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专题)提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专题)提高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31 21:18:1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机械效率专题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21?凉山州模拟)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
2.(2021?桐庐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斜面,斜面AB、AC的粗糙程度相同,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匀速拉到顶端A,若沿斜面的拉力F1=F2,斜面两边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B、ηC,斜面两边的摩擦力分别为fB、f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
A.ηB<ηC,fB<fC
B.ηB>ηC,fB=fC
C.ηB<ηC,fB>fC
D.ηB>ηC,fB<fC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2021?江干区模拟)质量为80kg的工人利用如图滑轮组将一质量为60kg的重物A匀速提升1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与摩擦,g取10N/kg),小明对此工作过程及装置作出了论断,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动滑轮重为200N
B.此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600N
C.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若增大重物A,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4.(2021?嵊州市模拟)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他将两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保持竖直方向向上拉动杠杆,使其绕O点缓慢转动,带动钩码上升一定的高度h(不计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转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B.仅增加钩码的个数,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增大
C.仅将钩码的悬挂点从B点移到C点,拉力做的总功变大
D.仅将拉力的作用点从A点移到C点,杠杆的机械效率不变
5.(2021?龙口市模拟)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A.45N、50%
B.45N、75%
C.60N、50%
D.60N、75%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6.(2021?拱墅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180N,物体B的重力为10N。物体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的功率为30W,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B在2s内匀速上升4m。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大小为20N
B.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6.7%
C.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体B克服重力做的功
D.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4m/s
7.(2021?余姚市模拟)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升A的拉力较大
B.提升B做的有用功较多
C.A物体的重力较小
D.提升B做的额外功较少
8.(2021?吴兴区模拟)重为30牛的A物体,用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种方法被提升和水平移动。若A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0N,F1=18N,F2=8N,A物体在5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3m,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大
B.F1做功比F2做功少
C.两种方法中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多
D.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
第8题图
第9题图
9.(2021?余姚市二模)如图,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
A.P甲>P乙
B.P甲<P乙
C.W甲<W乙η甲<η乙
D.W甲=W乙η甲<η乙
10.(2021?随州三模)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是滑轮组,其内部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只。在拉力F的作用下,通过此滑轮组将重20N的物块匀速提升2m,物块上升的速度为0.2m/s,此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为44J.不计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则(  )
A.拉力F
作用点速度为0.1m/s
B.所用拉力F
的大小为11N
C.滑轮组内动滑轮重为4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1.(2021?桐庐县校级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三个滑轮完全相同,不计杠杆自重、绳重和摩擦,当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4<F3<F2
B.在4幅图中图丙、丁中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相等且最大
C.图甲F1绕B点转动一个小角度、图乙F2改成水平向右方向后,则F1和F2大小都改变
D.图丙、图丁中的机械效率相等
12.(2021?萧山区模拟)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升3m,所用的拉力为50N,此时拉力所做的功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若仍用该滑轮纽提升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则W、η1、η2分别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
A.405J,75%,80%
B.405J,75%,85%
C.450J,70%,70%
D.450J,70%,80%
13.(2021?乌鲁木齐模拟)为模拟盘山公路,现将连接了重1N小球的细线穿入一根长1m的细管,如图,将细管从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底部a点开始斜向上缠绕5圈后,恰好绕至顶部b点,相邻细管间的高度均为12cm,在b点处通过细线用0.8N的拉力(与管的轴线平行)将管口的小球从a点匀速拉至b点,则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模拟的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
A.83.3%
B.80%
C.75%
D.60%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2021?上城区一模)一位建筑工人要把建筑材料运送到楼上,他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升降。已知吊篮的质量为m1,建筑材料的质量为m2,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吊篮在拉力的作用下匀速上升了h,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有用功为m1gh,动滑轮上升的距离为h
B.额外功为m1gh,动滑轮重为2F﹣m2g
C.有用功为m2gh,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D.总功为3Fh,人拉绳子移动的距离为3h
15.(2021?沂水县二模)小华为帮助爸爸搬运装修材料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方案,小华采用相同的滑轮组按不同的搬运方案,分别将地面上质量相同的材料匀速运送到二楼,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  )
A.F甲>F乙,η甲=η乙
B.F甲<F乙,η甲<η乙
C.F甲>F乙,η甲>η乙
D.F甲<F乙,η甲=η乙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2021?杭州一模)有AB和AC两个高度相等、长度不等的斜面,两者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此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WB 
 WC(选填“=”“<”或“>”,下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B 
 fC,斜面的机械效率ηB 
 ηC。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2021?下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是一组合搬运机械示意图。它由一个滑轮组和一个带有定滑轮的斜面组合而成。已知斜面长为10m,高为5m,每只滑轮重均为100N,现用该机械将一质量为200kg的重物从地面匀速运到5m高的平台上,斜面上的绳子对重物产生的拉力是1600N,则该斜面的效率是 
;不计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 
;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18.(2021?萧山区一模)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已知斜面的长是5m,高是2m,拉力为F=30N,不计动滑轮重和绳重,以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2021?杭州模拟)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已知箱子重800N,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工人用5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使用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N。
20.(2021?呼伦贝尔模拟)搬运工人站在水平高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匀速竖直向上提升2m,当提升货物重为36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动滑轮重为
 
 N(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将所提升货物重增大到48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1.(2021?杭州一模)如图所示,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3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斜面的长是其高的1.5倍,重物重60N,如果电动机工作5s可使重物升高1m,则该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 
 N,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第21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2.(2019秋?吴兴区期末)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哪些因素有关,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8
0.1
3.1
0.3
86%
3
8
0.1
2.5
0.4
80%
(1)该学习小组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 
 的关系。
(2)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3)由于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便建议应静止时读数,老师认为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测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不符,请问原因是 
 。
23.(2021?潍坊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的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0.1
1
0.2
0.6
0.4
83.3%
2
0.1
2
0.2
1.1
0.4
3
0.2
2
0.2
1.2
0.4
83.3%
(1)第2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 
 ;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绳的拉力F≠,可能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7小题)
24.(2020?江干区期末)如图所示,工人沿斜面用一定大小的力F把一重为600N的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推到顶部(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已知斜面长L=3m,高h=1.5m。
(1)若该过程中斜面的效率为60%,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若斜面光滑没有摩擦,请分析推理说明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推力F的变化情况
25.(2021?贵州模拟)如图所示是利用起重机打捞水中物体的示意图,吊臂前端由滑轮组组成,动滑轮总质量300Kg,绳重和摩擦不计。现在用此起重机从水中把质量为2×103kg,体积为0.8m3的物体G匀速提起,滑轮组上钢丝绳拉力F的功率为3kW(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离开水面前拉力F的大小;
(3)物体离开水面前上升的速度;
(4)物体离开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26.(2021?肇东市模拟)工人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利用箱子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重力不同的建材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箱子和绳重忽略不计。求:
(1)若工人用300N的拉力,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m,工人所做功;
(2)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
27.(2021?攀枝花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通过滑轮组拉着重G=9×104N的货物A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货物A的速度为v=2m/s,经过t=10s,货物A竖直升高h=10m。已知汽车对绳的拉力F的功率P=120kW,不计绳、滑轮的质量和摩擦,求:
(1)t时间内汽车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2)汽车对绳的拉力大小;
(3)斜面的机械效率。
28.(2021?萧山区一模)如图所示,卡车以速度v0经过一段水平路面,再沿与水平地面成θ角的斜面以速度匀速v向上行驶。若卡车车重为G,功率恒为P.(水平路面和坡路路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1)比较v0和v的大小;
(2)请推导证明:斜面的机械效率η=;
(3)汽车在斜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 
 。(用字母表示结果)
29.(2021?天门模拟)陆羽公园矗立着由汉白玉制成的“茶圣”陆羽的雕像,其质量为5.4t,吊装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雕像匀速吊上3m的高台。已知提升雕像时,拉力F的功率为6×103W,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g=10N/kg)求:
(1)滑轮组将雕像吊上3m高台需要的时间t为多少秒?
(2)滑轮组对雕像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提升雕像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0.(2021?孝感二模)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五.解答题(共6小题)
31.(2021?双台子区校级模拟)某桥梁施工队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打捞沉在水底的工件。已知工件的体积是0.16m3,密度是3.5×103kg/m3,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人在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1700N.(不考虑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工件的质量是多少?工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机械效率是多大?
(3)工件从水里升到水面上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32.(2020?杭州期末)体重为510N的老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当该老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沿水平方向平方向以0.1m/s速度运动,他对地面的压强为p2,压强变化了2750pa.已知该老人的双脚与地面的面积是400cm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求:
(1)绳对老人的拉力;
(2)15秒内物体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若在物体A上再放一个物体B,滑动摩擦力增大了30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3.(2021?杭州校级三模)(1)如图是在一些公共场所残疾人专用通道(斜面),若将重600N的小车沿8m长的斜面推上1.5m高的平台,沿斜面所用的推力为150N,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2)已知某斜面长为L,高度为H,用与斜面平行的水平力F将物体拉上斜面,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机械效率为η,证明:f=(1﹣η)F。
34.(2021?杭州二模)如图所示,将同一重物用甲、乙两种机械举高,甲的机械效率为η甲,乙机械效率为η乙,且η甲:η乙=7:5,则分别使用这两种机械时的拉力之比F1:F2= 
 。不计摩擦,若甲、丙两滑轮完全相同,提升的重物也相同,则F1 
 F3,若丙的机械效率为η丙,则η甲 
 η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第34题图
35.(2021?咸宁模拟)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B两物体,如图乙所示,两动滑轮重均为G动,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33:40;若将A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甲滑轮组匀速提升,如图丙所示,匀速提升过程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水=1.0×103kg/m3,求:
(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多少?
(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多少倍?
(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多少kg/m3?
36.(2021?福州模拟)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有/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
【解答】解:A、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所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大,不能说明做功的快慢,故A错误;B、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故B错误;C、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如果做功时间为零,则做功为零,故C错误;D、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快说明功率大,故D正确。故选:D
2.如图所示斜面,斜面AB、AC的粗糙程度相同,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匀速拉到顶端A,若沿斜面的拉力F1=F2,斜面两边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B、ηC,斜面两边的摩擦力分别为fB、f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
A.ηB<ηC,fB<fC
B.ηB>ηC,fB=fC
C.ηB<ηC,fB>fC
D.ηB>ηC,fB<fC
【解答】解:(1)由题知,同一物体提升的高度h相同,由W有=Gh可知,有用功相同,因AB<AC,且拉力相同,所以,由W总=Fs可知,F2做的总功多,由η=×100%可知,右边斜面的机械效率低,即ηB>ηC,故AC错误;(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分别沿斜面BA和CA运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斜面越陡,则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由图知BA斜面更陡一些,所以fB<fC,故B错误、D正确。故选:D
3.质量为80kg的工人利用如图滑轮组将一质量为60kg的重物A匀速提升1m,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与摩擦,g取10N/kg),小明对此工作过程及装置作出了论断,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动滑轮重为200N
B.此过程中,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600N
C.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若增大重物A,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解答】解:A、重物A的重力:GA=mAg=60kg×10N/kg=6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的唯一来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75%;即×100%=75%;解得动滑轮重力:G动=200N,故A正确;B、绳子的有效段数为n=3,因不计绳重与摩擦,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66.7N;根据力的相互性,绳子对人向上的拉力为F′=266.7N,质量为80kg人的重力:G人=m人g=80kg×10N/kg=800N;故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物﹣G人=800N﹣266.7N=533.3N;
B错误;C、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因速度不变,故重物的动能不变,但因高度变大,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大,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变大,C错误;D、由A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动滑轮的重力不变,若增加增大重物,由上式知,滑轮组机械效率变大,D错误。故选:A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他将两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保持竖直方向向上拉动杠杆,使其绕O点缓慢转动,带动钩码上升一定的高度h(不计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转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B.仅增加钩码的个数,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增大
C.仅将钩码的悬挂点从B点移到C点,拉力做的总功变大
D.仅将拉力的作用点从A点移到C点,杠杆的机械效率不变
【解答】解:A、若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一直竖直向上拉动,阻力不变,动力臂减小,阻力臂变小,如下图所示:
△OBB′∽△OAA′,所以=,所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不变,因为阻力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该不变,故A错误;B、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仅增加钩码的个数,杠杆重力和杠杆上升的高度不变,拉力所做的额外功不变,故B错误;C、仅将钩码的悬挂点从B点移到C点,钩码和杠杆还是上升原来的高度,有用功不变;
钩码由B到C,上升高度不变,根据数学关系可知,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所以拉力做的总功变小,故C错误;D、仅将拉力的作用点从A点移到C点,钩码和杠杆还是上升原来的高度,则有用功不变,额外功也不变,总功不变,根据η=可知,效率不变,故D正确。故选:D
5.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A.45N、50%
B.45N、75%
C.60N、50%
D.60N、75%
【解答】解:(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此时A处绳子的拉力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和地面之间摩擦力为f=45N,∴A处的拉力大小为FA=f=45N。
(2)从图可知,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则s=2s物,∵F=30N,f=45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η==75%。故选:B
6.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180N,物体B的重力为10N。物体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的功率为30W,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B在2s内匀速上升4m。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大小为20N
B.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6.7%
C.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体B克服重力做的功
D.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4m/s
【解答】解:A、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物体B)移动的距离sB=2sA,则物体A移动的距离:sA=sB=×4m=2m,由P=可知,拉力F做的总功:W总=P总t=30W×2s=60J,
W总=FsA可知,拉力:F===30N,故A错误;C、克服物体B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GBsB=10N×4m=40J<60J,即拉力F做的功大于克服物体B重力做的功,故C错误;B、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100%=×100%≈66.7%,故B正确;D、物体A速度:vA===1m/s,故D错误。故选:B
7.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升A的拉力较大
B.提升B做的有用功较多
C.A物体的重力较小
D.提升B做的额外功较少
【解答】解:(1)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额=G动h可知,提升A和B所做的额外功相同,故D错误;(2)不计绳重与摩擦,用同样的滑轮组将不同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若提升的物重越大,由W=Gh可知,所做的有用功越大,而额外功相同,虽然拉力做的总功也越大,但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所以,增大提升的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由题知,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则说明A物体的重力较大,提升A物体做的有用功较多;由图知n=2,不计绳重与摩擦,由F=(G+G动)可知,提升A的拉力较大,故A正确、BC错误。故选:A
8.重为30牛的A物体,用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种方法被提升和水平移动。若A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20N,F1=18N,F2=8N,A物体在5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3m,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大
B.F1做功比F2做功少
C.两种方法中所做的有用功一样多
D.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
【解答】解:A、A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0.06m/s,甲图中n=2,则乙图中n=3,则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v绳1=2v物=2×0.06m/s=0.12m/s,绳子自由端F2移动的速度:v绳2=3v物=3×0.06m/s=0.18m/s,比较可知,绳子自由端F1移动的速度比F2移动的速度小,故A错误。B、甲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1=2s=2×0.3m=0.6m,乙图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3s=3×0.3m=0.9m,则F1做功:W总1=F1s1=18N×0.6m=10.8J,F2做功:W总2=F2s2=8N×0.9m=7.2J,比较可知,F1做功比F2做功多,故B错误。C、甲图中的有用功:W有1=Gs=30N×0.3m=9J,乙图中的有用功:W有2=fs=20N×0.3m=6J,比较可知,甲方法中做的有用功大,故C错误。D、甲图中的机械效率为:η1=×100%=×100%≈83.3%,乙图中的机械效率为:η2=×100%=×100%≈83.3%,比较可知,两种方法中机械效率相同,故D正确。故选:D
9.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
A.P甲>P乙
B.P甲<P乙
C.W甲<W乙η甲<η乙
D.W甲=W乙η甲<η乙
【解答】解:①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等于1,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小于1.所以η甲<η乙。②在相同时间t内,物体上升的距离h也相等,物体上升的速度v相同,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2Fh,拉力功率为P甲=2Fv。定滑轮提升物体时,拉力做的总功为:W'总=Fs'=Fh,拉力功率为P乙=Fv。即P甲=2P乙,所以P甲>P乙.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③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得,甲的有用功为:W甲=η甲?W总=2Fhη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η乙?W'总=Fhη乙,所以,2W乙=2Fhη乙,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2η甲>η乙,所以,W甲>W乙.选项C、D错误。故选:A
10.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是滑轮组,其内部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只。在拉力F的作用下,通过此滑轮组将重20N的物块匀速提升2m,物块上升的速度为0.2m/s,此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为44J.不计绳重和滑轮轴处的摩擦。则(  )
A.拉力F
作用点速度为0.1m/s
B.所用拉力F
的大小为11N
C.滑轮组内动滑轮重为4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解答】解:由图可知,拉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故连接动滑轮绳子的段数为2段;A、物块上升的速度为0.2m/s,则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为0.2m/s×2=0.4m/s,故A错误;B、物体上升h=2m,则绳子的自由端的距离为s=2×2m=4m,由W=Fs可知,F===11N,故B正确;C、由F=(G+G轮)可知,动滑轮的重力为:G轮=nF﹣G=2×11N﹣20N=2N,故C错误;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90.9%,故D错误。故选:B
11.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三个滑轮完全相同,不计杠杆自重、绳重和摩擦,当将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4<F3<F2
B.在4幅图中图丙、丁中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相等且最大
C.图甲F1绕B点转动一个小角度、图乙F2改成水平向右方向后,则F1和F2大小都改变
D.图丙、图丁中的机械效率相等
【解答】解:A、不计杠杆自重、绳重和摩擦,F1=G、F2=G、F3=F4=(G物+G轮),故A错误;B、在4幅图中s1=3h、s2=h、s3=s4=2h,根据s=vt知v1>v3=v4>v2,故图丙、丁中动力作用点移动的速度相等但不是最大,故B错误;C、图甲F1绕B点转动一个小角度,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力F1变大;定滑轮的特点不受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图乙F2改成水平向右方向后,F2大小不改变,故C错误;D、因为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额=G轮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拉力做的总功相同,因为η=,所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D正确。故选:D
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升3m,所用的拉力为50N,此时拉力所做的功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若仍用该滑轮纽提升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则W、η1、η2分别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
A.405J,75%,80%
B.405J,75%,85%
C.450J,70%,70%
D.450J,70%,80%
【解答】解:由图可知,n=3,s=3h=3×3m=9m,(1)当提升G1=105N的重物时,W有用=G1h=105N×3m=315J,W总=F1s=50N×9m=450J,W额=W总﹣W有用=450J﹣315J=135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70%;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W额=G轮h;所以动滑轮重:G轮===45N;(2)当提起重为180N的物体时:W有用′=G2h=180N×3m=540J,W额=G轮h=45N×3m=135J,大小不变,W总′=W有用′+W额=540J+135J=675J,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故选:D
13.为模拟盘山公路,现将连接了重1N小球的细线穿入一根长1m的细管,如图,将细管从竖直放置的圆柱体底部a点开始斜向上缠绕5圈后,恰好绕至顶部b点,相邻细管间的高度均为12cm,在b点处通过细线用0.8N的拉力(与管的轴线平行)将管口的小球从a点匀速拉至b点,则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模拟的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为(  )
A.83.3%
B.80%
C.75%
D.60%
【解答】解:细管缠绕在圆体上后相当于一个斜面,由图a到b点的高度h=5×0.12m=0.6m,拉小球上升时,有用功:W有=Gh=1N×0.6m=0.6J。总功:W总=Fs=0.8N×1m=0.8J,所以缠绕在圆柱体上的细管的机械效率:η=×100%=×100%=75%.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一位建筑工人要把建筑材料运送到楼上,他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升降。已知吊篮的质量为m1,建筑材料的质量为m2,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吊篮在拉力的作用下匀速上升了h,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有用功为m1gh,动滑轮上升的距离为h
B.额外功为m1gh,动滑轮重为2F﹣m2g
C.有用功为m2gh,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D.总功为3Fh,人拉绳子移动的距离为3h
【解答】解:由图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2段,绳子拉下的长度是s=2h,①有用功为W有用=Gh=m2gh,故A错误;②总功为W总=Fs=F?2h=2Fh;故D错误;③机械效率为η===,故C正确;④额外功为W额=W总﹣W有用=2Fh﹣m2gh=(2F﹣m2g)h,故B错误;故选:C
15.小华为帮助爸爸搬运装修材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小华采用相同的滑轮组按不同的搬运方案,分别将地面上质量相同的材料匀速运送到二楼,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  )
A.F甲>F乙,η甲=η乙
B.F甲<F乙,η甲<η乙
C.F甲>F乙,η甲>η乙
D.F甲<F乙,η甲=η乙
【解答】解:(1)∵忽略绳重及摩擦,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甲=2,n乙=3,∴两图所用拉力:
F甲=(G物+G动),F乙=(G物+G动),∵滑轮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F甲>F乙;
(2)∵两图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W有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W额=G动h∴额外功W额相同,又∵W总=W有+W额,所以总功相同,∵η=,∴两图的机械效率η相同,即η甲=η乙。故选:A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6.有AB和AC两个高度相等、长度不等的斜面,两者粗糙程度完全相同。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此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WB = WC(选填“=”“<”或“>”,下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B < fC,斜面的机械效率ηB > ηC。
【解答】解: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B和AC由底端匀速拉至顶端,物体上升的高度是相同的,根据W=Gh可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即WB=W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即fB<fC;AC斜面的长度大于AB,物体在AB上的摩擦力小于在AC上的摩擦力,根据W=fs可知,AB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要小于AC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AB的额外功要小于AC的额外功;由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有用功相同,额外功越大的,总功越大,根据η=可知,AB上的效率要高于AC上的效率,即ηB>ηC。故答案为:=;<.>。
17.如图是一组合搬运机械示意图。它由一个滑轮组和一个带有定滑轮的斜面组合而成。已知斜面长为10m,高为5m,每只滑轮重均为100N,现用该机械将一质量为200kg的重物从地面匀速运到5m高的平台上,斜面上的绳子对重物产生的拉力是1600N,则该斜面的效率是 62.5% ;不计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 500N ;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66.7% 。
【解答】解:(1)使用斜面时,斜面上绳子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用=Gh=mgh=200kg×10N/kg×5m=1×104J,绳子对重物的拉力做的总功:W总1=F斜面s=1600N×10m=1.6×104J,
斜面的机械效率:η斜面==×100%=62.5%;(2)斜面顶端的滑轮为定滑轮,其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右边的滑轮组为倒置的,定滑轮在下、动滑轮在上,绳子的有效股数n=3,不计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斜面上的绳子对重物产生的拉力:F斜面=3F+G动,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F斜面﹣G动)=(1600N﹣100N)=500N,(3)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3s=3×10m=30m,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做功:W总2=FsF=500N×30m=1.5×104J,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η2==×100%≈66.7%。故答案为:62.5%;500;66.7%。
1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端拉到顶端。已知斜面的长是5m,高是2m,拉力为F=30N,不计动滑轮重和绳重,以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66.7%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20N 。
【解答】解:(1)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00N×2m=200J,
在斜面上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L=2×5m=10m,
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Fs=30N×10m=300J,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100%≈66.7%;
(2)额外功:W额=W总﹣W有用=300J﹣200J=100J,不计动滑轮重和绳重,以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克服斜面摩擦力做的功为额外功,
由W额=fL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20N。故答案为:66.7%;20N。
19.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已知箱子重800N,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工人用5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使用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80% ,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100 N。
【解答】解: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故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h=s=×4m=2m,人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Gh=800N×2m=1600J;人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总=Fs=500N×4m=20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80%。
额外功:W额=W总﹣W有=2000J﹣1600J=400J;
由W额=fs可得摩擦力:f===100N。故答案为:80%;100
20.搬运工人站在水平高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匀速竖直向上提升2m,当提升货物重为36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动滑轮重为
 120 N(不计绳重和摩擦);若将所提升货物重增大到48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则提升时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3h=3×2m=6m,
有用功W有用=Gh=360N×2m=720J,由η=可得,总功W总===960J,
由W总=Fs可得,拉力F===160N,由F=(G+G动)可得,
动滑轮的重力,G动=3F﹣G=3×160N﹣360N=120N;
(2)若将所提升货物重增大到480N,不计绳重和摩擦,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80%。故答案为:120;80%
21.如图所示,电动机输出的功率为3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斜面的长是其高的1.5倍,重物重60N,如果电动机工作5s可使重物升高1m,则该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 50 N,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66.7% 。
【解答】解:5s内电动机所做的功W=Pt=30W×5s=150J;由题意知,物体沿斜面前进的距离为s=1.5×1m=1.5m;由滑轮组的特点可知绳头前进的距离s′=2×1.5m=3m;则拉力F===50N;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总功W总=W×60%=150J×60%=90J;对物体的有用功W有=Gh=60N×1m=60J;则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100%≈66.7%;
故答案为:50;66.7%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2.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哪些因素有关,得到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74%
2
8
0.1
3.1
0.3
86%
3
8
0.1
2.5
0.4
80%
(1)该学习小组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 提升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 的关系。
(2)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可提高机械效率。
(3)由于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便建议应静止时读数,老师认为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测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不符,请问原因是 静止时读数测力计示数偏小,求出的机械效率偏大 。
【解答】解:(1)根据s=nh,第1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n===3;同理,第2、3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3、4,所以三次实验是分别用甲乙丙三个装置完成的:由1、2次实验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物体重力大小的物体,故小组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的关系;由2、3次实验可知,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重力相同的物体,故小组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综上可知,该学习小组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
提升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的关系;
(2)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故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可提高机械效率;
(3)若静止时读数,测力计没有测量出机械之间的摩擦,故测量出的拉力偏小,根据W总=Fs,求出的总功偏小,而有用功不变,根据η=×100%,故这样测出的机械效率偏大。
故答案为:(1)提升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
(2)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可提高机械效率;
(3)静止时读数测力计示数偏小,求出的机械效率偏大。
23.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动滑轮重G动/N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的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0.1
1
0.2
0.6
0.4
83.3%
2
0.1
2
0.2
1.1
0.4
3
0.2
2
0.2
1.2
0.4
83.3%
(1)第2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90.9%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 增大 ;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绳的拉力F≠,可能的原因是:滑轮与轮轴间有摩擦、绳子有重力。
【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②次实验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100%≈90.9%;
(2)由表中实验序号为①②的实验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增大;由表中实验序号为②③的实验数据可知,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减小;
(3)由于滑轮与轮轴间存在摩擦、缠绕滑轮组的绳子有重力,因此:F≠。
故答案为:(1)90.9%;(2)增大;减小;(3)滑轮与轮轴间有摩擦、绳子有重力。
四.计算题(共7小题)
24.如图所示,工人沿斜面用一定大小的力F把一重为600N的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推到顶部(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已知斜面长L=3m,高h=1.5m。
(1)若该过程中斜面的效率为60%,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若斜面光滑没有摩擦,请分析推理说明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推力F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此过程所做有用功为:W有=Gh=600N×1.5m=900J;
由η=变形得,总功为:W总===1500J;
此过程所做额外功为:W额=W总﹣W有=1500J﹣900J=600J;
由W额=fL得,摩擦力为:f===200N。
(2)若斜面光滑没有摩擦,则有W总=W有,
即FL=Gh,则有F=G?,当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则的值变大,G不变,所以F变大。
答:(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
(2)若斜面光滑没有摩擦,分析推理可知随着斜面倾斜角度的增大,推力F逐渐变大。
25.如图所示是利用起重机打捞水中物体的示意图,吊臂前端由滑轮组组成,动滑轮总质量300Kg,绳重和摩擦不计。现在用此起重机从水中把质量为2×103kg,体积为0.8m3的物体G匀速提起,滑轮组上钢丝绳拉力F的功率为3kW(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离开水面前拉力F的大小;
(3)物体离开水面前上升的速度;
(4)物体离开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解答】解:(1)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相等,即V排=V物=0.8m3,
则F浮=ρ水V排g=1.0×103kg/m3×10N/kg×0.8m3=8×103N;
(2)物体重力G=mg=2×103Kg×10N/kg=2×104N;由于物体离开水面前受重力、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G′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受力平衡可知:G=G′+F浮;所以,G′=G﹣F浮=2×104N﹣8×103N=1.2×104N;动滑轮的总重力为G动=m动g=300×10N/kg=3×103N;
由图可知:滑轮组的绳子股数为n=3,则由于绳重和摩擦不计,所以绳子的拉力为F=(G′+G动)=×(1.2×104N+3×103N)=5×103N;
(3)已知功率P=3kW=3000W,根据P===Fv得:
速度v===0.6m/s,则物体上升的速度为v′=V=×0.6m/s=0.2m/s;
(4)由于绳重和摩擦不计,则η===,
所以,物体离开水面前,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
答:(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8×103N;
(2)物体离开水面前拉力F的大小为5×103N;
(3)物体离开水面前上升的速度为0.2m/s;
(4)物体离开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26.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利用箱子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重力不同的建材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箱子和绳重忽略不计。求:
(1)若工人用300N的拉力,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m,工人所做功;
(2)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
【解答】解:(1)拉力移动距离:s=nh=2×6m=12m,拉力做功:W=Fs=300N×12m=3600J;
(2)由图乙可知,建材的重为400N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50%,
由η====得,建材的重为4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F===400N;
(3)由F=(G+G动)得,动滑轮重:G动=2F﹣G=2×400N﹣400N=400N,
由η====得当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
G′===1600N。
答:(1)若工人用300N的拉力,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m,工人做功3600J;
(2)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4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为400N;
(3)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时,所运送建材受到的重力是1600N。
27.如图所示,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通过滑轮组拉着重G=9×104N的货物A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货物A的速度为v=2m/s,经过t=10s,货物A竖直升高h=10m。已知汽车对绳的拉力F的功率P=120kW,不计绳、滑轮的质量和摩擦,求:(1)t时间内汽车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
(2)汽车对绳的拉力大小;(3)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由P=可得t时间内汽车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
W=Pt=1.2×105W×10s=1.2×106J;
(2)10s内货物移动的距离:s物=vt=2m/s×10s=20m,
由图知,n=3,拉力端移动距离:s=3s物=3×20m=60m,
由W=Fs可得汽车对绳的拉力大小:F===20000N;
(3)不计绳、滑轮的质量和摩擦,滑轮组对重物的拉力:F拉=3F=3×20000N=60000N,
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75%。
答:(1)t时间内汽车对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1.2×106J;
(2)汽车对绳的拉力大小为20000N;(3)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
28.如图所示,卡车以速度v0经过一段水平路面,再沿与水平地面成θ角的斜面以速度匀速v向上行驶。若卡车车重为G,功率恒为P.(水平路面和坡路路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1)比较v0和v的大小;(2)请推导证明:斜面的机械效率η=;
(3)汽车在斜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 ﹣G×sinθ 。(用字母表示结果)
【解答】解:(1)卡车爬坡时,牵引力变大,而卡车的功率恒定,由P===Fv可知,卡车的速度将变小,即v0>v;(2)卡车在爬坡时功率P=Fv,此时牵引力F=,如图,在Rt△ABC中,=sinθ,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3)汽车在斜面上行驶时,有用功W有用=G×s×sinθ,总功W总=Fs=s,额外功W额=W总﹣W有用=s﹣G×s×sinθ,而额外功W额=fs,
汽车受到的摩擦阻力:f===﹣G×sinθ。
故答案为:(1)v0和v的大小:v0>v;(2)推导证明同上;(3)﹣G×sinθ。
29.陆羽公园矗立着由汉白玉制成的“茶圣”陆羽的雕像,其质量为5.4t,吊装时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雕像匀速吊上3m的高台。已知提升雕像时,拉力F的功率为6×103W,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g=10N/kg)求:
(1)滑轮组将雕像吊上3m高台需要的时间t为多少秒?
(2)滑轮组对雕像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3)提升雕像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3m=9m,
根据v=得所用的时间:t===30s;
(2)雕像的重:G=mg=5.4×103kg×10N/kg=5.4×104N;
滑轮组对雕像做的有用功:W有用=Gh=5.4×104N×3m=1.62×105J;
(3)已知拉力F的功率为6×103W,t=30s,
根据P=得拉力做的总功:W总=Pt=6×103W×30s=1.8×105J;
提升雕像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90%。
答:(1)滑轮组将雕像吊上3m高台需要的时间t为30秒;
(2)滑轮组对雕像做的有用功是1.62×105J;
(3)提升雕像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
30.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功 ,并列式计算出该物理量。
(3)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总重,s=3h,h=s=×3m=1m,
物体上升的速度v===0.2m/s;
(2)纵坐标表示力的大小为50N,大小不变,横坐标表示距离,大小为3m,
所以阴影部分表示力所做的功W=Fs=50N×3m=150J;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70%。
答:(1)物体上升的速度0.2m/s。(2)功;功的大小为150J。
(3)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为70%。
五.解答题(共6小题)
31.某桥梁施工队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打捞沉在水底的工件。已知工件的体积是0.16m3,密度是3.5×103kg/m3,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人在绳子的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1700N.(不考虑摩擦及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工件的质量是多少?工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机械效率是多大?
(3)工件从水里升到水面上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解答】解:(1)工件的质量:m=ρV=3.5×103kg/m3×0.16m3=560kg,
工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103kg/m3×10N/kg×0.16m3=1600N;
(2)滑轮组对工件的拉力:F′=G﹣F浮=mg﹣F浮=560kg×10N/kg﹣1600N=5600N﹣1600N=4000N,机械效率:η=×100%=×100%=×100%=×100%≈78.43%;
(3)工件从刚露出水面到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工件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工件受到的浮力减小,滑轮受到的拉力增大,拉力做的有用功增大,额外功几乎不变,由此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变大。
答:(1)工件的质量是560kg,工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600N;
(2)滑轮组向上匀速拉动浸没在水中的工件时,机械效率约为78.43%;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η将变大,因η=×100%,W有用增大,而W额不变,所以η变大。
32.体重为510N的老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1,当该老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A沿水平方向平方向以0.1m/s速度运动,他对地面的压强为p2,压强变化了2750pa.已知该老人的双脚与地面的面积是400cm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滑轮摩擦和绳重)求:
(1)绳对老人的拉力;
(2)15秒内物体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若在物体A上再放一个物体B,滑动摩擦力增大了30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答】解:(1)因为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故根据p=可得绳对人的拉力:F=△F=△pS=2750Pa×4×10﹣2m2=110N;
(2)因为η===,并且η=80%,n=2,
所以,摩擦力f=η×2F=80%×2×110N=176N;
根据v=可得物体A运动的距离s=vt=0.1m/s×15s=1.5m,
15秒内物体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s=176N×1.5m=264J;
(3)由图可知,n=2,则F=(G动+f),
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f=2×110N﹣176N=44N,
若在物体A上再放一个物体B,此时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176N+30N=206N,
η=×100%=×100%=×100%=×100%=×100%=82.4%。
答:(1)绳对人的拉力为110N;
(2)15秒内物体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264J;
(3)若在物体A上再放一个物体B,滑动摩擦力增大了30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82.4%。
33.(1)如图是在一些公共场所残疾人专用通道(斜面),若将重600N的小车沿8m长的斜面推上1.5m高的平台,沿斜面所用的推力为150N,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75% 。
(2)已知某斜面长为L,高度为H,用与斜面平行的水平力F将物体拉上斜面,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机械效率为η,证明:f=(1﹣η)F。
【解答】解:(1)有用功:W有用=Gh=600N×1.5m=900J,
总功:W总=FL=150N×8m=1200J,
在此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75%。
(2)有用功:W有用=Gh,推力做的总功:W总=Fs,斜面的机械效率:η==,
额外功:W额=W总﹣W有用=Fs﹣Gh,又因为W额=fs,
所以,f===F(1﹣)=F(1﹣η)。
故答案为:(1)75%;(2)证明过程见上。
34.如图所示,将同一重物用甲、乙两种机械举高,甲的机械效率为η甲,乙机械效率为η乙,且η甲:η乙=7:5,则分别使用这两种机械时的拉力之比F1:F2= 5:7 。不计摩擦,若甲、丙两滑轮完全相同,提升的重物也相同,则F1 大于 F3,若丙的机械效率为η丙,则η甲 等于 η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n=2,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η甲=×100%=×100%=×100%=×100%;
斜面的机械效率η乙=×100%=×100%=sin30°×100%=×100%;
因为η甲:η乙=:=7:5,所以F1:F2=5:7。
(2)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则拉力F=(G动+G),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有2段绳子在拉重物,故F1=(G动+G),
图丙有3段绳子在拉重物,故F3=(G动+G),所以F1大于F3。
根据机械效率公式η=×100%=×100%=×100%可知,
两个滑轮组动滑轮重相同,物重相同,所以其机械效率相等,即η甲等于η丙。
故答案为:5:7;大于;等于。
35.两个实心正方体A、B由密度均为ρ的同种材料制成,它们的重力分别是GA、GB,将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如图甲所示,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A、PB,且PA:PB=1:2;当用甲、乙两组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A、B两物体,如图乙所示,两动滑轮重均为G动,此时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33:40;若将A物体浸没在水中,用甲滑轮组匀速提升,如图丙所示,匀速提升过程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此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ρ水=1.0×103kg/m3,求:
(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多少?
(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多少倍?
(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多少kg/m3?
【解答】解:(1)∵正方体A、B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P======ρgh,
而两物体是同种材料制成的,且PA:PB=1:2,∴===,
则A、B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G=mg=ρvg,∴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
(2)∵η====,
∴==×=①式,而=,则GB=8GA②式,把②式代入①式解得:G动=GA,即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倍。
(3)在图丙中,物体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绳子对物体的拉力T,A物体一直没露出水面,则v排=vA,
∴机械效率为:η=======×100%=75%,
化简得:×100%=75%,而ρ水=1.0×103kg/m3,解得ρA=4×103kg/m3,
即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4×103kg/m3。
答:(1)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GA:GB是1:8。
(2)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G动是A物体重力GA的倍。
(3)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材料密度ρ是4×103kg/m3。
3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大 。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0.4 J,机械效率是 72.7% 。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动滑轮重 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减小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解答】解:(1)比较1、2两次实验,使用同样的滑轮组,做的额外功相同,提起的钩码越重,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大;(2)第3次实验中:W有用=Gh=4N×0.1m=0.4J,η==≈72.7%;(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增大、总功增多,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减小,机械效率降低。由此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4)分析(1)(3)所得结论可以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在额外功相同时,增大有用功;二是在有用功相同时减小额外功。
故答案为:(1)大;(2)0.4、72.7%;(3)增大,动滑轮重;(4)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