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2.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知识结构梳理】
课标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青铜器
功能
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技术
采用“
”。
代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
含义
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
和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
1899年,清朝人
首次发现甲骨文。
造字特点
它使用
、指事、会意、
、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
【合作探究】
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有哪些?
【夯实基础】
1.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铜器
B.商朝以后,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D.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2.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
000千克,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操作,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鼎类青铜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镇国之宝。司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了商朝( )
A.青铜器多用于生产工具
B.青铜器应用范围广
C.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D.青铜器种类多
3.2019年10月22日下午,“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如果想寻访甲骨文的发现地,首先应去的地点是( )
A.河南安阳
B.甘肃兰州
C.河南开封
D.四川成都
4.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的文字。”请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培优提升】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一片甲骨惊天下】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
【青铜文明震世界】
材料二
(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特点:
(1)规模大。
(2)品种多。古代青铜器的类别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器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十二大类,其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其中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这五类是最主要、最基本的。
(3)用途广。
(4)工艺精美。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夯实基础】
CCAB
【培优提升】
1.(1)商朝。占卜。A——山,B——人,C——休。
(2)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它的发现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司母戊鼎;特点: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4)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