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 2课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冀中的地道战 课件 2课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19: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冀”是河北的别称。“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场。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走进这篇课文,重温冀中人民艰苦卓绝的地道战的光辉事迹吧。
课文导入
RJ
五年级上
8.冀中的地道战
学习目标
1.
认识“侵、略”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任”,会写“侵、略”等字,会写“侵略、修筑”等词语。
2.
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源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第1课时
作者简介
安徽旌德人,当代著名作家、书法家。
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作家,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其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并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
周而复
(1914~2004)
侵略
堡垒
任丘
搁浅
陷阱
拐弯
岔路
qīn
lüè
qiū
xiàn
guǎi
lěi

chà
字词学习
rén











rén
rèn
任丘
任务


踏实

踏步
任:

rén
时,表示:①用于地名,如任县、任丘,都在河北;②姓,如任老师。

rèn时,表示:①任命,使用,给予职务,如任用、委任;②职务,任务,如重任;③负担或担当,如任劳任怨。
多音辨析
侵(侵略)
浸(沉浸)
丘(山丘)
兵(士兵)
党(党员)
堂(课堂)
侵略
修筑
粉碎
领导
不计其数
打击
坚持
游击
妨碍
隐蔽
陷坑
拐弯
迷惑
无穷无尽
【扫荡】
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封锁沟】
用来阻断通行的深沟,多用于军事。
封锁:(采取军事等措施)使不能通行。
【粉碎】
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不计其数】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堡垒】
在冲要地点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隐蔽】
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
【迷惑洞】
能迷惑人的洞。
本文指迷惑敌人的地道,敌人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孑口】
本文指地道里小得只容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
孑:单独,孤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人把守关隘,万人都不能抵挡。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毒辣】(心肠或手段)狠毒残酷。
造句:敌人的手段十分毒辣,但吓不倒英勇的人民军队。
【吆喝】
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妨碍——
迷惑——
破坏——
毒辣——
不计其数——
促进
清醒
保护
仁慈
屈指可数
封锁——
坚固——
警戒——
毒辣——
不计其数——
牢固
狠毒
不可胜数
封闭
戒备
(封闭
封锁)自己只会导致落后。
敌人(封闭
封锁)了过江的要道,我们只能绕路而行。


品读课文
看到课文题目“冀中的地道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冀中在哪里?
◎地道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在地道里怎样“战”?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
(1-2)
地道战出现的原因、背景。
第二部分:
(3-7)
第三部分:
(8)
总结全文,再次用“惊人的奇迹”对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作用进行高度评价。
介绍地道如何保护群众、抗击敌人、防御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
地道战产生的历史背景
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地道战的结构和作用,作者又是怎样介绍清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课堂小结
第2课时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说说体会。
我读这篇课文用了
5
分钟,了解了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以及地道的式样、特点。
体会:
看到课文题目,我产生了疑问:“地道是什么样的?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
”带着这些问题读,我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快了。
读到“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我就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所以我读得很快。
2.自由读第4自然段,地道内部构造有什么特点?
隐蔽性强:
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
较为舒适:
四尺多高,顶离地面三四尺。从气孔还能漏下光来。
功能齐全:
住人、拴牲口、搁东西、作厕所、有气孔。
3.读第5自然段,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点?
地道口外:位置隐蔽,堆满荆棘,设有陷坑。
地道口内:活道——“孑口”;
死道——地雷。
4.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呢?
(1)对付敌人破坏方面:
防火攻——土和沙;
防毒攻——吊板;
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
(2)通讯联络方面:
“无线电”——吆喝声;
“有线电”——拉铃声。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5.齐读最后一段话,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写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6.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无穷无尽的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其次,是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
本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展现了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的惊人奇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垒(

丘(

搁(

岔(

拐(

1.给下列生字注音。
guǎi
lěi
qiū

chà
2.查字典。
“陷”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________
部,再查
________
画。“陷”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掉进,坠入,沉下;②设计害人。
在“陷坑”这个词中“陷”的意思应该是
________(填序号),请你用“陷”的另一个意思组一个词:____________。
X
xiɑn

8

陷害
妨(

仿(

3.比一比,再组词。
侵(

浸(

党(

堂(

丘(

兵(

仿佛
侵略
浸泡
党员
大堂
山丘
士兵
无妨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示例:我读这篇课文用了
5
分钟,了解了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地道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内容。
教材习题
阅读第4自然段时,读到第一句“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时,我产生了疑问:“地道都有哪些式样?
”接着往后读,发现这一段并不只写了地道的式样,主要写了地道的构造是如何适应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的。
这种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阅读,更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有些可能需要经过思考才能明白,还有些问题可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明确答案,但是并不影响理解整篇课文,如“冀中在哪里?
”对于这种问题,就可以暂时忽略,以后再查阅资料寻求答案。
体会:
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无穷无尽的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其次是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
拓展空间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
课后作业
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试着用这种方法读一读其他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