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致女儿的信

文档属性

名称 8.致女儿的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6 12: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007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07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8.致女儿的信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名师讲析
【文章内容】
当作者14岁的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作者给她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讲述了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体验过爱情的个体,对爱情的界定。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称得上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文章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交代了写信目的。
第二部分:(5—24)借祖母玛丽娅之口,通过一个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l层:(从“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到“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详细叙述我问祖母“什么是爱情”的经过。
第2层:(从“什么是爱情 ……在上帝创造世界时”到“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祖母玛丽娅讲故事。
第3层:(从“这就是爱情”到“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祖母玛丽娅在故事的基础上对“爱情”进行的引申与阐释。
第三部分:(25)作者在祖母玛丽娅阐释的基础上进一步生发,更深刻地阐释了“爱情”的丰富内涵。
【重点解析】
例1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分析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全文的主旨和脉络。
解答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总结 要学会梳理脉络,把握各部分的内容和联系,找出文章的主旨。
例2 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分析 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但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
解答 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总结 分析句子要能联系文中的相关语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 刹( )那间 麦穗( ) 忐忑( ) 一抔( ) 伫( )立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bó( )然大怒 迷huò ( )不解 怒不可è ( ) 无与lún( )比
伫立nínɡ ( ) 视 shǔ( )光
3.解释下列词语。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勃然大怒:
4.文学知识。
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国籍)人,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作品收录在《_____________》里。他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是苏联伟大的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什么是爱情 ……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给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给他们如何筑造窝棚,又给男人一把铲子,女人一把谷粒。‘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这里的情形。’
“刚过一年,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就来了。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个熟睡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这是什么呀 ’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问道。
“‘这是爱情。’
“‘爱情是什么意思 ’
“大天使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问他们,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150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存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
“上帝为什么要发怒呢 ”我问了奶奶一句。
“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你还是往下听吧!
50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这是什么 ’他问大天使。
“‘忠诚。’大天使答道,但还是解释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 你活不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
“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 ’他问大天使。
“心灵的追念”
“上帝手抚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
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这就是爱情,小孙子。爱情,它高于上帝。
这是人类永恒的关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杯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这就是爱情,亲爱的女儿。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关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5.故事中提到了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子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帝从人的眼神中读到爱情时为什么要发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举目向麦田、向火红色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怎样理解“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认为爱情是什么 请你用一两句话加以诠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使原来是这样的
南希
(1)三四岁的时候,我被妈妈故事中的天使迷住了。妈妈说,在我身边时刻都有着守护天使的陪伴。我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坐在椅子上的时候,我总是设法挤出些地方给天使;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和天使说着悄悄话,希望有一天能见到她。我脑子里清清楚楚地浮现着她的形象:她身着轻柔的白纱裙,有一对美丽的翅膀,浑身笼罩着神秘的光环。
(2)六岁的时候,我在学校参加了耶稣降生宗教剧的演出,我对天使的迷恋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点。妈妈在我脑子里填满的那些奇妙的人物故事,使我在爱尔兰老家度过了一个欢乐的童年,并使我日后成为一个白日梦者和乐观主义者。
(3)相反,我的外婆根本不信这一切,她只知道不停地劳作,日复一日地为全家人操心吃喝。妈妈温柔而美丽,外婆则很刚强,只是看上去总是疲惫不堪。她是那时我所见到的最慈祥但却最不可理喻的女人:只相信行动,从不轻信言语。当我们隔壁邻居的女人半夜因小产而大出血时,妈妈陪在那个女人身旁,不停地哭泣,而外婆立刻跑到一英里半以外去找医生。
(4)外婆是左邻右舍的人心目中的主心骨,人们免不了需要这样那样的帮助,而她则乐意帮助每一个人。我常常看到她给一些人家送去牛奶和食物。她自然、直率的慷慨,使接受帮助的人没有丝毫的难堪。她设法给我们做衣服,在毫无希望的时候,像变戏法一样给我们做出每一顿饭。长大以后,我把对天使的迷恋转移到对天使的认真研究上来了,试图证明天使的真实存在。
(5)我约见那些声称见到过天使的人,听他们讲他们是如何从严重疾病中恢复过来,或如何奇迹般地躲过灾祸的。
(6)有一个小男孩因为在全家人上火车前不停地拼命号哭,使全家都耽误了上火车,后来,那趟火车出了事。男孩说,在这之前,他看到了天使,她对他说,不要上那辆火车。外婆不相信这个故事,她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天使为什么不救每一个人呢 ”九年前,外婆死了。我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崩塌了,她带走了被称之为生命力或活力的那种东西。没有人能代替她留给我的这种感觉。
(7)日常报道中充斥的尽是罪恶、谋杀和痛苦,即使是在白天,我也时常感到脆弱和胆怯。我常常想象我三岁的女儿可能会遭到绑架或被人谋杀。我尽可能使她在我的监护之下。
(8)外婆去世约一年后的某一天,我去加油站加油,交钱时发现皮夹不翼而飞。是丢了还是被偷了 眼泪不知不觉在我的眼眶里打转,这时,站在我身后的一个男子把一张10镑的纸币放到柜台上,安慰我说:“别难过,这种事谁都有可能碰上。”还没等我明白过来对他说声谢谢,他就快步走开了。
(9)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我发现我证明天使存在的立足点似乎摆错了。
(10)生活中,天使无处不在。她会带着慈爱和真情在朋友、家庭或陌生人中间偶尔出现。当你意识到这点以后,你就能经常看到她,并受到感染和鼓舞。
(11)天使没有美丽的翅膀,也不一定穿着柔和的纱裙,她肯定不是我孩提时想象的那个样子。她看上去也许是个餐馆招待员、教师或加油站的机械修理工。他们的行为像……对了,就像我的外婆那样。
(12)我的女儿有时候问到我的外婆。前不久,她说:“你的外婆现在变成了天使了吗 ”我说:“亲爱的,她一直就是个天使。”
11.概述“我”对天使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谈谈你对“天使原来是这样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外婆既“最慈样”又“最不可理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3)段中,面对隔壁邻居的不幸,妈妈与外婆有不同的表现。简要分析她们的品性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末段中,作者面对女儿的提问,为什么不说“她变成了天使”,而回答说“她一直就是个天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 致女儿的信
1.yǎn shà suì tǎn tè póu zhù
2.勃 惑 遏 伦 凝 曙
3.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4.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教育家 《关于爱的思考》
5.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
6.突出爱情的神圣与伟大。
7.上帝不能理解人类眼睛中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
8.言外之意是人类的爱情是不可阻挡的,是普遍存在的。
9.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10.略
11.童年时,我深信天使的存在,十分迷恋天使;长大后,我试图证明天使的存在;现在我发现天使无处不在。
12.童年,我认为天使时刻守护在我的身边,穿轻柔的白纱裙,有美丽的翅膀,浑身笼罩着美丽的光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认识到:从前我费尽心思寻找的天使,原来就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具有慈爱与真情的人们都是天使!
13.外婆为我们洗衣做饭,她乐意帮助每一个人,在帮助人时,她自然、直率的慷慨,让我感到她是最慈样的人;受妈妈等天使故事的影响,我深信天使的存在,而外婆却不相信我迷恋的一切,所以我说她是最不可理喻的女人。
14.相同点:外婆与妈妈都善良、富有爱心与同情心。不同点:外婆果断、勇敢、重行动;妈妈脆弱、胆怯、重感情。
15.帮助别人时,只有自然、真情,接受帮助的人才会受之坦然,也才会达到真正帮助别人的目的。如果不是出自真心,甚至另有企图,反倒使受帮助的人于心不安。
16.外婆一直没变,而是我评判天使的标准变了,所以我回答说“她一直就是个天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