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
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
2.识读地图《古代印度示意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3.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种姓制度,佛教产生及教义。
难点:种姓制度影响,佛教产生背景。
【教学方法】
读图学史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去西天取得真经,所谓“西天”就是古代印度,为什么去印度取经呢?古印度文明又是如何诞生的?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古代印度。
自主学习
1.古印度具体位置位于哪里?
2.结合教材内容,简单介绍古代印度文明。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的印度概况如何?
4.印度种姓制度分为几个等级?各等级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5.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
6.说说佛教的诞生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及传播路线。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
展示图片:看图说一说古印度的地理位置。结合教材内容,简单介绍古代印度文明早期遗址。
2.展示图片:
历史上征服古代印度的外来居民是什么人?简要说说他们的统治。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地区产生了古代印度早期文明,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为不明原因衰亡。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实现统一,古代印度文明进入鼎盛时期。
过渡:上节课中,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
材料二
种姓制度规定: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公牛和1头母牛。
(1)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古代印度社会分为哪几个等级?各自的社会地位如何?
(2)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媒体报道,印度北方日前发生惨剧。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被村里人吊死。这位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据当地警方称,他们逮捕了这对情侣的亲属,因为他们也参与了将两人吊死的暴行。警方还表示,几乎全村老少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此间舆论指出,由于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目前在印度农村地区,人们对于不同种姓和不同宗教男女之间的婚姻普遍持反对态度。
问题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过渡: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日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产生。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结合教材说说佛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及传播路线。
合作交流
材料一
佛教不同于婆罗门教的地方主要是带有民主色彩,稍微冲淡了种姓区别。佛教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号召,为抑制婆罗门种姓的无限特权而力言众生平等。佛教强调人的品行,而不强调人的出身。佛教的这些主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材料二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
佛教教义对当时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哪一个等级最有利?理由是什么?佛教为什么能得到广泛传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刹帝利最有利。因为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有助于压制婆罗门,提升刹帝利的政治地位。
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仰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一是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学习了古印度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早期文明代表遗址和鼎盛期发展表现;二是森严的种姓制度,主要学习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分别的职责及特点,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所以有了佛教的产生;三是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学习了佛教诞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及传播路线。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