【答案】
D
C
C
最后两段从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和对政府管理的促进两个方面来论证共享经济的社会作用。
①在未来一段时间共享经济的融资规模会持续大幅扩张;②共享经济将潜移默化地实现社会公德培育;④消费者将更多地参与到共享经济中。
【考点】
科普阅读
社会科学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答案】
D
A
①慈爱:思儿心切,时时牵挂,事事关心。②宽容(善解人意):无论是丈夫的矜持,还是儿子的任性,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包容。③有智慧:巧用“思风降雨”,感化打动儿子;巧妙设计答卷,赢得儿子回信。④善调和:在儿子面前替丈夫解释、开脱;假借丈夫的名义给儿子寄去麦乳糖。⑤执着(坚持不懈):儿子不回信,仍一如既往坚持写信,决不放弃,最终感化儿子。
①“家书”有线索作用,小说据此展开主要情节;②“家书”将相隔万里的母子连结起来,小说借此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旨;③小说用以答卷作“家书”的情节来化解矛盾冲突,独出心裁,令人感动,极富感染力;④“家书”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可以唤醒读者的文化记忆,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考点】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要点、人物形象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了解和把握全文的主旨,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主旨、句子等。
(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
(4)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情节、人物、主旨和表达效果上分析。如: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或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人物上,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表达上,比喻象征的运用,形象而又有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答】
D.“儿子原谅自己的喜悦”理解有误,依据上下文“他能想象出父亲一定讲‘锻炼’的道理”、“母亲没有传达父亲的‘指示’唯一的一次不再讲‘大道理’”来看,儿子对父亲的“大道理”始终是反感的,所以,在这里,儿子并没有原谅父亲的意思。
A.“从思亲念家到沮丧失望、最终因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表述有偏,依据原文“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军垦战歌》的纪录片,还有父亲积极鼓励他报名,1964年6月,赵思风顺利地踏上西去列车,怀着满腔热情,一路高歌,以至到了农场的连队”“母亲当初反对他报名”来看,并不是受母亲感化而积极投身边疆建设的,还有通过原文“赵思风赌气了﹣﹣他没回信。他反感父亲讲‘大道理’”来看,只是“反感”并没有“沮丧失望”。
依据原文“母亲来了三封信……母亲的来信频繁了,他一个礼拜收到一封信……母亲在乎的是他的生活(吃、住,还有气候,甚至问:沙漠地带有没有水)”“几乎与上一封信,一个前脚,一个后脚,相差两天。信封出奇地饱满﹣﹣八页”表明了母亲“慈爱:思儿心切,时时牵挂,事事关心”;依据原文“母亲回信,说你爸见了‘答卷’就欣慰地笑了,而且,像阅读‘中央红头文件’一样,反复阅读,领会精神”“母亲表示:知道你很繁忙很辛苦,没有工夫写信,那么,不用花很多时间,只要把这三页‘答卷’答完了寄回即可”又说明母亲“宽容(善解人意)”;依据原文“航空信封背面有四个字:思风降雨”“后三页几乎都是选择题(包括填充题)”说明母亲“有智慧”;依据原文“母亲替父亲解释:你爸在单位里大小也是个干部,动员青年支边,是单位里一项重要的任务,动员符合条件的子女去新疆,你爸不带头,工作难开展”“两袋麦乳糖。是父亲的意思﹣﹣长身体,补营养,母亲如是说”表明母亲“善调和”;依据母亲收不到儿子的回信时,会一直写信,很频繁地写,表明母亲的“执着”。
小说以“家书”为线索,主要以我写的一封“家书”开始,然后就是母亲的“回信”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通过母亲的“家书”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宽容、智慧、善调节”等人物特点,将相隔万里的母子连结起来,揭示“母爱”的伟大;母亲以“答卷”的形式作“家书”,这样的故事情节独出心裁,感染力强;在现代的社会,“家书”已经很少甚至不会出现了,作者在此时写“家书”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的作品,可以唤醒很多同时代的读者的文化记忆,也会丰富新时代更多读者的阅读体验。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答案】
B
C
B
①第二年,秦兵就围困了邯郸有一年多。全靠楚国,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围困。
②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又披着铁甲骑上马。
①乐乘为燕国将领,伐赵,后为赵将,廉颇表示不满或不服。
②赵王任命乐乘接替廉颇,廉颇攻打乐乘,廉颇为了保全自己。
参考译文: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便调遣奇兵,后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赵军军心涣散,赵军饥饿难忍,秦军射死赵括,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秦军包围了邯郸,赵国几近灭亡、魏两国军队来救助。
邯郸解围之后五年,说是“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了长平之役。”燕王便发兵攻赵,在鄗城大败燕军,于是包围燕国都城,作为讲和的条件。赵王将尉文城封给廉颇,又让他代行相国的职权。
当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京,原来的门客都弃他而去,那些门人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门客说:“唉?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我们来追随您,我们就离开,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赵国派廉颇攻打魏国的繁阳。
赵孝成王去世,起用乐乘代替廉,攻打乐乘。廉颇于是也逃到魏国的大梁,赵国任李牧为将攻打燕国、方城。
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国围困,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让他回来说廉颇的坏话,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又披上铁甲骑上骏马。赵国使臣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人虽老,可是陪我坐着时。”赵王一听,就不再召回他了。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答案】
C
意象:春风、亭子、藤蔓。
手法:拟人手法、藤蔓,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
译文:
春风骀荡,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亭边柳条,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住了这么久了,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别情依依,动人心弦。
赏析: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诗中的一切,带有情感,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黄莺作别、藤蔓,难舍难分,达到了物我交融,故能忧乐与共,发而为诗,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凄凄惜别。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又似殷殷挽留,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兼言情景两面,似有无穷笔力。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答案】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重点字:项)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重点字:萧)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重点字:淋漓)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重点字:栗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重点字:鹰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重点字:羁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滚)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重点字:掇)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重点字:譬)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重点字:返)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橹)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惑)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答案】
“尺寸之柄”更合适第四处,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概括第四处语境强调概括前面所说故选B
C
C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①“虎子”改为“犬子”;,②“佳人”改为“王芳”;,③“华庭”改为“寒舍”或“家中”;,④“盛筵”改为“薄宴”;,⑤“准时”改为“届时”。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解答】
①在正式场合中称呼儿子的小名不合适,应该谦称“犬子”;
②在结婚请柬中应该写新人的名字,应把“家人”改为“王芳”;
③“华庭”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寒舍”或“家中”;
④“盛筵”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薄宴”;
⑤“准时”语气有些强硬,应改为“届时”。
【答案】
疫往直前﹣﹣明知病毒危险,但仍然选择奔赴抗疫第一线。
万无疫失﹣﹣全面部署,全面排查,全民动员,全体监督,才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胜利。
【考点】
句式仿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级。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创新“成语”,注意解释合理。
【解答】
本题要求仿照例句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做解释,注意仿写的内容和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例句中的成语“疫不容辞”,这个成语是从“义不容辞”仿用过来的,用的修辞手法是仿词;然后结合疫情对成语进行合理的解释。我们结合上面的分析先仿成语,再做解释就可以了。比如:“疫往直前”,这是仿的“一往直前”这个成语,“一往直前”的意思是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疫往直前”就可以解释为不管疫情如何,我们都要奔赴在抗疫第一线;“万无疫失”,这是仿的“万无一失”这个成语,“万无一失”的意思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万无疫失”就可以解释为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不要在疫情面前出现差错,那么就能确保疫情防控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写作(60分)
【答案】
飞扬的青春
青春是什么,浪漫而溫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疯狂地蹦迪吗。但是?不,青春应属于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举步探索的魄力。
在这阳光灿烂,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独立,是他们,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在民族崛起之际默默奉献;是他们,以工匠精神让祖国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不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且乐于听从祖国和
,甘于寂寞。他们成就了自己的豪情壮志,点燃了民族和国家的希望,这种使命是多么震撼人心啊!
青春是完美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任何一个时代、最富有创造性。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把自我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我们的青春才是永恒的青春,立志成才,信息交流日益广泛,形势逼人自强。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学习中,善于实践,不断成长,真正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为祖国奉献青春,其实,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旗帜!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飞扬起自己的青春!让我们都敌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3页
共16页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第2页
共1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