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离骚
——同步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昔三后之纯粹兮
B.夫唯捷径以窘步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D.路幽昧以险隘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惟草木之零落兮
B.帝高阳之苗裔兮
C.朝搴阰之木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兮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与“恐年岁之不吾与”的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俟我于城隅
D.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
B.来吾道夫先路也
C.指九天以为正兮
D.羌中道而改路
5.①填空:①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 ”、“ ”并称。其中的“ ”指“国风”;“ ”指“骚体诗”也就是指以战国末期我国历史上高考资源网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 为代表的南方新诗体“ ”。汉代 将这些诗编辑为《 》一书。而南宋时 为该书作注,即为《 》。
6.在《离骚》里有一个“香草美人”世界,请从课文里找出这些香花美草,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朗读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7.解释下列词语
已: 古都: 美政:
8.“国无人莫我知兮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
9.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高考资源网
10.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高考资源网
答案
1.D(A纯粹:美德。B捷径:邪出的小路。C党人:结党私营的小人)
2.A(A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C、D为结构助词“的”)
3.B(B和例句为宾语前置,A、C为介词结构后置,D为被动句)
4.D(A锡——赐,B道——导,C正——证)
5.①风 骚 风 骚 屈原 楚辞 刘向 楚辞 朱熹 楚辞集注
6.“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江离”“辟芷”“秋兰”“蕙纕”“揽茞”“木兰”“宿莽”等来比喻道德的自修与品德之高洁。这些物象是诗人的“内美”、“修能”、“高洁”、“昭质”、“清白”的道德本质相应的,它们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上美好事物的具象(体)化。这种写法委婉含蓄,别具一番韵味。(言之有理就行)
7.已:停止 古都:故国 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
8.属于宾语前置句。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
9.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
10.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
w.w.w.k.s.5.u.c.o.m
www.(共34张PPT)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开创了诗歌由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代表诗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楚辞”与《楚辞》
《离骚》内容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离骚》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叙述诗人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格、遭谗被疏的经历以及决不同流合污的意志。
2、通过一系列“上下求索”幻想境界的描写,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心情。
3、描写诗人经过激烈的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并决心以身殉国。
第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第二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求,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离骚》的思想内容
1、展示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希望楚王效法历代圣君,不要重蹈那些昏君、暴君的覆辙;希望楚王“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便治国。
2、深刻揭露了楚国混浊的社会现实。诗人批评了楚王的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更以激愤的心情揭露了楚国朝廷中的一批小人的丑恶嘴脸。
3、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炽热的爱国激情、对美好情操的执着追求、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斗争精神等等。
《离骚》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鲜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其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非常引人注目。
3、全诗结构宏伟而壮阔。
4、比兴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创新。
5、浓郁的楚地风物人情、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及大量的楚地方言。
6、瑰丽多彩的语言。词汇丰富,色彩绚丽,用词生动,韵律和谐,音调优美。
总说《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它采用浪漫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 《离骚》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
1、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通“赐”
来吾道夫先路 通“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 通“证”
听读课文,掌握重要字词句
2、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动:取名
字余曰灵均 名→动:取字
纫秋兰以为佩 动→名:佩饰
朝搴阰之木兰兮 名→状语:在早晨
夕揽洲之宿莽 名→状语:在黄昏
不抚壮而弃秽兮 形→名:秽政
3、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纫秋兰以(之)为佩 省略句
(美人)不抚壮而弃秽兮 省略句
课文解读
朗读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子孙,我太祖的尊名为伯庸。正当夏历寅年的正月啊,就在庚寅之日我降生。
生父观察我出生的气宇容度,始将美名赐予我。为我取名叫正则,我的表字称为灵均。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血统高贵 气宇不凡
第一段: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名字的由来。显示了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生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诗人认为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气宇非凡,又获嘉名,诗人写出了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质,
又有清秀的外在丰姿。
披佩着幽香的江离和白芷,
又编结秋兰作为身上的配饰。
身披香草鲜花 具有美丽的华彩
流年似水我好象赶不上啊,
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
薄暮去采江边的紫苏香草。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勤勉修行 自强不息
日月匆匆而不停留,
春秋季节依次更替。
感恋草木的飘零冷落,
只怕有为人年迈色衰。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何不趁着壮年而抛弃邪秽,
何不改变这不善的法度?
乘着骏马而自由驰骋,
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面开路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第二段:自述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感慨时不待我,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最后,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意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国而献身。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信任,可残酷的客观现实不让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得以实现,这就为下文写诗人所遭遇的现实作了铺垫。
古代的三个君王品德多么完美,
那时候群贤都聚集在他们的身旁。
他们交杂地配戴着申椒与菌桂,
哪只是将蕙草和香茝结成环佩?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那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大啊,
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治国的途径。
那夏桀、殷纣多么放肆妄行啊,
只贪走邪出的小道而寸步难行。
那拉帮结派的小人们苟且偷安,
使国家前途变得昏暗危险而狭隘。
我哪是怕自身遭遇灾祸啊,
怕的是君王的战车将要颠覆。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为实现理想而不计个人安危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我匆忙地在你前后奔走效力,
为的是赶上先王们的足迹。
君主不了解我的忠诚之心啊,
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而大发脾气。
我本来就知道忠言会招来祸害,
可我宁愿受苦也不愿舍弃直谏。
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
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主的缘故。
已经说好我们在黄昏时成婚,
为什么中途反悔变卦呢?
赤胆忠心 胸怀炽热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第三段: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述自己的一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诗人先赞颂古三王和尧舜时代的政治清明,重用贤才,表达了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时痛斥桀纣,批判党人群小,委婉劝告怀王莫蹈昏君复国的覆辙。他指天为证,耿耿忠心。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遭遇的挫折,委婉的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艺术特点一
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以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以比喻最为突出。以披戴“江离”“芷”“秋兰”喻重视修饰自己的德和才能,以“美人”比喻楚怀王,“骐骥”比喻贤能的人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塑造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形象,使诗中的意象具有了象征意义。
艺术特点二
对偶句的锤炼和运用
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使诗歌语言更加美化。在《诗经》中对偶句的运用还不是很多,而屈原就很注意作这样的加工。如文中“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情文并茂。屈原在诗作中大量锤炼对偶句,是诗歌语言的重大发展,对后来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形式的语言运用都有深远的影响。
艺术特点三
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屈原以前的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还处于朴素的、自发的阶段。从屈原开始,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才得到比较自觉的运用,并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在屈原的诗作中,积极浪漫主义的运用集中表现在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如开始对自己的介绍,第七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第十节的“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尽情地发挥着他那神奇的想象力,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作业:
1、理解屈原在作品中抒发的爱国激情,搜集有关屈原的评论和诗歌,说说你对屈原的评价。
2、背诵“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