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农业
一、单选题
(2020·浙江)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答案】1.A
2.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点评】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1.读图可知,①②所在的区域为美国东北部,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相同,A正确。③区域地处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区域地处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误。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甲农业带为美国西部高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专业化程度高;大牧场放牧业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投入劳动力较少,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2020·新高考I)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4.(2020·江苏)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答案】(1)B
(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东北地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地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正确。华北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错误。故答案为:B。(2)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正确。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均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ACD.
【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2020·全国Ⅱ)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种植单季稻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答案为:B。(2)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种植小麦收益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答案为:C。(3)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的普及,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会增多,D正确。巢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变化不大,种植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A错误。复种指数有气候决定,不会提高,B错误。种田大户承包经验,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有限,田间管理不会变得精细化,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6.(2020·浙江选考)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
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
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
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
【答案】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茶树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日照强,不利于茶树生长。黑色的遮阳棚,可以遮挡太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少茶树水分蒸腾,C正确。不可能根治病虫害,A错误。可以遮光,但不能阻止杂草生长,B错误。黑色的遮阳棚不能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等。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7.(2020·浙江选考)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1)“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2)“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
①粗放经营②规模化经营③集约化生产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多,市场需求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平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才出现了“北菜南运”,A正确。近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增大可能性较小,且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不能保证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B错误。南北方蔬菜品种数量均较多,但是有些蔬菜适合北方冷凉气候环境、有些适合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南北菜有互补性,因此有市场,C错误。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没有大量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A。(2)粗放经营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质量,①错误。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会导致蔬菜产量增加,“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效率高,②③正确。“小而全”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对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二、双选题
8.(2020·江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1)B;D
(2)B;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A错误。广西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B正确。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C错误。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合种植区域大,D正确。故答案为:BD。(2)桑下种薯,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延长生产链,A错误。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B正确。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附加值,C正确。菌基回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D错误。故答案为:BC。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综合题
9.(2020·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
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
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原因: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3)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0.(2020·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
(1)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
山东临沂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自疫情发生以来,当地商家进一步扩大了线上销售的规模。
(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有哪些好处?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
(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蔬菜基地规模大;运用温室技术(农业新技术),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交通便利;政策扶持
(2)扩大市场范围(增强销售时间灵活);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利于防疫)
(3)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南方较低,茶树生长缓慢。以上条件利于有益物质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土地、技术、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土地条件来看,寿光地处渤海沿岸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使蔬菜基地规模大。从技术条件来看,运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生产,改善了热量条件,能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从交通条件来看,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将蔬菜快速运往市场。从政策条件来看,有当地政府的扶持等。(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好处可以从市场、成本、客户需求和防疫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市场来看,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扩大市场范围。从销售成本来看,可以减少销售环节,从而可以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互联网销售可以快速反馈客户需求信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等。(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其原因可以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从光照条件来看,与南方地区相比,山东日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从热量条件来看,相对南方日照的积温较低,热量条件相对少,茶树生长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日照绿茶特色鲜明,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1.(2020·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1)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伊两国签订了渔业协议,共同开发伊朗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实现了互惠共赢。
(2)中伊开展渔业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
【答案】(1)加强对外运输联系;完善本国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2)伊朗渔业资源丰富:中国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从对外联系、提高运力和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据材料可知,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加强对外运输联系;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完善本国的交通网络,促进被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2)在中伊开展渔业合作中,伊朗具有的优势条件是,伊朗渔业资源丰富,可以提供丰富的原料。中国具有的优势是,中国人口众多,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而且中国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等。(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12.(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
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
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
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答案】(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据图2可知,加纳可可带大致位于2°W、7-8°N,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属于二者的过渡地带,因此降水应该是年内分配不均;据图3降雨量可知,该地区6月份、10月份附近降水较多,说明有两次雨季,1月、8月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两次干季。(2)可可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结合图3,中幼苗期农事活动、结果期农事活动可知,可可和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期可以为幼苗提供荫蔽环境,利于幼苗生长;可可、谷物生产忙季、闲季基本错开,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3)据图3分析,每年9月至次年1月,是结果收获的大季,此时降水较多,是雨季,“可可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可可收获应该及时晾晒加工,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农忙主要在其湿季,每年9月至次年1月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应该进入干季,是农闲季节,此时有大量劳动力闲置。
【点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典型地区在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其形成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13.(2020·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图一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扶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咖啡生豆产量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节多为外国品牌控制。图二为“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
(1)
结合咖啡原产地和我国的种植状况,概述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应具备的自然条件。
(2)
简述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
(3)
简析我国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
为提升我国咖啡产业水平,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气候:热带、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丘陵、山地
(2)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仍需进口
(3)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政策扶持
(4)培育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扩大种植规模;创立品牌;培育市场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从左图的原产地分布图和我国咖啡种植区的分布可知:咖啡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应具备以下条件: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并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以山地丘陵、山地为主,海拔在1000-2300米最好。(2)本题主要考查对图表数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从图可知,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但由于部分生豆出口,导致国内咖啡仍需进口。(3)本题考查我国咖啡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可从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多,国内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大;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政策优惠。(4)本题考查发展措施,可从培育良种、技术、产业链、品牌等方面分析。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种植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技术;对咖啡生豆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专业化生产,扩大种植规模;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加快国内咖啡销售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培育国内市场。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④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14.(2020·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
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
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
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2)由材料可知,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南坡。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低,与梯田相比,顺坡垄葡萄之间的阻挡少,可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利于葡萄的生长。(3)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顺坡垄加重了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水保土;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灌溉不便,故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5.(2020·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地区略图。
材料二:乙地为所在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该地种植总面积的40%,所产棉花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棉花输出基地。
(1)指出甲地径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城镇沿甲河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地是重要棉花输出基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1)冰雪融水补给 降水量小,气候较干旱;靠近河流,用水方便;灌溉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
(2)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棉花优质;棉花产量大,供过于求;棉花宜采用铁路运输,运输便利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甲地径流是锡尔河,位于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小,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城镇沿甲河分布比较明显,原因是该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大气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限制量当地的生产、生活;河流附近水源较充足,临河布局城市方便就近取水;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河流沿岸人口密度大,因此形成的城镇较多。(2)乙地为所在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该地种植总面积的40%,棉花产量大,当地消费量小,供过于求,需要大量出口。据图可知,该地临近铁路,铁路运量大,交通条件优越。临近俄罗斯、中国,距离市场近。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棉花产量高、品质优良。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1 / 1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 农业
一、单选题
(2020·浙江)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3.(2020·新高考I)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4.(2020·江苏)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5.(2020·全国Ⅱ)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3)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6.(2020·浙江选考)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 )
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
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
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
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
7.(2020·浙江选考)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1)“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2)“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
①粗放经营②规模化经营③集约化生产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双选题
8.(2020·江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综合题
9.(2020·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
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
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10.(2020·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山东寿光地区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成为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地为武汉及其他地区提供大量新鲜蔬菜,保障了民生。
(1)说明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
山东临沂市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自疫情发生以来,当地商家进一步扩大了线上销售的规模。
(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有哪些好处?
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山东日照市原本无茶树生长,通过“南茶北引”,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绿茶之乡”。与南方产茶区相比,当地气候条件独特,茶树生长缓慢,生产的绿茶具有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的特点。
(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11.(2020·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1)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伊两国签订了渔业协议,共同开发伊朗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实现了互惠共赢。
(2)中伊开展渔业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
12.(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
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
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
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13.(2020·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图一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扶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咖啡生豆产量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节多为外国品牌控制。图二为“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
(1)
结合咖啡原产地和我国的种植状况,概述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应具备的自然条件。
(2)
简述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
(3)
简析我国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
为提升我国咖啡产业水平,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14.(2020·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
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
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
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15.(2020·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地区略图。
材料二:乙地为所在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该地种植总面积的40%,所产棉花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棉花输出基地。
(1)指出甲地径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城镇沿甲河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地是重要棉花输出基地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D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点评】自然带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1.读图可知,①②所在的区域为美国东北部,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类型相同,A正确。③区域地处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区域地处美国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误。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甲农业带为美国西部高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专业化程度高;大牧场放牧业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投入劳动力较少,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4.【答案】(1)B
(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东北地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地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正确。华北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错误。故答案为:B。(2)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正确。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和机械化水平均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ACD.
【点评】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答案】(1)B
(2)C
(3)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种植单季稻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答案为:B。(2)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种植小麦收益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答案为:C。(3)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的普及,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会增多,D正确。巢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变化不大,种植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A错误。复种指数有气候决定,不会提高,B错误。种田大户承包经验,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有限,田间管理不会变得精细化,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6.【答案】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茶树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日照强,不利于茶树生长。黑色的遮阳棚,可以遮挡太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少茶树水分蒸腾,C正确。不可能根治病虫害,A错误。可以遮光,但不能阻止杂草生长,B错误。黑色的遮阳棚不能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等。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7.【答案】(1)A
(2)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的,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多,市场需求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平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才出现了“北菜南运”,A正确。近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增大可能性较小,且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不能保证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B错误。南北方蔬菜品种数量均较多,但是有些蔬菜适合北方冷凉气候环境、有些适合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南北菜有互补性,因此有市场,C错误。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没有大量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A。(2)粗放经营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质量,①错误。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会导致蔬菜产量增加,“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效率高,②③正确。“小而全”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对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8.【答案】(1)B;D
(2)B;C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A错误。广西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B正确。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C错误。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合种植区域大,D正确。故答案为:BD。(2)桑下种薯,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延长生产链,A错误。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B正确。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附加值,C正确。菌基回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D错误。故答案为:BC。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原因: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3)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0.【答案】(1)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蔬菜基地规模大;运用温室技术(农业新技术),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交通便利;政策扶持
(2)扩大市场范围(增强销售时间灵活);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利于防疫)
(3)光照条件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积温(热量或气温)相对南方较低,茶树生长缓慢。以上条件利于有益物质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寿光成为我国重要蔬菜供应地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土地、技术、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土地条件来看,寿光地处渤海沿岸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使蔬菜基地规模大。从技术条件来看,运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生产,改善了热量条件,能保障蔬菜全年生产。从交通条件来看,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有利于将蔬菜快速运往市场。从政策条件来看,有当地政府的扶持等。(2)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好处可以从市场、成本、客户需求和防疫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市场来看,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扩大市场范围。从销售成本来看,可以减少销售环节,从而可以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互联网销售可以快速反馈客户需求信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在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等。(3)日照绿茶特色鲜明,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其原因可以从气候角度进行分析。从光照条件来看,与南方地区相比,山东日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从热量条件来看,相对南方日照的积温较低,热量条件相对少,茶树生长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日照绿茶特色鲜明,叶片厚,香味浓,耐冲泡。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1.【答案】(1)加强对外运输联系;完善本国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2)伊朗渔业资源丰富:中国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从对外联系、提高运力和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据材料可知,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加强对外运输联系;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完善本国的交通网络,促进被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2)在中伊开展渔业合作中,伊朗具有的优势条件是,伊朗渔业资源丰富,可以提供丰富的原料。中国具有的优势是,中国人口众多,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而且中国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等。(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12.【答案】(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分析】(1)据图2可知,加纳可可带大致位于2°W、7-8°N,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属于二者的过渡地带,因此降水应该是年内分配不均;据图3降雨量可知,该地区6月份、10月份附近降水较多,说明有两次雨季,1月、8月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两次干季。(2)可可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结合图3,中幼苗期农事活动、结果期农事活动可知,可可和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期可以为幼苗提供荫蔽环境,利于幼苗生长;可可、谷物生产忙季、闲季基本错开,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3)据图3分析,每年9月至次年1月,是结果收获的大季,此时降水较多,是雨季,“可可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可可收获应该及时晾晒加工,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农忙主要在其湿季,每年9月至次年1月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应该进入干季,是农闲季节,此时有大量劳动力闲置。
【点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典型地区在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其形成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13.【答案】(1)气候:热带、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丘陵、山地
(2)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仍需进口
(3)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政策扶持
(4)培育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扩大种植规模;创立品牌;培育市场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
【解析】【分析】(1)从左图的原产地分布图和我国咖啡种植区的分布可知:咖啡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应具备以下条件: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并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以山地丘陵、山地为主,海拔在1000-2300米最好。(2)本题主要考查对图表数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从图可知,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但由于部分生豆出口,导致国内咖啡仍需进口。(3)本题考查我国咖啡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可从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多,国内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大;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政策优惠。(4)本题考查发展措施,可从培育良种、技术、产业链、品牌等方面分析。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种植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技术;对咖啡生豆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专业化生产,扩大种植规模;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加快国内咖啡销售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培育国内市场。
【点评】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①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②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③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④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14.【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2)由材料可知,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南坡。该地位于52°N附近,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低,与梯田相比,顺坡垄葡萄之间的阻挡少,可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利于葡萄的生长。(3)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顺坡垄加重了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水保土;半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灌溉不便,故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15.【答案】(1)冰雪融水补给 降水量小,气候较干旱;靠近河流,用水方便;灌溉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
(2)有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棉花优质;棉花产量大,供过于求;棉花宜采用铁路运输,运输便利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甲地径流是锡尔河,位于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年降水量小,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城镇沿甲河分布比较明显,原因是该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大气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限制量当地的生产、生活;河流附近水源较充足,临河布局城市方便就近取水;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河流沿岸人口密度大,因此形成的城镇较多。(2)乙地为所在国棉花主产区,棉花播种面积约占该地种植总面积的40%,棉花产量大,当地消费量小,供过于求,需要大量出口。据图可知,该地临近铁路,铁路运量大,交通条件优越。临近俄罗斯、中国,距离市场近。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棉花产量高、品质优良。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