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4 11:5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易错字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皂荚(jiá)
桑椹(shèn)
油蛉(línɡ)
蟋蟀(xī
shuài)
斑蝥(máo)
缠络(luò)
珊瑚(shān)
脑髓(suǐ)
秕谷(bǐ)
宿儒(sù)
蝉蜕(tuì)
狗窦(dòu)
倜傥(tì
tǎnɡ)
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
锡箔(bó)
系     攒
豁 
 拗
二、易错字形
长yín(吟)  
人迹hǎn(罕)至  
mì(觅)食
竹shāi(筛)
yuān(渊)博
人shēnɡ(声)dǐnɡ(鼎)沸
   
三、重点词语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云霄:极高的天空。霄,云、云气。
拥肿:文中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
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勿望文生义。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觅食:寻找食物。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倜傥:洒脱;不拘束。
影写:把纸蒙在字帖上照着描。
四、文学常识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坟》《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这10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五、文化常识
1.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私塾多农历十月初一开馆,次年九月初九解馆。其教学方法主要靠背,即所谓熟读成诵。
2.拜,古人把拜分为九种。最重要的是“稽首”,跪于地,头扣地多时,是臣事君之礼;其次是“顿首”,以头叩地,常有面色失常、言语失声之态,只在有急事求人时才用;“肃拜”最轻,拱手而已,类似作揖。“再拜”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有时用作敬辞。
10
 再塑生命的人
一、易错字音
搓捻(niǎn)  
小心翼翼(yì)  
争执(zhí)
恍然大悟(huǎnɡ)  
譬如(pì)
模   混
二、易错字形
jié(截)然不同   疲倦不kān(堪)
cán(惭)kuì(愧)
拼còu(凑)
花团锦cù(簇)
   
三、重点词语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疲倦不堪: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用于褒义的语境。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多用于贬义的语境。
争执: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勿重复啰唆。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勿重复啰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四、文学常识
1.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代表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石墙故事》《我的生活》《我的人生故事》等。
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自传体散文完整地描述了海伦·凯勒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11 《论语》十二章
一、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词

君子
可以


匹夫

三、重点实词积累
子曰(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温习)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传授,文中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六十而耳顺(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不逾矩(越过法度)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爱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曲肱而枕之(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文中指胳膊)
逝者如斯夫(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
博学而笃志(坚定志向) 切问而近思(恳切)
四、虚词积累




五、文学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地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
3.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究篇章结构,不讲究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六、文化常识
年龄称谓:“孩提”指二到三岁的儿童;“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泛指幼年;“始龀”儿童换牙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的年纪;“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行加冠礼,泛指成年;“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命”五十岁。“花甲”(“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指七十到九十岁;“期颐”指百岁老人。
七、古文背记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①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告诉我们:与人交往应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②”(《学而》)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③”(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阐述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⑤”(《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⑥”(感叹时光易逝)(《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鼓励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重要句子释义: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释义: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文: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教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义: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比不上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释义: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释义: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易错字音
平羌(qiānɡ)  岐王(qí)
二、重点词语
峨眉山月半轮秋(半边,半个)
夜发清溪向三峡(出发)
岐王宅里寻常见(经常)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营、军营/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故乡)
应傍战场开(靠近)
一夜征人尽望乡(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三、文学常识
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歌是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另有“三吏”(《新安史》《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集结为《杜工部集》。
2.岑参,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
3.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四、文化常识
1.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重阳,阴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五、诗词背记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用拟想的镜头抒写心中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