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
3
课时
小数乘法的验算
1
小数乘法
R
五年级上册
根据37×13=481,
想一想:树叶后面应是什么数?
37×1.3=
0.37×13=
3.7×1.3=
0.37×0.13=
48.1
4.81
4.81
0.0481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小数乘法中的倍数问题
(2)小数乘法的验算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
3
5
1.5
1.1
2.4×
=
0.4
0.11
0.35
0.9
1.2×
=
7.2
12
3.6
2.64
0.48
0.132
0.42
1.08
大
小
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探究点
1
小数乘法中的倍数问题
1.在下面○里填上“>”或“<”
1×0.94
1
4.25×1.1
4.25
>
31.4×1.2
31.4
>
756×0.9
756
<
<
你是如何比较式子左右两边大小的?
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教材P10第12题)
探究点
2
小数乘法的验算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56×1.3=
7.28
应该怎样验算呢?想一想,然后动手验算一下!
5
6
×
1.3
1
6
8
5
6
7.2
8
方法一
方法二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把握计算器的使用,尽量要求学生用方法一进行验算。
提示:
1.3
×
5
6
7
8
6
5
7
2.8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
用计算器计算。
方法三
方法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灵活把握验算方法的使用,若要求有验算过程一般是用方法一进行验算。
提示:
5
6
×
1.3
1
6
8
5
6
7.2
8
原式上再计算一遍。
观察法。
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
归纳总结:
1.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再乘一遍;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2.用计算器验算;
3.用原式再做一遍;
4.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
定
大于第一个因数。
小数乘法整数算,不同之处积中辨。
积中位数若不够,用0补足再点点。
先补后点不颠倒,否则错误片片连。
小数乘法验算多,一把积与因数比,
二把因数换位置,三用计算器对照。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教材P7做一做)
1.下面各题计算的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6×1.08=2.708
3.2×2.5=0.8
3.2
×2.5
1
6
0
6
4
8
0
0
.
8
1.0
8
×
2.6
6
4
8
2
1
6
2
8
0
8
.
2.808
25.35
=(
)
×(
)
=
(
)
×(
)
2.535
=
(
)×
(
)
=
(
)
×(
)
14
.
根据65×39=253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几种填法?
65
0.39
0.65
39
0.065
39
65
0.039
小试牛刀
(选题源于教材P10第14题)
有两个水桶,小水桶能盛水4
kg,大水桶能盛水11
kg。不用秤称,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水桶盛出5
kg水来?
用小水桶装满水,向空的大水桶倒水,当小水桶第三桶还没倒完时,大水桶已满,则小水桶中剩余的水为1
kg,然后将大水桶的水倒完,将小水桶中剩余的1
kg水倒入大水桶,再将小水桶装满水,倒一桶到大水桶,则大水桶所装的水为5
kg。
(选题源于教材P10思考题)
1.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小数乘法中的倍数问题及小数乘法的验算:
2.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把因数位置交换位置相乘,也可以用估算、用计算器来验算。
1.填空。
37×5
两
右
(1)计算3.7×0.5时,先按( )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 )位小数,就从积的( )边起数出( )位,点上小数点。
(2)2.75×0.3的积有( )位小数,5.28×3.5的积有( )位小数。
两
三
两
夯实基础
2.6×1.07=2.709( )
改正:
2.下面各题计算得对吗?(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列竖式改正)
0.32×2.05=0.665( )
改正:
×
0.656
×
2.782
3.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竖式、验算略。
0.45×2.7=
0.29×0.06=
1.215
0.0174
(2)3.08的2.5倍是多少?
4.列式计算。
(1)2.7的1.4倍是多少?
2.7×1.4=3.78
3.08×2.5=7.7
5.一只梅花鹿的身高是1.68米,一只长颈鹿的身高是梅花鹿的3.1倍。长颈鹿比梅花鹿高多少米?
1.68×3.1-1.68=3.528(米)
答:长颈鹿比梅花鹿高3.5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