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届高三调研卷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去贸易全球化、去科技主导化愈演愈烈,“内循环”概念被提升到如此高度,
显示了高层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判断。
什么是内循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发掘内需潜力,合理调配资源,实现经济
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我国发展内循环具备足够底气。“内循环”这一概念的提出,必将为金融、旅游、汽车、教育
等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推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
后疫情时代,在经济增速下行叠加疫情冲击背景下,需求侧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无论是
“质”(收益率与安全性),还是“量”(产品的充分供给),都更加迫切,居民大量财富
将会借助专业机构进入资本市场,理财、基金、养老资金投资和保险等行业都会迎来新的爆
发。国产汽车品牌将迎来极大利好,汽车研发会更加强调自主性,国产汽车相关产业链将获
得更大的政策支持。还有旅游行业,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输出国,若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能够转化为内需,该行业将每年多贡献约1.15万亿产值,这必然会给受疫情重创的文
旅产业带来活力并使其迎来新的发展。
实现国内循环具体到企业来说,重振中小微企业尤为重要。经济内循环先是老百姓有消
费的欲望和能力,然后有实体企业的正常生产,另外就是健康运营的市场秩序,这样才能形成循环。所以说,经济内循环的保障是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让千万个中小实体企业走出困境,才是经济内循环的第一步。这也为许多新兴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像互联网企业
360
集团便强势聚焦国内经济复苏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凭借360智慧商业强大的资源优势和营销势能,通过精准的行业趋势洞察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数字化赋能中小企
业快速提升自我“造血”机能。
当然,经济内循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打破经
济内循环障碍,实现各类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十分重要。提高各行业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附加值,真正拉动内需,为启动经济内循环模式奠定扎实基础。通过各种手段重塑企业经营生态,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新基建产业的发展等。政府也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的良性增长并造福民生。
(摘编自盘和林《打通“内循环”,迎来新发展》)材料二:
长三角经济是我国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代表。新形势下,一体化、高质
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远稳健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以长三
角为背景来讲双循环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
就国际大循环而言,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
较为完备,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多产业
第
1
页
共
8
页
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2019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已达52.4﹪,高出全国18.4个百分
点;境外和国外资本大量进入长三角,目前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近19.3万家,投资总
额达2.5万亿美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超过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达到50.6﹪。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参加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会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而且
会加深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的融合,奠定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新冠疫情的冲击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使全球产业
链与供应链布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供给端方面的国外供应链出现高度不稳定性,需求端方
面受保护主义影响又有更多不确定性,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面临较大冲击。在这样的背
景下,长三角企业更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积极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将中国企业有机
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之中。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及美国政府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
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严峻挑战,应进一步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多层次融入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不少企业已经布局,比如苏州亨通,已经构筑全产业链并拥有核心技术,
正致力打造全球通信和电力产业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
构建双循环体系,要进一步培育和发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聚力培育和壮大世
界级产业集群,增强重点产业在国际产业与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解决产业链与产业
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提升优势产业在世界市场供应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性,确
保我国产业与产业链独立发展,在一些优势领域引领发展。最后,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中国企业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此基础上向国际市场扩张生产能力和服务网
络,为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牢企业基础。
(摘编自程必定、孔令刚《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思考》)
1.综合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美国政府在前沿技术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对于相关产业来
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B.保障中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帮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是经济内循环做到的第一步,这将为新兴企业带来商机。
C.360集团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了发展,和许多中小微企业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关系。
D.后疫情时代,老百姓对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安全性和产品多样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也更加强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循环状态下,经济发展将不再依赖国际市场,在国内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可以形
成完整闭环并循环运行。
B.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切融合,共同参与国际大循环,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现实条件之一。
C.中国旅游服务由国际需求转化为国内需求,旅游业产值将要大幅增收,文旅产业也将获得重振并迎来新发展。
D.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面临冲击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外供应链出现不稳定性,以及需求端又有更多不确定性。
第
2
页
共
8
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加快南京文化演出市场的复苏,市文旅局展开了2021年度第一批次南京市文化旅
游消费政府补贴剧目的评审工作。
B.“老小区加装电梯,每台可获20万元补贴”,这是市民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印发的通知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C.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提升投资贸易合作水平,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不断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D.苏州重点打造夜经济品牌“姑苏八点半”,以苏州传统文化为主题,推出一系列具有
当地特色的精品演出、夜游路线。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构建经济内循环体系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注]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
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丐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酒后见真情,
(
.
.
.
)
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学校初办,
我们奔走筹备,都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
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
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
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中领取乐趣。
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
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清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一室,
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在
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
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
庶几有这种气象。
(
.
.
)
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他是子恺的先
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
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认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他不忍离开
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的言动举止都自
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能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
第
3
页
共
8
页
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
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
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人须
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动
笑貌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是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恺
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这些只是
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
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
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头.》,到于今脑里还有很
(
..
.
.
)
清晰的印象。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
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
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就
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
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
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
文本二: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能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
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
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我们
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
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但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试想想,你有多少
诗意要发,有多少情要感慨?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
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
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
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
章的趣味。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注】朱光潜(1897-1986),当代著名美学家,文本一《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是作者为嘉定丰
子恺画展所作。
6.下列与文本中加点词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所写“诸人”,热爱文艺,情趣高雅,虽性格各异,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
的性格,颇具魏晋风骨。
B.丰子恺的画作《月上柳梢头》,据题目可推知,作品描绘的应该是八月十五中秋夜赏灯时年轻人约会的情景。
第
4
页
共
8
页
C.黄山谷即黄庭坚,“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形容一个人的个性如春风般和煦,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
D.朱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具有民族气节。和丰子恺的画作一样,朱佩
弦的散文也充满了诗意。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丰子恺的画作平易深刻,用笔沉着,深受人们喜爱,这得益于他的性格和他深厚的艺
术功底。
B.本文通过对丰子恺语言、神态、行为等特征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品与画品统一的画家形象。
C.丰子恺兴之所至提笔作画,体现出他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让朋友们感受到文艺中的真正乐趣。
D.虽然这篇散文是作者为嘉定丰子恺画展所作,但作者对他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真
情流露。
8.丰子恺的画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唐仲言,名汝询,华亭人,世业儒。仲言生五岁而瞽,未瞽即能识字,读《孝经》成诵。
及瞽,但默坐,听诸兄呫哔①而暗识之,积久遂淹贯。婚冠既毕,益令昆弟辈取六经子史.,以及稗官野乘.,皆以耳授。颠末原委,默自诠次,纯纇瑜瑕,剖别精核,盖从章句之粗,以冥搜微妙,心画心通,罔有遗堕矣。于是遂善属文,尤工于诗。海内人士,踵门造谒。仲言每一晋接历久不忘与之商榷今古继以篇什.千言百首成之俄顷而音吐铿然使听者忘疲。子侄门徒辈,从旁抄录,一字亥豕,辄自觉察,不可欺也。貌甚寝而心极灵,常解唐诗。其所掇拾古文以为笺注者,自习见以及秘异,溯流从源,搜罗略尽,然必先经后史,不少紊淆。虽诗
(
..
.
)
(
..
.
)
(
.
)
赋之属,所援引亦从年代次序之;如某字某句,秦、汉并用,则必博采秦人,不以汉先。详赡致精,有若此也。所著有《偏蓬集》《姑篾集》及《唐诗解》,共若干卷,行于世。钱虞山云:“唐较杜诗,时有新义。如解‘沟壑疏放’句,云出于向秀赋‘嵇志远而疏,吕心放而旷’,亦前人所未及也。”
李公起,名峻,鄞县人。父子静,官侍御,出按辽阳,卒于任。公起堕地而聋,虽聋,
岐嶷孝弟。发及额,侍御公讣至,号恸无昼夜,咽枯而嘶,凡五日,水浆不入口,乃更哑。
免丧.,
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雠,虽凌寒溽暑,弗倦也。既聋而问难辨证之路永
(
.
)
绝,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嘿自剖析,无所罔殆。性好客,邮筒走天下,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宾主以案,相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往。粗及农桑,微如佛老,迨国家所有旂常
第
5
页
共
8
页
②典故、户口边疆,叩之必应,咸尽精核。或既书与客,又自寻绎,幽奇毕呈,而终无遗佚,
转更遐畅矣。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咸与客游处。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口耳为烦也。行世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若干卷。
张山来曰:以一人而兼聋哑二病,乃能淹博贯穿如此,那得不令人敬服?使此君与唐仲言相遇,则两无所见其奇矣。
(选自周亮工《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①呫哔:泛指诵读。②旂常:王侯所用旗帜,借指王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仲言每一晋接/历久不忘/与之商榷今古/继以篇什/千言百首成之/俄顷而音吐铿然/使听者忘疲
B.仲言每一晋接/历久不忘/与之商榷今古/继以篇什/千言百首/成之俄顷/而音吐铿然/
使听者忘疲
C.仲言每一晋接/历久不忘与之商榷/今古继以篇什/千言百首/成之俄顷/而音吐铿然/使听者忘疲
D.仲言每一晋接/历久不忘与之商榷/今古继以篇什/千言百首成之/俄顷而音吐铿然/使
听者忘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六经子史,六经是指儒家经典著作,子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史指历史著作。
B.稗官野乘,即小说野史。稗官指小官,小说家出于稗官,后称小说为稗官。
C.篇什,《诗经》的“雅”和“颂”各以十篇为一什,后以“篇什”指诗文。
D.免丧,又称夺情,意指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唐仲言家里世代读书,他也通过静听诵读来学习,甄别精华与糟粕,从粗略语意中搜
寻其中的深刻内涵,用心融会贯通,因此他擅长写文章,尤其善于作诗。
B.唐仲言容貌丑陋但心思灵敏,对子侄门徒抄录的内容,即便一字之误也能立即察觉。他经常解析唐诗,对杜甫诗的解读时常翻出新意,受到其他学者的肯定。
C.李公起虽因小时候掉落在地上而导致耳聋,但却才智出众。后父亲亡故,他又因日夜
号哭,五天没喝水而变哑。既聋且哑,李公起反倒觉得少了欲望与烦恼。
D.李公起涉猎广泛,有关国家的诸侯典故、户口边疆等问题,他也是有问必答。有时在写信回答完客人的问题后,他还会反复推敲,发掘问题背后的玄妙之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瞽,但默坐,听诸兄呫哔而暗识之,积久遂淹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主以案,相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唐仲言和李公起除了不幸身残,还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龙吟·寄陆放翁
刘过①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②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
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③。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
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注】①刘过,与陆游为忘年交。陆游好论时事,不拘礼法,为政敌所讥,时隐居山阴,刘过感于此
而作本词。②玉堂:翰林院别称。③安道:《世说新语》有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
)
A.上阕首句将放翁与李白、贺知章作比,说明放翁是天才诗人,而今却罢职退居山阴,
故次句写他“归田”。
B.“玉堂无此”三句,写归田之乐高于天上人间一切乐事。“玉堂”指居官之乐,“三山海上”指神仙之乐。
C.上阕化用“刘郎桃花”之典,说明放翁归隐后完全不以朝中小人得势为怀,从此徜徉春景,彻底看破世事。
D.下阕“想见鸾飞”五句,盛赞放翁文才武略,当亲草檄书,声讨敌人,恢复中原,不
要学白居易隐居香山。
16.刘熙载认为本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俊致”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
树人要做到“
▲
,
▲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2)《燕歌行》中“
▲
,
▲
”两句描写了行军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
前进的场面。
(3)《李凭箜篌引》中“
▲
,
▲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
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网红打卡地”包含着看客、游客前往“网红地”到此一游的驱动力,同时还有各路“网
红”到此“打卡”的
▲
。“网红打卡地”这一说法诞生之初主要是以美称流行的,
寄寓了广大网友和游客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指的是广受欢迎的景区但又不限于景区等吸引人专程消费、拍照的事物或地方,常见于各大景区、地标性建筑、美食店、书店等修饰语中。
“打卡”对于网友、游客来说是精神需求的一次审美之旅,关于“打卡地”则是宣介发展的
契机。如今,我们再谈起“网红打卡地”,很难再
▲
地将它理解为美称,就像说起
“网红”,
▲
多了一层贬义的味道。
如果说“网红”诞生之初还是一个中性词,仅用来描述一种网络上很红的客观现象,那
么经过一些低俗博主、网络达人、营销号的“努力”,“网红”一词褒的一面被消耗殆尽。
而“网红打卡地”一词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与其说是美称面临毁灭危机,不如说“网红”
“打卡”的不良现象正在无序
▲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意蕴
纯粹
甚至
蔓延
B.意韵
单纯
甚至
曼延
C.意韵
纯粹
乃至
蔓延
D.意蕴
单纯
乃至
曼延
19.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努力”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两千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电视普及,被称为“第八艺术”。C.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D.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设”一词最早是动漫中“人物形象设定”的简称,随后延伸到其他文艺创作领域,
并逐渐成为网络常用语,指某人的社会形象。人们将人设与表现人物特征的词语连在一起使
用,
▲
,比如“耿直人设”“硬汉人设”;有突出人物品质的,如“学霸人设”“敬
业人设”;有强调生活态度的,如“精致人设”“简约人设”;还有侧重社会角色的,如“好
父亲人设”“好学生人设”。“人设”
既是自我期许,
▲
。
可以说,
▲
,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大叙事”中,“人设”都在积极发挥作用。
它不仅便于传播、交流,也包含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许愿同学想在百度百科中创建“人设”词条,请结合文段内容,帮他列出该词条的三个要点。要求:①语言简练;②每个要点不超过15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记得有一次写随笔,写到实在没的写了,就写一只苍蝇叮过期牛奶的过程,啰啰唆唆
凑了八百字,被老师点评为“有意思”,同时他也规劝我,要把目光多投注于“有意义”的
事物上。我很是赧然,毕竟在传统价值观里,“有意义”是比“有意思”更高级的存在。
对于“有意义”和“有意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高三语文调研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1、【答案】B【解析】曲解文意,原文“经济内循环的保障是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让千万个中小实体企业走出困境,才是经济内循环的第一步”,意为中小企业的繁荣发展能保障经济内循环。
2、【答案】B【解析】A项,“不依赖国际市场”“闭环”无中生有;C项,原文是“逆差”部分转内需,不是“国际需求转化为国内需求”,选项以偏概全;D项
“深层次原因”无中生有。
3.【答案】C【解析】材料二讲的是经济“双循环”问题。C项,表述属于双循环经济行为范畴,符合材料二的观点,其他三项都在讲提振内需,激发消费潜力,属“内循环”经济行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答案】采用层进(递进)式结构(1分)。首先提出“一体化高质量”形成双循环经济格局的重要性问题,然后分析长三角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的现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1分)。②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1分),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展开论证(1分)。
5.构建经济内循环体系有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①重振中小微企业,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②制定具有针对性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各类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真正拉动内需;④重塑企业经营生态,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新基建产业等;⑤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答到三点给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答案】D【解析】朱佩弦就是朱自清。A项竹林七贤放荡不羁,文中诸人表现并非如此,丰子恺更是一团和气。B项“月上柳梢头”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的句子,元夕元宵节。C项诗句指人的胸怀坦白开朗就如同雨过天晴明朗洁净的景象,重在说明丰子恺先生的“和”,不是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阅读要找到对应文段,看看作者对诗句的引用是为了表明作者的什么观点。
7、【答案】B【解析】没有语言描写。
8.丰子恺的画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6分)
【答案】①有至性深情;②基本精神是中国的(东方的);③取材于实际(现实的)人生;④有诗意与谐趣,悲天悯人;⑤平实家常却寓意深永;⑥用笔稳重沉着。(每点1分,答满六点给6分)
9.某中学组织学习名家优秀散文,欲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评论要点。(4分)
【答案】①丰子恺的形象的呈现都出于作者平时的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真实动人。②语言平易,较少辞藻的堆砌,不饰浮华却引人入胜。③作者是美学家,此文本是为画展宣传而写,却成为了传世散文佳作。④所写都是生活小事,如闲话家常,颇有趣味。
(每点1分)
【解析】
我们如何对《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进行评论呢?文本二中,贾平凹先生所提出的关于散文创作看法,就是我们“对标”评论朱光潜先生散文的方向。
比如“文学艺术……浮华的散文”这一段,贾平凹的观点有二:一是思想内容,散文要有真情;二是语言风格,语言不必有诗意的浮华,平白如话一样可以真实自然。由此可以找到前两个得分点。
再如“其实许多作者并不是专门写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这句评论好像是为美学家、文艺评论家朱光潜先生的散文量身定做。我们读到这里应该感受到,朱光潜先生的散文符合贾平凹先生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好散文。由此可以找到第三个得分点。
再如“说到趣味”一部分,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贾平凹关于好散文的另一观点,要有趣味,要会说些闲话。认真研读《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一文,题目中的人品与画品,正式谈到“人品与画品”的在第四段。第一到三段是谈及丰子恺的往事回忆,如第一段谈到最初相识与共事,丰子恺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第二段写丰子恺具有浙江人的一股清气,生活别有趣味;第三是写丰子恺在许多地方,都得益于弘一法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老师。还有第五段,谈到了丰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与他的画的关系,引出他的性格。这些内容事件多、片断多,属“形散”,好像是在说些闲话,但是暗里都与丰子恺的人品有关。另外所写都是生活趣事,由此可以找到第四个得分点。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10.【答案】B
11.【答案】D【解析】免丧,谓守孝期满,除去丧服。相当于“服阙”。
12.【答案】C【解析】“落地”就是出生的意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瞽,但默坐,听诸兄呫哔而暗识之,积久遂淹贯。(4分)
【答案】等到失明后,他只静坐在那里,倾听诸位兄长诵读诗书然后自己就暗记在心里,积累时间久了他的学问就精深渊博。(得分点:“瞽”、“但”、“识”、“淹贯”。“淹贯”在最后一段有完整表述“淹博贯穿”,可知是知识渊博并能融会贯通的意思。)
(2)宾主以案,相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往。(4分)
【答案】宾主在几案前,用笔沟通,有想要向他请教学问的人,就带着纸前往。(得分点:“以案”、“以笔”的状语后置、“问奇者”、“载纸”。)
14.唐仲言和李公起除了不幸身残,还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自强不息;学识渊博或著述颇丰;治学严谨;天性聪明(天资聪慧);广交博学之士。(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唐仲言,名汝询,华亭人,家里世代以儒学为业。唐仲言五岁时眼睛失明,他未失明前就能识字,能熟练诵读《孝经》。失明后,他只静坐在那里,倾听诸位兄长诵读诗书,自己就暗记在心里,积累时间久了,他的学问就精深渊博。成年婚礼以后,唐仲言又让同辈的人取来六经、子集、史书以及一些野史,通过别人诵读来进行学习。史料的先后年代,事件的前因后果,都暗自在心中编列次序。所学知识的精华精粕,都一一进行甄别考核,从粗略大概的语意中,尽力搜寻其中的深刻内涵,用心把它们勾画出来,用心将它们融会贯通,尽力做到没有遗漏。唐仲言因此擅写文章,尤其擅于作诗。四海人士,都慕名登门造访。唐仲言每接见一个人,都历久不忘,与他们探讨古今学问,继而汇集成文集。唐仲言片刻间即能完成千言文章,百首诗句,他吟诵诗文声音宏亮,使听者忘却疲惫。他的子侄门徒,在一旁抄录谈话内容,即使是一字之误,唐仲言能立即觉察,诚不可欺。唐仲言虽然貌丑但心思灵敏,经常解析唐诗。他搜集考证古文并把结果写在笺纸上,他所考证的资料,从常见的书籍到珍藏的秘本,追本溯源,尽力搜寻。他引用资料,以经书优先,其后才是史书,极有次序,没有丝毫混乱。即使是诗赋之类,他所援引的内容,也是按年代次序选取。如某字某句,秦、汉都有注解,就一定采用秦人的注解,而不会首先考虑来用汉朝的。唐仲言做学问,就是如此的精致细心。唐仲言所著有《偏蓬集》《姑篾集》及《唐诗解》等文集,共若干卷流行于世。钱虞山曾说:“唐仲言注释的杜甫诗,总是有新义。如解‘沟壑疏放’一句,说是出于《向秀赋》‘嵇志远而疏,吕心放而旷’,也是前人所不曾提及的。”
李公起,名峻,鄞县人。父亲李子静,官居侍御史,在辽阳任职,于任上去世。李公起出生时就耳聋,虽耳聋,却才智出众,又知孝悌之道。他年纪很小时,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李公起昼夜号哭,嗓子都哭哑了。总共五天,他都没有喝水,嗓子更加嘶哑了。为父服丧完毕后,李公起就把先人的藏书都取出来,尽心研读,亲自校对考证,即使严寒酷暑,也不倦怠。因为耳聋,李公起无法向人请教疑难问题,因此凡有疑问,李公起都在经史中,独自研究剖析,问题都能解决,没有什么迷惘模糊之处。李公起生性好客,靠着书写与人交流,遍交天下之士,四方的学子士大夫也都乐于和他结交。宾主在几案前,用笔沟通。有想要向他请教学问的人,就带着纸前往。从农桑稼穡,到佛学道教,李公起都有涉猎。有关国家的诸侯典故、户口边疆等问题,李公起也是有问必答,都能说到要点。有时写信回答客人的问题之后,李公起自己又会反复推敲,问题涉及到的玄妙之处,都能被他发掘出来,他考证资料也没有遗漏,使问题回答的更加圆满无误。李公起晚年尤其喜好种植花草,奇花异草常种满庭院。李公起屋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等胜景,他与客人一一同在其中游览观赏。李公起性情宁静澹泊,除了喜好学问之外,欲望很少,反而觉得口耳会给人带来很多烦恼。他流行于世的有《盟鸥集》《郢雪编》
《永誉录》
《砚史》
等文集若干卷。
张山来说:一人兼有聋哑两种病,学问却能如此广博精深,如何不令人敬服呢?假使李公起与唐仲言相遇,那他们两人都不会见识到各自的独到之处了吧!
(二)古诗词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龙吟·寄陆放翁
刘过①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②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③。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注】①刘过,与陆游为忘年交。陆游好论时事,不拘礼法,为政敌所讥,时隐居山阴,刘过感于此而作本词。②玉堂:翰林院别称。③安道:《世说新语》有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事。
15【答案】C【解析】看破世事,实为无奈。
16.刘熙载认为本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俊致”的理解。(6分)
【答案】①本词写出了放翁看似狂放不羁,不以世事为怀,实则内心失落无奈的矛盾之情(人物);②本词看上去反复渲染弃官归田之乐,实则衬托弃隐从戎、杀敌报国的思想(情感);
③本词通篇叙事,结构看似不合传统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用体式,其实寓抒情于叙事之中,章法谨严(结构);④本词用典看似堆砌,其实妥帖有致,大多契合放翁身份或其隐居之地山阴(手法)。(每点3分,答出任何两点,即可得6分)
【参考注释】
①陆放翁,即陆游。此陆游被劾去官,退居山阴,刘过寄慰之作。
②谪仙,即李白,贺知章曾称他为“天上谪仙人”。狂客,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词中并指陆游。归田,归隐田园。
③玉堂,翰林院的别称,此泛指朝廷侍从之臣供职之所。三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此借指湖海云山。
④“读罢离骚”三句,《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王恭)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按王恭是廉洁之士,揣语意,恭并不以此等名士为然。词中用作褒义。)?
⑤“任菜花”四句,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词用刘禹锡诗意,以刘郎比拟陆游,谓诗人去后,任朝廷有多少新贵春风得意。
⑥“一夜雪迷”三句,用王徽之雪夜访戴故事。《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词中言思念放翁之意。
⑦新诗冰柱,唐代刘叉作《冰柱》诗,得到韩愈的称赏。见《新唐书·韩愈传》附刘叉传。此词人感叹除放翁外,没有知音。
⑧鸾飞,形容陆游书法如鸾飞凤舞。“想见”?三句,称赞陆放翁“如椽健笔”,能亲草檄文,声讨敌人,恢复中原。
⑨白傅,即白居易,曾为太子少傅。香山,在河南洛阳龙门山之东,白居易晚年构楼居此,自号香山居士。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7.【答案】(1)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2)扌从
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3)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答案】A【解析】意韵:意境和韵味。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纯粹:纯正不杂;精纯完美。单纯:单一;纯粹。乃至:连词,连接两个以上的词、短语、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指明范围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甚至:表示更进一层和强调。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曼延:连绵不断。
19。【答案】C【解析】例句与C项的引号都是反语,A项是特殊含义,B项是特定称谓,D项是特殊含义。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答案】“打卡”对网友、游客来说是一次满足精神需求的审美之旅,对于“打卡地”则是宣介发展的契机。(一处1分,改对三处得4分)
【解析】“需求”缺少动词搭配,“一次”语序不当,“关于”用词不当。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答案】①有凸显性格特点的;②也是他人和社会评价(也是自我评价);③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
22.【答案】①源自动漫中“人物形象设定”;②表现人物社会形象特征;③包含自我要求和自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