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单元测试题1(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单元测试题1(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31 12:0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单元测试题1(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某种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5%,50滴这种溶液的总体积为1
mL,将1滴这样的溶液滴在足够大的水面上,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最后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约为(  )
A.103
cm2
B.104
cm2
C.105
cm2
D.106
cm2
2.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
3.我们知道,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每个分子运动的速率一般是不同的,但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却有一定的统计规律。如图所示描绘了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则二条曲线分别对应的温度T1和T2的大小关系是(  )
A.T1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4.两分子间距离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取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时分子势能为正值
B.取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时分子势能为正值
C.取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时分子势能为负值
D.取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时分子势能为负值
5.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只能在液体中发生
D.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6.如图所示,某一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另一个分子位于轴上的处,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为轴上四个位置。现把处分子由静止释放,到达处时速度再次变为0,规定无限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  )
A.整个过程中两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B.分子在向左运动到达处之前只受引力作用
C.分子在处时引力势能最小
D.分子在处时引力势能为正值
7.当分子间距离为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相等,当分子间距离大于时,分子力可以认为是零,规定此时分子势能为零,如图所示为某物理量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关系图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点的横坐标为,图像的纵坐标表示分子势能
B.若将两分子从相距大于的距离由静止释放,它们将相互远离
C.若将两分子从相距小于的距离由静止释放,在二者远离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在减小,但引力减小得更快
8.如图为焦耳实验装置示意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作容器,重物下落时带动叶片转动,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测定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
B.热运动是大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会变咸属于扩散现象
D.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说明了微粒内部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如果液体温度降到很低,布朗运动就会停止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在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时,每油酸酒精溶液中有纯油酸。用注射器测得58滴这样的溶液为。把1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等油膜形状稳定后,把玻璃板盖在浅盘上并描画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
(1)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是多少?
(2)油膜的面积是多少?
(3)按以上数据,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
1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①.若油酸酒精溶液体积浓度为0.12%,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5.2×10-3ml,测得其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48cm2,则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______m.
②.用油膜法测出油酸分子直径后,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知道油滴的________
A.摩尔质量
B.摩尔体积
C.质量
D.体积
三、解答题(共45分)
1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
诗,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
14.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规定无限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
(1)乙分子在何处的势能最小?是正值还是负值?
(2)乙分子的运动范围多大?
(3)在乙分子运动的哪个范围内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随距离的减小都增加?
15.气体在绝热膨胀时它的温度会怎样变化?气体在绝热压缩时它的温度会怎样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分别举一个绝热膨胀和绝热压缩时温度变化的实例。
16.已知空气的摩尔质量,则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为多大?成年人做一次深呼吸,约吸入的空气(视为标准状态下,空气体积为),所吸入的空气分子数约为多少?(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
1滴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
V=×10-6×0.05%
m3=1×10-11
m3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由
V=Sd

S=
m2=10-1
m2=103
cm2
故选A。
2.B
【详解】
A.根据平衡态的定义知系统温度长时间内都不随时间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A错误;
BD.根据热平衡的定义知,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相同,B正确,D错误;
C.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C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由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可知,分子数百分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规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则分子速率大的占多数,所以有T1故选A。
4.D
【详解】
A.当时,分子势能最小,若取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时分子势能为正值,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时,分子势能最小,若取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时分子势能为正值,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时,分子力趋于零,则分子势能趋于零,取时为分子势能的零势能点,则当时分子势能为负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时,分子力趋于零,则分子势能趋于零,则当时分子势能有正有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
A.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故A正确;
B.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引起的分子的迁移现象,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现象,故B错误;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C错误;
D.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不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而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A.两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即整个过程中两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A正确;
B.两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分子在向左运动到达处之前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B错误;
C.处分子由a到c的过程中,分子力一直做正功,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减少,分子在处时引力势能最小,C错误;
D.无限远处分子势能为零,则处分子势能为负值,a到d的过程中,到达处时速度再次变为0,因为只有分子力做功,则分子势能与分子动能之和守恒,分子在d处的分子势能等于a处的分子势能,是负值,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当分子间距为时,分子力为0,分子势能最小,若M点的横坐标为,图像的纵坐标表示分子力,故A错误;
B.若将两分子从相距大于小于10的距离释放,此时二者间的分子力时引力,所以相互靠近,故B错误;
C.若将两分子从相距小于的距离由静止释放,分子力先是斥力后是引力,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在二者间距小于10时若速度减为零,则在二者远离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
D.随着分子距离增大,分子斥力和引力都在减小,但是斥力减小更快,故D错误。
故选C。
8.AC
【详解】
A.该实验测定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故A正确;
C.该实验是绝热过程,没有热传递,水内能的改变是由于做功,故C正确;
BD.做功表示能量的转化,而热量表示热传递中内能的转移,二者有区别,故选项BD错误。
故选AC。
9.BC
【详解】
AB.所谓的热运动是指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并非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在一杯热水中放几粒盐,整杯水很快就会变咸,这是食盐分子的扩散现象,故C正确;
D.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故选BC。
10.AC
【详解】
A.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就越快,A正确;
B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B错误、C正确;
D.理论上,只有温度降到绝对零度,分子热运动才会停止,D错误。
故选AC。
11.(1);(2)256cm2;(3)
【详解】
(1)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纯油酸的体积是
(2)一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约有256个小格,则面积为256cm2。
(3)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12.10-9
B
【详解】
①[1].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
V=5.2×10-3ml×0.12%=6.2×10-6ml=6.2×10-12m3
油酸分子的直为:

②[2].设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为V1,则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可知要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还需要知道油滴的摩尔体积,故B正确,ACD错误.
13.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扩散加快,说明当时周边气温突然升高.
【详解】
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
14.(1)c点,为负值;(2)运动范围在ad之间;(3)cd范围内
【详解】
(1)由于乙分子由静止开始,在ac间一直受到甲分子的引力而做加速运动,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一直在减小,到达c点时所受分子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分子势能最小(为负值)。
(2)由于惯性,到达c点后乙分子继续向甲分子靠近,由于分子力为斥力,故乙分子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设到达d点后返回,故乙分子运动范围在ad之间。
(3)在分子力表现为斥力的那一段cd上,随分子间距的减小,乙分子克服斥力做功,分子力、分子势能随间距的减小一直增加。
15.温度降低;温度升高;见解析
【详解】
根据功与内能的改变关系,在没有热交换,或时间极短系统来不及跟外界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气体对外界做功(即绝热膨胀),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气体做功(即绝热压缩),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绝热膨胀实例:用打气筒向用橡胶塞塞住的瓶内打气,当橡胶塞跳出时,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系统对外做功,因此,气体的内能迅速减少,瓶内气体温度迅速下降,瓶内水蒸气液化,出现白雾。
绝热压缩实例:引火仪实验中,当迅速下压活塞时,引火仪筒内的气体可看作绝热压缩,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易燃物的燃点时,易燃物就被点燃了。
16.;

【详解】
设空气分子的平均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表示,则
要估算成年人一次深呼吸吸入的空气分子数,应先估算出吸入空气的物质的量,则
因此吸入的空气分子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