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 课件(2课时 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盘古开天地 课件(2课时 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09:1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12
盘古开天地
RJ
四年级上
1.
认识“劈、浊”等生字,会写“睁、翻”等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词语。
2.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
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劈柴
污浊
丈夫
隆重
肢体
身躯
血液

zhuó
zhàng

lóng
zhī

字词学习
















jìn
jìng
使劲
刚劲

féng
缝补
fèng
缝隙

zhòng
chóng
重要
重复

lěi
积累
lèi
劳累
妈妈总是把重(zhòng)要的事情重(chóng)复说三遍。
积累(lěi)知识就像收获累(léi)累硕果,再劳累(lèi)心里也是甜的。
léi
累累硕果
劈(劈柴)
壁(墙壁)
缓(缓慢)
援(救援)
丈(丈量)
仗(打仗)
竭(竭力)
喝(喝水)
液(血液)
夜(夜晚)
奔(奔跑)
奈(无奈)
睁眼
翻身
斧头
劈山
缓缓
浊流
万丈
支撑
精疲力竭
劳累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黑乎乎
上升
下降
倒下
汗毛
雨露
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宇宙】
【混沌】
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精疲力竭】
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隆隆】
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
指水流奔腾而不停止。造句:时间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水,永不停止。
【奔流不息】
【滋润】
增添水分,使不干枯。造句:春雨如同甘霖(lín),滋润着世间万物。
【创造】
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造句:只有认真研究,才能有所创造。
轻——
清——
上升——
合拢——
巨大——
茂盛——
滋润——
精疲力竭——
张开
微小
稀疏
干枯


下降
精力充沛
巨大——
茂盛——
滋润——
创造——
庞大
旺盛
发明
滋养
在农民伯伯的细心照料下,果树长得很(旺盛
茂盛
)。
最早(创造
发明
)火药的国家是中国。


自由朗读课文,请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起因: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巨人盘古沉睡其间一万八千年。
经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
结果: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第2课时
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
1.很久很久以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2.盘古是如何劈开天地的?
品读课文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交代“开天地”的原因
夸张的写法,盘古的沉睡是人们的想象,突显了盘古的神奇。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找出句段中的反义词,想一想,这些反义词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盘古用斧头劈开了黑暗
这些词语写出了盘古劈下斧头后的神奇变化,同时也写出了天地的不同。
上升


下降
开天辟地
轻而清
重而浊
盘古用斧子劈出了天和地之后,他有什么想法呢?他接着又做了什么呢?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盘古会不会累呢?
顶天立地
说一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怎样的?
暗中沉睡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小组合作朗读:
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我们创造了多么美丽的世界。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敢献身的精神。
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左眼——太阳;右眼——月亮
四肢和躯干——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想象:
盘古的身体还会有什么变化?请模仿课文中“他的……
变成了……”的句式,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他的头发变成了辽阔无垠的草原。他的肩膀变成了连绵起伏的丘陵,他的指甲变成了坚硬无比的岩石……
我们要学习盘古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敢于创造的精神。
思考:盘古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文章结构
这篇神话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天辟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文中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品质。
主题归纳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随堂练习
劈开(pī
pì)
浑浊(zhú
zhuó)
隆重(lónɡ
lónɡ)
四肢(zī
zhī)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
浑浊)一片,像个大鸡蛋。
(2)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
庞大)的变化。
(3)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发明
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
盘古无私奉献、勇于献身,他劈开了天和地,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教材习题
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神奇的地方:
(1)人物形象神奇。
①年岁——睡了一万八千年、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②身躯高大——顶天立地。③神勇无比——
一斧劈开混沌。④力大无穷——撑住天地。⑤坚持不懈——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精疲力竭。⑥无私奉献——身体化为万物。
(2)故事情节离奇。
①宇宙像个大鸡蛋。②盘古睡在鸡蛋里,用斧头劈开黑暗。③天地形成的过程。④盘古的身体随天地变化而长高。⑤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
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盘古在其间沉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于是他拿起斧头向黑暗劈过去。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升高,地每日都在加厚,盘古也随之长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可是盘古也累倒了。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变,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化作了雷声,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四极和名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他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课后收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
提示:可以读一读《上古神话演义》这本书中的故事,如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还可以读绘画本的《山海经》,这本书不单是神话,而且还是远古地理,精美震撼的插画,通俗易懂的注解,直观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想象力。
小古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海外北经》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他就在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拓展空间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课下搜集一些描写中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背一背。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