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能力提升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单元测试卷
(时间:
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
Mg
B.
C
C.S
D.
2.下图所示是某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原子。则参加该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A.2:1
B.1:1
C.2:3
D.2:5
3.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式子不仅表示反应物为碳和氧气,还表示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B.该式子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相对数量关系为1:1:1
C.由该式子可知反应条件为点燃
D.该式子表示反应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4.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4g氧化镁
5.下列说法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
C.同温同压下,1L氢气与1L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2L氯化氢气体
D.电解2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20g
6.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7.同学们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物质质量变化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8.工业上用氮气合成氨气(),用氨气生产硝酸,相关反应如下:
①;②;③;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③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为
C.
反应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D.NO和,可以相互转化
9.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的数值为6%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9
10.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和5.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的值是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7
12.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时刻的质量/g
24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37
A.物质M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参与反应的与的质量之比为17:2
C.通过计算可得的值为16
D.此反应中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3.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15gZ
B.反应后Q的质量为12g
C.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有白烟产生
B.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C.对比a和b两试管说明不支持燃烧
D.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燃烧的三个条件
15.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2.4
5.4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乙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2
D.丙可能是单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16.(1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可以在净水环节中用适量的氯气对天然水进行杀菌消毒。下图是氯气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过程中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反应中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次氯酸极不稳定,易分解为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为了便于储存,一般把氯气()与氢氧化钠(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合使用,原因是次氯酸钠和盐酸混合能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钠氯气和水,而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医用酒精(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是居家“抗疫”的常见消毒剂。用酒精擦拭的桌面很快就变干了,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酒精()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使用时要远离火源,写出酒精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7.(12分)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教材中的两个实验(如图1所示),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对上述两个实验分别进行了两次称量,得到如下数据,其中一定有误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类别
A实验
A实验
B实验
B实验
反应前质量/g
280
283.5
250.3
255.2
反应后质量/g
280
283
250.9
254.1
(3)为达到验证质守恒定律的目的,小林更换了B实验中的药品,以下改进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药品换成双氧水和二氧化锰②将药品换成铁粉和硫酸铜溶液③将药品换成白糖和蒸馏水
(4)为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小郭更换了实验的装置,如图2所示,此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①控制气体的总量②盛放、添加固体药品③调节装置的压强④调节装置的容积
改变装置后进行实验,最终发现天平示数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故小郭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18.(14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现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60g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
出计算过程)
(3)加热至时刻,测得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2%,则此时生成氧气的质量(m)为_____g。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镁、碳、硫、氩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当质量为1g的镁、碳、硫、氢气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是:、、、,即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氢气。
2.答案:A
解析:由微粒的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每2个“”和1个“”反应生成2个“”,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3.答案:D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为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A正确。从微观角度看,点燃条件下,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该式子表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相对数量关系为1:1:1,
B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条件为点燃,C正确。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生成物的颜色、气味等性质,D错误。
4.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B正确。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C正确。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相关质量关系如下:
在此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则24g镁只能和16g氧气反应,生成40g氧化镁,D错误。
5.答案:C
解析:
A.煤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B.铁丝燃烧是和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质量守恒定律是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故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D.电解水是化学变化,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电解20g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20g,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6.答案:B
解析:配平化学方程式,可得。,,,,。则,,,,故选B。
7.答案:D
解析: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进行,气体总质量减小,但是空气中氮气等气体不参与反应,最终气体质量不为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氮气不参加反应,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
8.答案:B
解析:反应①③均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均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可推知,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B错误。反应④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C正确。根据③、④可知,NO和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8%+32%++36%=100%,=24%。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可知,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60%-32%=28%,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0%-24%=6%,故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6%-2%=34%,丁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上述可知,A错误。反应后的数值为24%,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乙+丙→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0%-32%):(36%-2%)=14:17,D错误。
10.答案:C
11.答案:D
解析:丙在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14+26+3+5-2-3-36=7;反应后甲、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因此丁一定是化合物;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2)g:(26-7)g=12:19。
12.答案:C
解析:M中氧元素质量为,即M中不含有氧元素,A错误。M中氢元素质量为,即M中不含有氢元素,则M中只有硫元素,即一定条件下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关系如下:
参与反应的与的质量之比为68:32=17:8,B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气和硫的质量比是1:2,时刻反应的氧气质量为32g-24g=8g,则生成硫的质量是16g,即的值为16,C正确。此反应中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D错误。
13.答案:D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的数据可知,4g+10g+1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9g,则X、Q的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Y、Z质量增加了,是生成物。由以上分析可知:A.反应生成15g-1g=14g的Z,而非15g,故错误;
B.反应后Q的质量为9g,故错误;C.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2g-10g):(21g-9g)=1:6,故错误;D根据分析,“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则设其化学方程式为,则:,解得,正确。
14.答案:D
解析:三支试管中只有b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产生白烟,故A说法正确;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故B说法正确;对比a和b两试管,a试管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不支持燃烧,故C说法正确;本实验设计能证明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能证明温度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D说法错误。
15.答案:C
解析:
=4.0+2.0+3.0+2.0-1.2-2.4-5.4=2.0,反应后甲、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说法正确;=2.0,乙可能是催化剂,B说法正确;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4.0-1.2):(3.0-2.4)=14:3,C说法不正确;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说法正确。
16.答案:(1)种类;数目(或个数);质量;+1
(2)
(3)
(4)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在次氯酸(HClO)中,氧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则,。
(2)次氯酸常温下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断出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
(3)次氯酸钠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答案:(1)
(2)③
(3)②
(4)②③④;气球膨胀,受到的浮力增大;错误
解析:(1)实验A中,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和标注反应条件。
(2)一定有误的是③,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反应后质量应该减小。
(3)①将药品换成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将药品换成铁粉和硫酸铜溶液,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③将药品换成白糖和蒸馏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题图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盛放、添加固体药品,调节装置的压强,调节装置的容积;改进装置后进行实验,最终发现天平示数变小,原因是气球膨胀,受到的浮力增大,故小郭的改进方案错误。
18.答案:(1)19.2
(2)49g(3)10
解析:
(1)由图像可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19.2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x=49g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49g;
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60g-49g=11g;
(3)加热至时刻,测得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2%,则此时剩余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60g-50g=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