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优质课教案
【课程目标】
1、了解昌耀及其诗的特点,了解诗创作的背景。
2、在总结诗内容的同时,反复背诵诗。
3、欣赏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深入理解诗的含义和意境,感受诗的意境之美。
【核心素养】
1、通过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领会诗歌的内容,提高欣赏水平。
2、欣赏诗意,学习诗中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感受磅礴壮阔的艺术气息。
3、在语境中体味诗意,理解诗意象的象征意义,
4、体会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强大的生命力称赞。
【本课主要难点】
1、感受诗意语言的质感、通透、丰盈。
2、弄清诗中的主要思想和感情内涵。
【专业课程】
一.课程导入
诗人柏桦曾说道“诗人比诗更复杂、更有魅力、也更重要。诗人的生活是他诗作最丰富、最可靠、最有趣的脚注,这个注脚要比诗更能让人怀有浓烈的兴趣”。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任期”最长的“右翼”诗人之一,昌耀的一生犹如一场顽疾。他的诗表达了丰富而广阔的生命感,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高原油画缓缓展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峨日朵雪峰之侧》,欣赏这幅长卷轴。
二.
作者作品
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诗人,也是诗人。
1950年4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员一职。同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处女作《人桥》,从此与他的人生和诗歌就紧紧的联结在了一起。
1953年在朝鲜战争中负伤,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
1954年开始发表诗歌。他的诗歌以崇尚深陷困境中却能顽强生长而著称。他的诗融合了情感的变迁、以古老而开放的西方文化背景和广阔的生命意识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歌往往具有反思性和启迪性,语言略显沉稳、张弛有度,形成了磅礴壮丽的独特个性。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代表作有《一十一枝红玫瑰》。王昌耀作为中国新诗史的顶峰任务,历史地位已被周知公认。
三.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初稿写于1962
年。由于昌耀早年已进入冷郁阶段,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中加入了理性与清醒,以照顾和思索这一时期的孤寂和苦痛,这也正是为什么他创作此诗。
四、解决问题
“峨日朵”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百姓对“峨堡”二字的口语读音。
“峨日朵雪峰”是峨堡乡境内的祁连山脉之一或者几个小雪峰。它们原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诗人在诗中使用它们作为如画般美丽的诗中远景。
五、朗读这首诗,把它当作一个整体,你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者的所见所想,并通过对风景的描绘,营造出庄严雄伟的气氛。
六、重读诗歌,情感带入
1.
诗人说我“惊异于”,诗人惊讶的是什么?
惊异于太阳跃入大海的壮象。使用“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等景象,描绘雪峰落日的壮观景象。
2、诗人怎样描写雪峰落日和山体滑坡的壮观景象?
“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首先,他用长句表达了太阳向山海跃进的视觉形象,表现出落日的张力和气势。在这熠熠生辉的景象之上加之以壮阔的听觉描写,滑坡的碎石唤起深渊的咆哮像是大军过境,杀声轰鸣,重叠的声音使日落更加壮观。
3、雪山落日和滑坡落壮景此类描绘有什么艺术特色?
滑坡和落日与登山者的行为截然相反,它们是下落的。因此视听融合的效果不仅在审美上创造了“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产生了张力,让人情不自禁的身临其境。
4、
诗人写“蜘蛛”这种小的形象而不是详述“鹰或雪豹”的大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这是诗人精心打造的“特写”,这只小蜘蛛既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生命活力的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不论大小自然界生物都是平等的。这个简单小巧的形象比通常的“鹰或雪豹”更有力量,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现力。
5、“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这句诗的寓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一下。
寓意:日落和山体滑坡不是悠闲观赏的对象,而是这个时代登山者的切实生活体验。分析:落日余晖和滑坡即便十分惊艳,当他们在你的眼前时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观赏了,而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双重冲击,期间艰难困苦,伤痕累累,更能让人成长和逆境重生。
6、
结合你的阅读经验,接触诗的内容,探索下一首诗的含义。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探索:诗人突然提供了一个小蜘蛛的“特写镜头”,岩壁上有一个“我”!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神奇打击。在这个高度,只有卑微的蜘蛛团结“我”,在这个高度,即使是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幸福和荣耀。与前诗的华丽和“嚣鸣”不同,“默享”这个词在这里很重要。这些小蜘蛛既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生命活力的致敬,在大多数情况下,谦虚的小形象比通常的“气势磅礴”的意象更强烈,冲击力更强。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审美意象,太阳、雪、巨石、蜘蛛,共同营造出庄严雄伟的氛围,曲折的人生,古老的高原背景和广阔的意识,体现了生活和谐一体。通过意象之间的变化与互动,勾勒出诗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乌托邦,但也只存在于诗人心中的乌托邦。
七、协同探究与深度思考
1、诗歌意象分析
导航:《峨日朵雪峰之侧》,诗人突然给出“特写镜头”:“但是有一只很小的蜘蛛”。这只蜘蛛是什么意思?
诗的前半部分着重于征服自然的艰难险阻,后半部分记载了诗人投身实际,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战胜自然脱离险境的成就感,想和雄鹰雪豹一起征服自然。然而,小蜘蛛的出现,让前诗的辉煌与壮丽化为了对比,把蜘蛛的形象固定在一个卑微而坚固的高度。,真正享受大自然舒适不止大的生物,还有像蜘蛛一样的小生物,他们的生活没有区别。
相对于诗句庄严,“可怜”和“默享”两个词很重要。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钦佩都在这些小蜘蛛身上表现出来。在许多情况下,朴素的小图像比“波澜壮阔”的形象更有力量。
2.阅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谈谈你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看法。
追问: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自始至终都带着一种触目惊心的惆怅和伤感,背后是诗人对生命的真理和尊严的追求和捍卫。诗人表现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和积极的生活体验者,在这首诗中,他开始并完成了他的征服之旅,完成了自我超越。诗歌的诞生,往往是诗人新生命的诞生。诗是完美的生命形式,生命是全诗的主题,生命的表达是昌耀所有诗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逻辑。昌耀将自己深切体会到的人生哲理、人生观、人生情感,倾注和融入到精心挑选的人生意象中,铸就一幅真诚而坚韧的人生画卷。
昌耀早期所写的诗,定下了所有诗的情感基调和精神高度,蕴含着他的生命和精神品质,是他对生命本质的坚定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