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31 20:49: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流露出诗人无限沧桑之感,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
(6)《夜雨寄北》中的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他乡,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1)以上文字节选自
《朝花夕拾》
(填写书名)中的
《范爱农》
(填写篇目名)。(2分)
(2)“拮据”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生活困难,经济不富裕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天气还算暖和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一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②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述光复后的绍兴?(6分)
①写出了范爱农听闻绍兴光复后开心的心情,表现了他对革命的热爱。②从作者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这些都为范爱农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3.学校开展“传承经典”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按要求修改申请书。(6分)
①申请书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肯请”,正确写法是“恳请”。(2分)
②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删去“必须”。
③申请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敬礼”应顶格写。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两种节气。(2分)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芒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两个神话传说。(2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飞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牛郎织女
(3)下面对一首五律颈联和尾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话桑麻。(颈联)
待到重阳日,还来
菊花。(尾联)
A.酌酒 赏  
B.把酒 就 
 
C.把酒 赏 
 
D.酌酒 就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儿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4.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6分)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

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
不让眼泪落下来

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
不哭
→父母不去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
眼泪终于掉下来

5.
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2分)
“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这里指的是“我”对李想各种叛逆行为的担忧。
6.按照括号内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6分)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李想冷漠、倔强和对人不信任的心理。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奔跑的“他”比作“一阵风”,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
7.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4分)
外出打工的父母决定以后留在李想的身边,这让他重拾了久违的爱,又获得了生活的希望。
8.仔细揣摩文中的画线句,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4分)
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职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18分)
材料一:
(新华网2月27日)昨天上午,天津市首个民用5G测试基站在和平区民园地区正式建成并开通使用,标志着5G智慧应用在天津正式落地实施。和平区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对5G技术应用先行先试,在五大道地区、和平路——滨江道步行街区域,将5G无人机航拍回传、5G-VR场景等技术,应用于人流量统计、交通疏导、全景展示、电子围栏等多个项目的实地测试中,实现了在传输速率、视频流畅度等方面数十倍优于传统4G技术的效果。
材料二: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委员这样描述:“清晨,5G路由器悦耳的声音叫醒你,智能床垫感知你的睡眠情况,然后连接咖啡机送上一杯浓淡相宜的咖啡……”在他看来,5G不仅快,而且非常智能,将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材料三:
“近来,皮影戏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采用大屏来放映,吸引了很多年轻的观众群体,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如果把皮影戏中的一些传统元素融入动漫、网络游戏之中,将会在融合中产生新业态。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天津市首个民用5G测试基站的建成并开通使用,标志着5G智慧应用正式落地实施。
B.5G网络实现了在传输速率、视频流畅度等方面数十倍优于传统4G技术的效果。
C.5G网络速度快,而且非常智能,相信它在不久的将来会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D.随着5G时代的到来,皮影戏融入动漫、网络游戏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解析】原文是说“如果把皮影戏中的一些传统元素融入动漫、网络游戏之中,将会在融合中产生新业态”。这里将未然变成已然,因而是错误的。
10.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4分)
天津市首个民用5G测试基站启用
11.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6分)
①5G网络非常智能,将会改变行业,改变我们的生活。②传统文化可以借助5G弘扬和发展。③5G是一种各方面都优于传统4G的新技术。
12.请结合图片内容说明5G的主要特点。(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5分)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与前几代信息技术相比,5G的速度非常快,如果说1G像踩着滑板前行,2G像骑自行车,3G像开汽车,4G像飞机,那么5G就像火箭升空,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高速体验。
【三】(15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选自《中庸》)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2)温故而知新
而:连词,表顺承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以……为快乐
(4)笃行之
笃:坚定
(5)有弗学
弗:不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
(2)人一能之,己百之。
别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
15.
针对学习,【甲】【乙】两文提出了哪些相同的观点?(2分)
在做学问上,涉猎要广,要善于提问请教。
16.
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儒家的“博学”观点的。(4分)
①要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②要本着学不会绝不罢休的态度猎取知识。
【乙】参考译文: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明白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所得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坚定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坚强起来。
三、写作(55分)
17.
按要求作文。(55分)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流露出诗人无限沧桑之感,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
(6)《夜雨寄北》中的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他乡,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1)以上文字节选自
(填写书名)中的
(填写篇目名)。(2分)
(2)“拮据”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肯定句:
。(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这一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②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描述光复后的绍兴?(6分)
3.学校开展“传承经典”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按要求修改申请书。(6分)
①申请书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2分)
②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③申请书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4分)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二十四节气中的两种节气。(2分)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两个神话传说。(2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3)下面对一首五律颈联和尾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话桑麻。(颈联)
待到重阳日,还来
菊花。(尾联)
A.酌酒 赏  
B.把酒 就 
 
C.把酒 赏 
 
D.酌酒 就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儿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4.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6分)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

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

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
→父母不去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

5.
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2分)
6.按照括号内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6分)
(1)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7.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4分)
8.仔细揣摩文中的画线句,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4分)
【二】(18分)
材料一:
(新华网2月27日)昨天上午,天津市首个民用5G测试基站在和平区民园地区正式建成并开通使用,标志着5G智慧应用在天津正式落地实施。和平区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对5G技术应用先行先试,在五大道地区、和平路——滨江道步行街区域,将5G无人机航拍回传、5G-VR场景等技术,应用于人流量统计、交通疏导、全景展示、电子围栏等多个项目的实地测试中,实现了在传输速率、视频流畅度等方面数十倍优于传统4G技术的效果。
材料二: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委员这样描述:“清晨,5G路由器悦耳的声音叫醒你,智能床垫感知你的睡眠情况,然后连接咖啡机送上一杯浓淡相宜的咖啡……”在他看来,5G不仅快,而且非常智能,将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材料三:
“近来,皮影戏利用数字化技术支撑,采用大屏来放映,吸引了很多年轻的观众群体,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如果把皮影戏中的一些传统元素融入动漫、网络游戏之中,将会在融合中产生新业态。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津市首个民用5G测试基站的建成并开通使用,标志着5G智慧应用正式落地实施。
B.5G网络实现了在传输速率、视频流畅度等方面数十倍优于传统4G技术的效果。
C.5G网络速度快,而且非常智能,相信它在不久的将来会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D.随着5G时代的到来,皮影戏融入动漫、网络游戏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0.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4分)
11.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6分)
12.请结合图片内容说明5G的主要特点。(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5分)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8.23\\课七安徽语文——8.23\\4G图.TIF"
\
MERGEFORMATINET
【三】(15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选自《中庸》)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吾日三省吾身
      
省:
.
(2)温故而知新
而:
.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
(4)笃行之
笃:
.
(5)有弗学
弗:
.
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人一能之,己百之。
15.
针对学习,【甲】【乙】两文提出了哪些相同的观点?(2分)
16.
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儒家的“博学”观点的。(4分)
三、写作(55分)
17.
按要求作文。(55分)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