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机械振动
单元测试(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B、C间振动,O为平衡位置,BO=OC=5cm。若振子从B到C的运动时间是1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子从B经O到C完成一次全振动
B.振动周期是1s,振幅是10cm
C.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20cm
D.从B开始经过3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cm
2.在下列情况下,能使单摆周期变小的是( )
A.将摆球质量减半,而摆长不变
B.将单摆由地面移到高山
C.将单摆从赤道移到两极
D.将摆线长度不变,换一较大半径的摆球
3.如图所示,当A振动起来后,通过绷紧水平绳迫使B、C振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个单摆的周期均相同
B.只有A、C两个单摆周期相同
C.A、B、C三个单摆的振幅相同
D.B的振幅比C的振幅大
4.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简谐振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振幅为10cm
B.周期为2s
C.t=1s时,质点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D.t=3s时,质点的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5.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第5s末,振子的速度最大且沿+x方向
B.在第5s末,振子的位移最大且沿+x方向
C.在第5s末,振子的加速度最大且沿-x方向
D.在0~5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10cm
6.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摆线要选择伸缩性大些的,并且尽可能短一些
B.摆球要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D.拉开摆球,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摆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记录的时间作为单摆周期的测量值
7.简谐运动的振动图线可用下述方法画出:如图1所示,在弹簧振子的小球上安装一支绘图笔P,让一条纸带在与小球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匀速运动,笔P在纸带上画出的就是小球的振动图像。取振子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正方向,纸带运动的距离代表时间,得到的振动图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振子的振幅为20cm
B.t=17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是10cm
C.若纸带运动的速度为2cm/s,振动图线上1、3两点间的距离是4cm
D.2.5s时振子正在向x轴正方向运动
8.弹簧振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在弹簧振子向着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
A.弹簧振子所受的回复力逐渐减小
B.弹簧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逐渐减小
C.弹簧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D.弹簧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
9.某同学利用单摆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单摆须选用密度大和直径较小的摆球,轻且不易伸长的细线
B.实验时须使摆球在同一水平面内摆动,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大
C.如果图(a)摆长L约为1m,这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
D.图(2)测出了摆线长度L和摆动周期T的图像,也可以准确得到重力加速度,还可以得到小球重心到线与球连结点的距离为1.0cm
E.如果测量时悬点松动,其他操作正确,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
10.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10sin
t(cm),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10
cm
B.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
s
C.在t=4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D.在t=4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
E.在t=2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共15分)
11.(1)某实验小组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先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cm。若将单摆悬挂后,用刻度尺测得摆线的长是87.00cm,测得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表所示,则秒表读数是__s,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s,由此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π取3.14)
(2)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
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单摆所用摆球质量太大
C.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12.(1)在做“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有三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做出的T2-L图线如图甲中的a、b、c所示,其中a和b平行,b和c都过原点,已知b同学整个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均准确无误.则相对于图线b,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单选)。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下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C.图线c对应的g值小于图线b对应的g值
(2)某同学在实验时,由于选用的刻度尺量程不够,于是他在细线上的A点做了一个标记(如图乙所示),使得悬点O到A点间的细线长度小于刻度尺量程.保持该标记以下的细线长度不变,通过改变O、A间细线长度以改变摆长(OA的长度控制在刻度尺的量程以内),测出了几组OA长度和对应的周期T的数据,做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重力加速度可以表示为g=________(用l1、l2、T1、T2表示)。
三、解答题(共45分)
13.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为f=5
Hz,如图所示,振子在B、C间往复运动,B、C间距为20
cm,从振子经过平衡位置向右运动开始计时到t=3.25
s时,振子的位移是多大(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振子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14.下图是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它们的相位差是多少?
1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无底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一端悬于木箱的顶部,另一端挂着用细线连接在一起的两物体A和B,.剪断A、B间的细线后,A做简谐运动,求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16.汽车的重力一般支撑在固定于轴承上若干弹簧上,弹簧的等效劲度系数.汽车开始运动时,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其上下自由振动的频率满足(为弹簧的压缩长度).若人体可以看成一个弹性体,其固有频率约为,已知汽车的质量为,每个人的质量为,则这辆车乘坐几个人时,人感到最难受?()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B.振子从B经O到C只完成半次全振动,再回到B才算完成一次全振动,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为一个周期,故T=2s,AB错误;
C.经过一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4倍振幅,故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40cm,C错误;
D.从B开始经过3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cm,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与摆长有关,将摆球质量减半,而摆长不变,故周期不变,故A错误;
B.将单摆由地面移到高山,重力加速度减小,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知,周期变大,故B错误;
C.把单摆从赤道移到两极,重力加速度变大,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知,周期变小,故C正确;
D.摆长等于悬点到重心的距离;将摆线长度不变,换一较大半径的摆球,故摆长变长,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
知,周期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AB.由题意,摆A做自由振动,其振动周期就等于其固有周期,而摆B、摆C在A产生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即等于A的固有周期,所以三个单摆的振动周期相等;故A正确,B错误;
CD.由于摆C和摆A的摆长相等,则摆C的固有周期与驱动力周期相等,产生共振,其振幅比摆B大。故C错误,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B.由图可知振幅为5cm,周期为4s,选项AB错误;
C.t=1s时,质点在正向最大位移处,速度为0,选项C错误;
D.t=3s时,质点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选项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B.在第5s末,振子的位移最大且沿+x方向,速度为零,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第5s末,振子的位移最大且沿+x方向,根据
则此时的加速度最大且沿-x方向,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0~5s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5A=10cm,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为防止单摆运动中摆长发生变化,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弹性小的细线做摆线,摆线应适当长些,故A错误;
B.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摆球要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球,故B正确;
C.单摆的最大摆角应小于5°,摆长一定的情况下,摆的振幅尽量小些,故C错误;
D.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且测出摆球做多次全振动的时间,求出平均值作为单摆的周期,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
A.振幅是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由图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10cm,A项错误;
B.振子的周期为4s,由周期性知,t=17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与t=1s时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大小为0,B项错误;
C.若纸带运动的速度为2cm/s,则振动图线上1、3两点间的距离s=vt=2×2cm=4cm,C项正确;
D.由图2可知2.5s时振子正在向x轴负方向运动,D项错误;
故选C。
8.AB
【详解】
弹簧振子向着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振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逐渐减小,根据
F=-kx
可知,振子所受的回复力逐渐减小,根据
F=ma
可知,弹簧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振子的速度逐渐变大。
故选AB。
9.ADE
【详解】
AB.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为了使测量误差尽量小,须选用密度大、半径小的摆球和不易伸长的细线,摆球须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摆长一定时,振幅尽量小些,以使其满足简谐运动条件,故A正确B错误;
C.摆长应该是悬点到球心的距离,故图(a)的操作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
D.由周期公式
变形
则由图像的斜率可求解重力加速度;当T=0时L=-r,即可以得到小球重心到线与球连结点的距离为1.0cm,选项D正确;
E.如果测量时悬点松动,则摆长变大,周期变大,根据
故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小,E正确。
故选ADE。
10.ACE
【详解】
AB.由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cm)
知质点的振幅为10
cm,故A正确;
周期为
故B错误;
CD.将t=4
s代入
(cm)
可得位移为零,则质点正通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故C正确,D错误;
E.将t=2
s代入
(cm)
可知x=10
cm,此时质点的位移最大,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故E正确;
故选ACE。
11.0.97
75.3
1.88
9.74或9.76
C
【详解】
(1)[1]
摆球的直径为
。
(1)[2]
秒表读数
。
(1)[3]
单摆的摆动周期
。
(1)[4]根据
得
。
(2)[5]A.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振动周期变大,而测得的摆长偏小,则测得重力加速度偏小,A错误;
B.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故对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无影响,B错误;
C.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周期的测量值偏小,故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C正确;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没有考虑球的半径,故摆长的测量值偏小,故测得重力加速度偏小,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1)[1]
A.出现图线a的原因可能是误将悬点到小球上端的距离记为摆长L,A正确;
B.出现图线c的原因可能是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周期偏小,B正确;
C.图线c对应的g值大于图线b对应的g值,C错误。
(2)[2]有周期公式
可得
可知,的图象斜率为
所以,重力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13.10
cm,6.5
m
【详解】
由题意可知f=5Hz,可得
由BC=20
cm,可知
A=10cm
根据
t=3.25s
可知在这段时间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为
n==16.25
即振子从O开始振动了16个周期另加个周期,所以t=3.25s时振子的位移
x=10cm
即振子在B位置。振子通过的路程
s=16×4A+A=650cm=6.5m
14.
【详解】
根据图得知,甲乙的角速度相同,t=0时刻,甲图像的相位为0,乙图像的相位为,因此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
15.Mg
【详解】
剪断细线前,对A、B整体,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弹簧对A的弹力F满足
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剪断细线后,A做简谐运动,其平衡位置在弹簧的伸长量为
最低点即刚剪断细线时的位置,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为,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也为,所以最高点的位置恰好在弹簧的原长处,此时弹簧对木箱作用力为零,所以此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
16.5人
【详解】
人体的固有频率为:
,
当汽车的振动频率与其相等时,人体与之发生共振,人感觉最难受,即:
,
得:
,
代入数据得:
,
由胡克定律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