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 课件 2课时 (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 课件 2课时 (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19: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12.古诗三首
RJ
五年级上
学习目标
1.
认识“乃、熏”等生字,会写“祭、乃”等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3.
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
《示儿》——[宋]陆游
《题临安邸》——[宋]林升
字词学习
乃至
熏肉
亥时
抖擞
nǎi
xūn
hài
sǒu











几个
茶几
放在茶几(jī)上的那几(jǐ)个杯子是干净的。

jiàng
xiáng
降落
投降
敌机一降(jiàng)落,敌人就投降(xiáng)了。
恃(自恃)
待(等待)
祭(祭拜)
察(观察)
杭(杭州)
抗(抗争)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
有《剑南诗稿》等传世。
林升
生卒年不详。
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作者简介
品读课文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给儿子看
同“原”,本来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不要忘记。“无”同“勿”,不要的意思
你们的父亲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痛心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
◎你从“悲”字中体会到什么?这个“悲”与寻常人的“悲”有何不同?
体会到诗人内心的遗憾,说明在他的心里“国”重于“家”,表达了诗人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北定”你能感受到什么?
诗人对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意:当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诗人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透过这份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表达了诗人渴望看到国家统一的爱国之心。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齐读诗歌,说说为什么陆游至死没有盼到国家的统一。你能在本首诗中找到答案吗?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停止,罢休
何时,什么时候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旅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意: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休”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人们一味追求享乐的心痛,而且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的愤慨之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意: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如何理解“暖风”一词?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享乐之风。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一个“醉”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可谓精妙无比。
不同:
1.《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无限愤慨。
2.《示儿》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题临安邸》则是借景抒情。
相同:
《示儿》和《题临安邸》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示儿》和《题临安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诗人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诗歌主旨
第2课时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
字璱(sè)人,号定庵,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
己亥:干支记年法。
杂诗:组诗。
己亥杂诗
品读课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振作精神。
拘:拘泥。
格:格局,规格。
诗意: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写出了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以及诗人对这种局面的不满。
比喻,“风雷”比喻政治变革,“万马齐喑”比喻政治压抑、无人发言的社会氛围。
◎“风雷”“万马齐喑”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意: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
最后两句写诗人祈求天公打破限制,降下有用的人才,也暗示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以及在选拔人才上的黑暗腐朽。表达了诗人热情呼唤社会变革,希望这种变革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越大越好的思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社会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热情呼唤社会变革,要改变沉闷、腐朽的现状,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和期待人才不断涌现的强烈愿望。
诗歌主旨
随堂练习
1.给下列加彩字注音。
(1)家祭无忘告乃翁(
)(

(2)暖风熏得游人醉(

(3)不拘一格降人才(


nǎi
xūn

2.解释加彩字的意思,并说说整个诗句的意思。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痛心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
元:同“原”,本来
恃:依靠
喑:沉默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3.根据诗句回答问题。
(1)《示儿》一诗中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
”,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
”。(用诗中原句回答)
(2)《题临安邸》中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西湖歌舞几时休
对统治者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讽刺
教材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朗读指导:①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好三首古诗的停顿。
②准确把握感情基调,入情入境地朗读。三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略有不同,要在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并读出来。
背诵指导: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背诵。
默写指导:注意“元”的写法,这是个通假字,同“原”;注意“九州”的“州”,没有“氵”;注意“祭”的写法,上部是“
”。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示儿》:“示儿”的意思是给儿子看,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
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金号召。
《题临安邸》:“临安”是南宋都城,在今浙江杭州。“邸”的意思是旅店。
题目点明了写诗的地点。
金人攻陷北宋都城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本诗是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
《己亥杂诗》: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的“己亥”指的是
1839
年。
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龚自珍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创作了这组诗。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当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从这两句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位老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国家统一的热
切的爱国之情。
答: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之情。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拓展空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
诗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迫近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主题的诗歌?试着通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来理解诗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