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面对挨打的局面,中国军民是否坐以待毙,任人欺压?
在中国的战争
清政府统治者
侵略者
为什么列强始终不能灭亡中国
有人说:
是一部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同时也是一部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探索史
更是一部中国军民的抗争史
其实中国的近代史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形势图
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中日宣战后,叶志超率领平壤清军总兵力1.6万余人和朝鲜军队千余人协助守卫。七月二十五日(8月25日) 他根据李鸿章“先定守局”的消极作战部署,未能主动进攻尚未集结完毕的日军,丧失了挫败敌人的良好时机。日军乘胜推进,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更加猖狂,很快将战火烧向中国境内。
开战初,双方的力量对比
船舰/艘 火炮/门 鱼雷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中) 12 195 556 32100 2126 10.2
日本联合舰队 12 268 568 40840 3916 14.5
差值(下减上) 0 73 12 8740 1790 4.3
据英国海军年鉴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
抗战英雄
邓世昌
林永升
刘步蟾
林泰曾
邱宝仁
叶祖珪
丁汝昌
徐骧
邓世昌 原名永昌,字正卿
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
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致远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甲午军魂邓世昌
有公足壮海军威
此日漫挥天下泪
1895年,光绪皇帝闻邓世昌与致远舰一起自沉殉国,悲痛中写下此联,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致远号上的邓世昌与士兵
林永升 字钟卿
1853-1894
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
在黄海海战中林永升指挥“经远”舰奋勇杀敌,不幸被敌炮击中身亡。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军大战战火一开,日舰快速进攻北洋舰队的左、右翼。 不久,“经远”舰失去掩护。日本的4艘舰乘机专力进攻“经远”舰。“经远”舰被逼出阵外,中弹甚多。在紧要关头,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
丁汝昌 字禹廷
1836.11.18—1895.2.12
安徽庐江县人
晚清北洋海军提督
威海卫战役中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黄海海战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也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和联络。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后又无援军来援的希望,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和瑞乃尔等的逼降,服毒自尽以谢国人。
定远舰及管带(船长)刘步蟾
刘步蟾 字子香
1852-1895.2.10
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 市)
清末海军将领
1895年在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威海卫保卫战中,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时年43岁。
人民
抗争
徐骧(xiāng) 字云贤
1858-1895
台湾苗栗人,祖籍广东
秀才出身,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
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和附属岛屿,日军在台北登陆。台湾人民奋起反抗,徐骧挺身而出,召集乡民说:“我们应该组织起来,人自为战,家自为守,誓与我台湾岛同生死,共存亡!” 徐骧自动组织民军抗日,被推为民团长,各乡分别精选壮丁,与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配合作战,狠狠打击敌人。经过两个月的抗争,义军已是一无炮火,二无马队,大家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与敌人决一死战。敌军集中了强大兵力,但义军士气昂扬,在血泊中猛烈砍杀敌人。终因力量悬殊,义军伤亡重大,徐骧在战斗中为炮火所伤,壮烈殉国。临死前,大声呼喊道:“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表现了这位台湾抗日英雄的一片爱国热忱。不久,仅剩的台南也为日军所占。从此,我国领土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五十年之久。
坚强不屈、勇于斗争
维护国家主权
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清朝爱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也进行了英勇的抗争。
清朝军队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胜利了吗
为什么中国军民的抗争却不能赢来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抗争都失败???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和思想腐朽;
②中国国力贫弱,军事力量落后;
③西方列强国力强盛,科技发达,军事优势;
④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假如我们身处那个年代,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我们希望我们扮演怎样的角色?朝廷重臣、清军头目、普通百姓、绿林好汉、留学生······
当我们面对那些侵略者时,会有怎样的表现?逃跑,屈服,还是英勇抗战······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联是为悼念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清朝将领而写。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徐骧
B
1.1894年,甲午战争,以 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 》的签订结束。
2.下列不属于甲午抗战英雄的是( )
A.林永升 B.邓世昌 C.关天培 D.邱宝仁
C
丰岛海战
马关条约
4.为何说此为悲壮的抗争?
因为抗争失败,且大部分抗战英雄为国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