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八上——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武川期末)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鸟儿鸣叫
B.鲸鱼喷出雾状水柱
C.狼捕食,鹿奔跑
D.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鸟儿鸣叫属于先天性行为;鲸鱼“喷”水是在进行呼吸,属于生理活动,不属于动物的行为;狼捕食鹿属于捕食行为;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是为了与环境保持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2021八上·海东期末)下面的例子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 B.变色龙由褐色变成绿色
C.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 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的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属于生物的变异,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3.(2021·临沂)人类的以下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婴儿吮奶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③眨眼 ④睡眠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婴儿吮奶、③眨眼、 ④睡眠哲学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有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这些行为都是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慢慢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4.(2021·呼和浩特模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训练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是企鹅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是小羊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2021八上·锦州期末)下列对"飞蛾扑火"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是一种应激反应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飞蛾扑火”是是一种应激反应,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可见A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6.(2021·河南)鹅在繁殖期间,若发现卵掉落巢外,会用喙推动卵,直到把卵滚回巢中。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关于鹅的上述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D.与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类似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鹅的这些行为是:生来就有;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这是本能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7.(2021·广安)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②学习行为 ,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8.(2021·兴业模拟)“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家燕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飞鸽传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9.(2021·禹州模拟)小秃鹰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将动物的大骨骼抓到空中,扔在岩石上摔碎,便于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行为是( )
A.老马识途 B.孔雀开屏 C.蜘蛛结网 D.雄鸡报晓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选项中的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孔雀开屏、蜘蛛结网、雄鸡报晓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所以,选项A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2021八下·滦州开学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惊弓之鸟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婴儿吮吸
D.鹦鹉学舌、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猫捉老鼠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而黄牛耕地、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尺蠖拟态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狗辩主客、惊弓之鸟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婴儿吮吸,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D.蜘蛛织网、孔雀开屏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11.(2021八上·渭滨期末)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鸟类的(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得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符合题意。
C.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不符合题意。
D.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类如下:
类型 概念 作用 示例
取食行为 指动物获取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储食等 影响动物的生活分布 松鼠储存果实
繁殖行为 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抚幼等 繁衍后代,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后代存活 家燕筑巢
攻击行为 指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 有利于动物物种优势种群的形成和与其他种群的共存、斗争 公鸡相斗
防御行为 是动物由于外来敌害而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有利于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以及种间斗争 壁虎断尾
节律行为 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又称生物钟 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寻求适宜繁殖场所、避开不良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鸟类的迁徙
社群行为 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有利于种群的优化和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对付敌害等 蜜蜂中有蜂王、雄蜂、工蜂
通讯行为 指动物个体间利用气味、声音、姿态等形式交流信息的行为 有利于动物寻偶、觅食、攻击、防卫等 黑长尾猴用不同的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
12.(2021八上·铁力期末)动物具有“学习行为”这有利于动物( )
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迅速避开敌害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3.(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龟 B.蝗虫 C.海豚 D.珊瑚虫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题中龟属于爬行动物;蝗虫属于昆虫;珊瑚虫是腔肠动物;海豚是高级哺乳动物,因此学习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4.(2021八上·会宁期末)“蜻蜓点水”属于( )
A.觅食行为、先天性行为 B.生殖行为、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学习行为 D.生殖行为、先天性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这种行为是天生就会的,受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15.(2021八上·吉林期末)以下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有( )
①蜻蜓点水 ②飞鸽传书 ③群狼捕食 ④海豚顶球 ⑤飞蛾扑火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④③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蜻蜓点水属于蜻蜓的繁殖行为,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飞鸽传书是在出生后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③群狼捕食是动物先天具有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④海豚顶球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训练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⑤飞蛾扑火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6.(2021·湘潭)小亮的宠物狗“豆豆”经过7~8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关于“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是小狗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C.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D.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宠物狗“豆豆”经过4﹣5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表明这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7.(2015七上·济宁月考)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死后葬在微山岛上,他生前曾利用生物学知识设计让项羽乌江自刎.他用白糖汁在乌江边书写了“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然后将收集的大量蚂蚁放于其上.项羽逃至乌江边,误以为天意如此,随后拔剑自刎.你认为张良利用了蚂蚁的(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觅食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C、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D、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题干中张良利用了蚂蚁的觅食行为,蚂蚁属于昆虫,它喜食糖类.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类型和特点.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18.(2021·苏州)某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的攻击行为,以研究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该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对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应对45°方向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据图中柱状图可见:在面对90°方向的攻击时,非洲蟾蜍均会以跳跃的方式逃避捕食者;在遇到45°的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不符合题意。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不符合题意。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9.(2021·延安模拟)动物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鸟占领巢区、营建鸟巢是防御行为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
C.公鸡报晓、大雁南飞都属于节律行为
D.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才具有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公鸡报晓是随着昼夜交替形成的昼夜节律行为、北雁南飞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都属于节律行为,C符合题意;
D、从扁形动物开始就有学习行为了,如训练蚯蚓走迷宫,因此不是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20.(2021八上·卢龙期末)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是某校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D.鸟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符合题意。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不符合题意。
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因此属于社群行为。不符合题意。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二、连线题
21.(2021八上·平山期末)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答案】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①蜥蜴断尾求生属于防御行为,这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所以②织布鸟筑巢属于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所以③天鹅的按时迁徙属于节律行为;④饿狗为食物而争斗属于攻击行为,这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属于社群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⑥猎豹追捕一只羚羊属于觅食行为,是动物为了获取食物,有利于个体的生存。故:①—B;②—A;③—E;④—D;⑤—C;⑥—F。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三、综合题
22.(2021八上·铁力期末)分析下列图片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图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答案】(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遗传;环境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种。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模仿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所以,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3.(2021八上·大石桥期末)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到江河产卵。大马哈鱼终生没有见到过它们的双亲,但它们却能沿着父母相同的路线洄游。
(1)大马哈鱼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为了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高等动物还具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由生活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答案】(1)先天性;遗传
(2)经验;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大马哈鱼终生没有见到过它们的双亲,但它们却能沿着父母相同的路线洄游,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24.(2020八上·庆阳期中)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2)以上这些运动都是由 块肌肉在 的调节下协作完成的,运动时所需能量由 直接提供。
(3)这种行为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答案】(1)学习;不能
(2)多;神经系统;细胞呼吸作用
(3)提高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后天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收缩能牵拉骨,但舒张不能将骨推开,因此,需要多组肌肉协调产生完成动作。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所需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提供。(3)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分析】1、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5.(2020八上·河东月考)以下是某兴趣小组探究蜗牛行为的实验过程,分析后回答问题:
取一托盘,洒上水,在盘内放些白菜叶,将一只活的蜗牛放在距离蜗牛约1厘米处,蜗牛头上有四个触角,其中一对大触角的顶端长着眼。走动时两对触角总是伸展开来,慢慢的活动,如果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用木棍触碰蜗牛的腹足,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不再前行。
(1)蜗牛遇到障碍会绕行的行为是一个 、 的动态过程。离不开它的 器官和 器官。
(2)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是在蜗牛 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3)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从不同行为的特点上分应属于 行为,从获得途径分应属于 行为。
(4)蜗牛的行为都是适应 而产生的,对蜗牛的 生存和延续有重要的作用。
【答案】(1)运动;变化;感觉;运动
(2)神经系统
(3)防御;先天性
(4)个体;种族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1)蜗牛遇到障碍会绕行的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离不开它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2)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是在蜗牛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3)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从不同行为的特点上分应属于防御行为,从获得途径分应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受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不会丧失。(4)蜗牛的行为都是适应个体而产生的,对蜗牛的种族生存和延续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动物的种类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也千差万别。包括奔跑、爬行、行走、跳跃、飞行、游泳等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四、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上·镇原期末)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提出问题:动物能否 。
(2)作出相应的假设:动物 。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是:动物经过多次 “ ”后取到食物。
(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 。这说明了不同的动物 。
【答案】(1)绕道取食
(2)能绕道取食
(3)尝试与错误
(4)增加
(5)不一样;学习能力不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因此,提出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2)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因此,作出假设:动物能绕道取食。(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增加。(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不一样。说明了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
27.(2020八上·盐城月考)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 行为。
(2)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 。(选填“增加”或“减少”)
(3)如果改用蚯蚓做此实验,蚯蚓学会直接走出迷宫所需的天数要比小鼠 ,一般来说,动物越 (选填“低等”或“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4)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建立的行为 (选填“会”或“不会”)随之消退。
【答案】(1)学习
(2)减少
(3)多;高等
(4)会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分析】解:⑴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故小鼠走迷宫是学习行为。 ⑵学习行为经过反复练习强化,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逐渐减少。⑶蚯蚓是环节动物,小鼠是哺乳动物,蚯蚓比小鼠低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⑷小鼠走迷宫,不给予食物奖励,长时间小鼠学习行为会钝化,久而久之会消失。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八上——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021-2022人教版)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武川期末)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鸟儿鸣叫
B.鲸鱼喷出雾状水柱
C.狼捕食,鹿奔跑
D.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
2.(2021八上·海东期末)下面的例子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 B.变色龙由褐色变成绿色
C.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 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3.(2021·临沂)人类的以下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婴儿吮奶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③眨眼 ④睡眠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4.(2021·呼和浩特模拟)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5.(2021八上·锦州期末)下列对"飞蛾扑火"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属于学习行为 B.是一种应激反应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6.(2021·河南)鹅在繁殖期间,若发现卵掉落巢外,会用喙推动卵,直到把卵滚回巢中。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关于鹅的上述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D.与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类似
7.(2021·广安)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8.(2021·兴业模拟)“家燕筑巢”和“飞鸽传书”,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分别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9.(2021·禹州模拟)小秃鹰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将动物的大骨骼抓到空中,扔在岩石上摔碎,便于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行为是( )
A.老马识途 B.孔雀开屏 C.蜘蛛结网 D.雄鸡报晓
10.(2021八下·滦州开学考)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惊弓之鸟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婴儿吮吸
D.鹦鹉学舌、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11.(2021八上·渭滨期末)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鸟类的(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12.(2021八上·铁力期末)动物具有“学习行为”这有利于动物( )
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迅速避开敌害
13.(2021·佳木斯模拟)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龟 B.蝗虫 C.海豚 D.珊瑚虫
14.(2021八上·会宁期末)“蜻蜓点水”属于( )
A.觅食行为、先天性行为 B.生殖行为、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学习行为 D.生殖行为、先天性行为
15.(2021八上·吉林期末)以下各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有( )
①蜻蜓点水 ②飞鸽传书 ③群狼捕食 ④海豚顶球 ⑤飞蛾扑火
A.①② B.③⑤ C.②④ D.④③
16.(2021·湘潭)小亮的宠物狗“豆豆”经过7~8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关于“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是小狗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C.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D.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17.(2015七上·济宁月考)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死后葬在微山岛上,他生前曾利用生物学知识设计让项羽乌江自刎.他用白糖汁在乌江边书写了“项羽死于此”五个大字,然后将收集的大量蚂蚁放于其上.项羽逃至乌江边,误以为天意如此,随后拔剑自刎.你认为张良利用了蚂蚁的(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觅食行为 D.繁殖行为
18.(2021·苏州)某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的攻击行为,以研究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该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对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应对45°方向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19.(2021·延安模拟)动物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鸟占领巢区、营建鸟巢是防御行为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
C.公鸡报晓、大雁南飞都属于节律行为
D.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才具有学习行为
20.(2021八上·卢龙期末)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下列是某校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动物行为的有关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D.鸟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
二、连线题
21.(2021八上·平山期末)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三、综合题
22.(2021八上·铁力期末)分析下列图片和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图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
23.(2021八上·大石桥期末)请根据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到江河产卵。大马哈鱼终生没有见到过它们的双亲,但它们却能沿着父母相同的路线洄游。
(1)大马哈鱼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为了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高等动物还具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由生活 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24.(2020八上·庆阳期中)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
(2)以上这些运动都是由 块肌肉在 的调节下协作完成的,运动时所需能量由 直接提供。
(3)这种行为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25.(2020八上·河东月考)以下是某兴趣小组探究蜗牛行为的实验过程,分析后回答问题:
取一托盘,洒上水,在盘内放些白菜叶,将一只活的蜗牛放在距离蜗牛约1厘米处,蜗牛头上有四个触角,其中一对大触角的顶端长着眼。走动时两对触角总是伸展开来,慢慢的活动,如果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用木棍触碰蜗牛的腹足,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不再前行。
(1)蜗牛遇到障碍会绕行的行为是一个 、 的动态过程。离不开它的 器官和 器官。
(2)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是在蜗牛 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3)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从不同行为的特点上分应属于 行为,从获得途径分应属于 行为。
(4)蜗牛的行为都是适应 而产生的,对蜗牛的 生存和延续有重要的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
26.(2021八上·镇原期末)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提出问题:动物能否 。
(2)作出相应的假设:动物 。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是:动物经过多次 “ ”后取到食物。
(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 。这说明了不同的动物 。
27.(2020八上·盐城月考)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 行为。
(2)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 。(选填“增加”或“减少”)
(3)如果改用蚯蚓做此实验,蚯蚓学会直接走出迷宫所需的天数要比小鼠 ,一般来说,动物越 (选填“低等”或“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4)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建立的行为 (选填“会”或“不会”)随之消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鸟儿鸣叫属于先天性行为;鲸鱼“喷”水是在进行呼吸,属于生理活动,不属于动物的行为;狼捕食鹿属于捕食行为;壁虎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是为了与环境保持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属于防御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的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属于生物的变异,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3.【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婴儿吮奶、③眨眼、 ④睡眠哲学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有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这些行为都是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慢慢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4.【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宠物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训练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A符合题意。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属于防御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是企鹅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是小羊的本能行为,是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飞蛾扑火”是是一种应激反应,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可见A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6.【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鹅的这些行为是:生来就有;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这是本能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7.【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②学习行为 ,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8.【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家燕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飞鸽传书”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9.【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选项中的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孔雀开屏、蜘蛛结网、雄鸡报晓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所以,选项A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猫捉老鼠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而黄牛耕地、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尺蠖拟态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狗辩主客、惊弓之鸟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婴儿吮吸,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D.蜘蛛织网、孔雀开屏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11.【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得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符合题意。
C.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不符合题意。
D.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类如下:
类型 概念 作用 示例
取食行为 指动物获取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储食等 影响动物的生活分布 松鼠储存果实
繁殖行为 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抚幼等 繁衍后代,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后代存活 家燕筑巢
攻击行为 指同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 有利于动物物种优势种群的形成和与其他种群的共存、斗争 公鸡相斗
防御行为 是动物由于外来敌害而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有利于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以及种间斗争 壁虎断尾
节律行为 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又称生物钟 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寻求适宜繁殖场所、避开不良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鸟类的迁徙
社群行为 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有利于种群的优化和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对付敌害等 蜜蜂中有蜂王、雄蜂、工蜂
通讯行为 指动物个体间利用气味、声音、姿态等形式交流信息的行为 有利于动物寻偶、觅食、攻击、防卫等 黑长尾猴用不同的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
12.【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3.【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题中龟属于爬行动物;蝗虫属于昆虫;珊瑚虫是腔肠动物;海豚是高级哺乳动物,因此学习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14.【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这种行为是天生就会的,受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15.【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蜻蜓点水属于蜻蜓的繁殖行为,是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飞鸽传书是在出生后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③群狼捕食是动物先天具有的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④海豚顶球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训练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⑤飞蛾扑火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6.【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宠物狗“豆豆”经过4﹣5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表明这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7.【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C、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D、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题干中张良利用了蚂蚁的觅食行为,蚂蚁属于昆虫,它喜食糖类.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类型和特点.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方面来切入.
18.【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据图中柱状图可见:在面对90°方向的攻击时,非洲蟾蜍均会以跳跃的方式逃避捕食者;在遇到45°的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不符合题意。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不符合题意。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9.【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公鸡报晓是随着昼夜交替形成的昼夜节律行为、北雁南飞是随着季节变化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都属于节律行为,C符合题意;
D、从扁形动物开始就有学习行为了,如训练蚯蚓走迷宫,因此不是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20.【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符合题意。
B.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决定的行为。因此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不符合题意。
C.蚂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因此属于社群行为。不符合题意。
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1.【答案】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①蜥蜴断尾求生属于防御行为,这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所以②织布鸟筑巢属于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所以③天鹅的按时迁徙属于节律行为;④饿狗为食物而争斗属于攻击行为,这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地位、食物、配偶等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属于社群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⑥猎豹追捕一只羚羊属于觅食行为,是动物为了获取食物,有利于个体的生存。故:①—B;②—A;③—E;④—D;⑤—C;⑥—F。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22.【答案】(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遗传;环境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种。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模仿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所以,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3.【答案】(1)先天性;遗传
(2)经验;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大马哈鱼终生没有见到过它们的双亲,但它们却能沿着父母相同的路线洄游,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24.【答案】(1)学习;不能
(2)多;神经系统;细胞呼吸作用
(3)提高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喜鹊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黑猩猩的这种行为是后天通过经验和“学习”逐步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收缩能牵拉骨,但舒张不能将骨推开,因此,需要多组肌肉协调产生完成动作。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所需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提供。(3)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分析】1、动物的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决定因素 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行为的意义 维持基本的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的基础,就没有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25.【答案】(1)运动;变化;感觉;运动
(2)神经系统
(3)防御;先天性
(4)个体;种族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软体动物
【解析】【解答】(1)蜗牛遇到障碍会绕行的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离不开它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2)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是在蜗牛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3)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从不同行为的特点上分应属于防御行为,从获得途径分应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受体内遗传物质的控制,不会丧失。(4)蜗牛的行为都是适应个体而产生的,对蜗牛的种族生存和延续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动物的种类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也千差万别。包括奔跑、爬行、行走、跳跃、飞行、游泳等等。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26.【答案】(1)绕道取食
(2)能绕道取食
(3)尝试与错误
(4)增加
(5)不一样;学习能力不同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因此,提出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2)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问题:动物能否绕道取食?因此,作出假设:动物能绕道取食。(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增加。(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不一样。说明了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分析】从行为的获得过程来分,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又叫做学习行为,如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
27.【答案】(1)学习
(2)减少
(3)多;高等
(4)会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分析】解:⑴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故小鼠走迷宫是学习行为。 ⑵学习行为经过反复练习强化,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逐渐减少。⑶蚯蚓是环节动物,小鼠是哺乳动物,蚯蚓比小鼠低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⑷小鼠走迷宫,不给予食物奖励,长时间小鼠学习行为会钝化,久而久之会消失。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