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本课时概述:
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学习中,最有代表性,体系完整的一个章节。在此之前的几何内容,比如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均采用了“两分段”(探索阶段与证明阶段)后合二为一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学习。从本章开始,学生开始证明和探索二者并肩而行,为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本章的学习将为相似三角形和圆的学习提供方法铺垫。
本节课是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2节第一课时,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学习的后续,也是平行四边形其他判定方法的开始。在数学方法和经验的积累中,能考量到学生前面所学,也为后续判定方法积累经验和方法。
地位作用:
鲁教版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了为学生构建学习起点,向学生提供现实中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知识的衔接上分段进行编排。人教版教材采用了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编排,知识上更注重板块之间层层递进。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包含了五章内容,第一章因式分解,第二章分式及分式方程,第三章数据的分析,第四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第五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为新授课。从知识内容上来看,平行四边形是整个初中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的重要内容,在中考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
从知识的纵向上来看:四边形是平行线、三角形知识和方法的延续,也是接下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它学科不可缺少的数学模型。
从知识的横向上来看:平行四边形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之后的内容,充分利用旋转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也是特殊平行四边形学习的基础。
八上课本
第四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经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
2.探索并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语言表达,学会交流,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在平行线,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学习一个几何图形的大概流程,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学习,类比性质,能想到从边,角,对角线入手展开判定方法的探讨。
方法策略:
突破难点: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会到说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必须说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学会将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来解决。
掌握重点:
通过判定定理一证明,让学生掌握一般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重难点分析:
本章节的难点是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探索,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经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合情推理的能力;探索并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定定理,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用语言表达,学会交流,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具:四根宽度为1cm的
PVC条,四个图钉,学习单,白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一根线的游戏引入,出示问题:经过我们前面的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经过我们前面的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中心对称性。
师:(屏幕)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从三个角度边,角,对角线学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生:判定
师:在数学学习中,一个几何图形的学习都是按照定义,性质,判定这样的流程来进行的,比如我们学过的平行线,三角形。那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探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生:边,角,对角线。
师:好,请回答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定义有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性质,又可以作为判定方法来用。作为性质,符号语言为?作为判定来用,符号语言为?(看屏幕,回答问题)
生:(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BC
(2)∵在四边形ABCD中AB∥CD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把定义作为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第一个方法。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节课,我们在定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判定方法。这需要大家自己动手,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发地向新知识推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因为过早预习,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直接抛出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其肯定,然后引导出定义,定义是所有判定方法的开始和基础。
三、探究--发现--猜想--证明
出示问题:将手中的四根纸条首尾顺次相接,拼一个四边形。
师: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下,你探索的过程。
怎么拼接的,理由是什么?
生1(预设):看着是平行四边形
师:有句俗语眼见为实,可是数学不光得眼见为实,好的观察力,还得讲道理。还有其他想法吗?(若无,想一想我们要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现在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说明他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要说明平行就得要求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就我们手中的图形来说,要验证的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我们要学着把未知向已知知识转化。好,迅速行动,说明你手中的四边形确实是个平行四边形。)
再次展示:
生2(预设):我是量了量角的度数……
师:你为什么要量角的度数,(引导学生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
师:我们每个人拼出的平行四边形不一样,但是我们得到了结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四边形都成立吗?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证明。画图,已知和求证:并证…明。请大家在导学案上完成。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板书。
请做完的同学看黑板,帮忙看一下,有问题吗?纠错。
还有其他的做法吗?辅助线。对于四边形我们常常添加对角线,从而把四边形转化成了三角形问题,从证明过程来看,我们要证明这个结论,只有定义可用,所以我们需要把两边分别相等转化成两边分别平行。数学学习要学会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知识来解决。这不仅仅是在数学学习中,在我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也是一个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
经过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屏幕)大家看,判定定理1和性质定理1有什么关系?
生:互为逆定理。
师:是的。以后我们在用这个定理时,可以这样写:
∵在四边形ABCD中AB=CD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探究环节,希望学生通过拼图,对比筝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拼法---将长度相等的两根木条放到相对的位置。初步感受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然后再进行验证。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两个图形的对比,已经知道怎样拼平行四边形,但是用语言描述有困难,有学生说到,要长的木条和短的木条订起来,再和长的木条钉起来……,这时我做了适当引导,就是将两根长度相等的木条放到什么样的位置,学生有的说平行,有的说相对,实际上相对即可。从而引发学生做出猜想: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验证过程,学生有的是通过度量的方法,说明两组对边平行,还有的学生已经上升到了说理,都加以肯定。
三、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最初设计有三个变式:(1)课后随堂练习1(2)将(1)中的E,F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自主填条件,使中间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3)在(2)基础上继续将D,E分别向A,C移动相同距离,得到例题图形,自主填条件,使中间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意识到学生在探究判定定理一的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练习应弱化。在本节课中,知识产生的过程应比知识的应用更为重要。
四、大胆猜想
师:我们从边的位置关系,边的数量关系探讨了什么样的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猜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边既有位置关系又有数量关系,什么样的四边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生: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师:这两个说法里面,有一个命题很显然是错误的,你发现了吗?请举出反例。
生:第2个,等腰梯形。
师:好,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探讨第1个命题。
设计意图:在两个判定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从边的角度考虑,还有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本节课也可以从边的角度入手探讨判定方法,如果考虑方向是平行四边形的话,那么只能从对边考虑,因为邻边具备特殊的条件,就不会指向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从对边考虑只有四个条件,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如果只考虑一个条件是无法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条件重复,所以考虑两个条件,两个条件的所有组合就是本节设计的四种说法。所以这个环节还有渗透分类讨论的想法。
五、小结
知识上的收获:
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七、检测
1.请问下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若是,请说明依据。
2.已知:?ABC≌?CDA,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几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所学,让学生灵活选择判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思考,举一反三。
八、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行判定
1.定义
例题:(学生板书)
∥
∥
已知:
=
=
求证:
九、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
我希望学生经历“探究--发现--猜想--证明”的完整过程,知识的获得并只是我们学习数学最重要的目的,而思维方法的积累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可供学生持续发展和学习的有效途径。我希望把这种思维过程的训练或者叫培养做到一节课的细节中去,本节课采用了“边探索边证明”的学习方法,把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融为一体。判定定理的得到,不再是老师简单的“告诉”,而是学生经过探索得到的。
为了做到上面说的这些,课前我进行了努力,分析教材,研读学生。下面是我做的几点尝试,但是仍需完善的地方:
一.重视对证明思路的启发,淡化了证明方法的多样性
在证明判定定理的过程中,应为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创设条件。
在例题的处理过程中,有学生是利用全等得到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进而判定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有同学是用到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来判定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虽然方法二很麻烦,但是仍然可行,课上因时间原因,未让学生展示。如果恰当得点拨,通过两个方法的对比和讨论,可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二.关注探索结论的过程,把握证明题的数量和难度
本节课教学中,结论的获得需要学生进行探索,证明思路和方法的获得也需要学生进行探索。因此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程度、合作意识;在练习的选择和布置上,对传统题目进行合理加工改造,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不过分追求题目的数量和证明技巧。
比如例题从一开始的一题多变到最后的特殊图形定位,也是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将课本题目进行改编,降低题目的数量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