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描写秋天的诗词:
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绿叶黄花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文体常识:元曲简介
继唐诗、宋词之后有着独特的魅力的元代文学主体。
曲是词的替身,是与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与唐诗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等之别。
散曲有曲牌名,如天净沙、山坡羊等,有的还有曲题,如秋、秋思等。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1324),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尊称为“曲状元”。他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文学常识: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文学常识: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文学常识: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文学常识: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诗词朗读:
一读:正字断句
藤
昏
鸦
断肠人/在天涯
诗词朗读:
二读:景物描写
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
诗词朗读:
三读:体会情感
悲伤
哀伤
凄凉
内容分析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来写?
3.这九种景物又是在一个什么大的背景与色彩之下的?
手法分析:
1.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
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羁旅之思
熟读成诵:
。
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环球大国小家,
新闻社论对话,
小说诗词书画。
夕阳西下,
有晚报到我家。
天净沙
晚报
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天净沙
远足
白衣红裤蓝包
黄花绿树青苗
土路衡湖小桥
一路欢笑
少年志比天高
课堂检测: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作业:
1.背写这首小令;
2试用《天净沙》的形式练习写写身边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