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文档属性

名称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06 13: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007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07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
——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
——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名师讲析
【文章内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从两个方面批驳对方论调。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即国民党当局,“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最后从立场观点上作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揭示对方谬误。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赅全。
第二部分(3~5段):直接反驳。驳敌方论证。说明敌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第三部分(6~8段):间接反驳。用事实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从而反驳敌论点。揭示敌论点虚假。
第四部分(9段):作出结论。直接驳论点揭示对方论点以偏赅全,以表面概实质。
第1课时
【重点解析】
例题 这篇杂文使用了许多“人”字句,其所指对象有所不同。如:
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解答 1.“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
2.“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3.“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总结 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找答案。
【课堂达标】
1.品味语言,分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一笔钩销 招徕 怀古伤今 索引
B.张冠李戴 脊梁 信口雌黄 故弄玄虚
C.省悟 渺茫 牵强附会 偃旗息鼓
D.依赖 诬蔑 地大物博 为民请命
3.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中国人”的不同含义。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D.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4.结合社会现实,你认为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5.上述文段要证明的观点是( )。
A.“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一切罢了。
B.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D.要论中国人,必须看看他们的筋骨和脊梁。
6.选文第二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7.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举出某个“舍身求法”或“埋头苦干”的历史人物,并对其作简要评价。(不超过30个字)
第2课时
【重点解析】
例题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的内容。
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3.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4.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解答 1.“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为人类作出有益贡献的知识分子。“拼命硬干的人”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2.“这一类的人们”指上边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等几类人。
3.“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一部分人”即少数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中国人”指除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广大的中国人民。
总结 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找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玄虚之至( ) ②前仆后继( )
③舍身求法( ) ④不足为据( )
2.仿写寓理于物的句子。
例子: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例子:鹅卵石:没有了棱角,所以人见人爱。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边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地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3.文中论敌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论敌的论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中作者批驳论敌的论点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的自己的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作者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驳论文,要善于找出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它,就能击中其要害。联系全文,作者是以什么,为突破口的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①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希尔顿钢板价值说。大意是:一块普通的钢板价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价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价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
②多数人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或许还资质平平,容貌一般,犹如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然而,只有那些饱受了一次又一次残酷打磨、敲击成为手表指针的普通的“钢板”,才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提高千百倍,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倍增值,从而成为一个高附加值的人。
③究竞是什么使我们在公正的时间面前有了这么大的差距。有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答案其实很简单一一就是你自己。是做钢板、马蹄掌、钢针还是手表的指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④价值越高,所经受的磨难和所需要的付出就越多。很多人都很羡慕那些明星和偶像的一夜成名、一炮走红,但又有几个人想过他们光鲜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那些明星和偶像也不能例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功成名就也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辛苦换采的。也有很多人说他们的成功,是众力合促才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常识一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他们的功成名就也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⑤成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努力。别人只能扶你一程,扶不了你一生。过了这一程,后面的路还得你自己走。清代书画大师郑板桥有句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⑥生长于参天大树下的树苗,因依赖大树的庇荫而最终只能成为灌木,甚至死去。人亦如此。有些人思想上不能自立,生活上不能自理,学习上不愿自强,皆因过分依赖他人。须知,依赖只能滋长惰性、束缚手脚,最终泯灭自立自强的勇气和毅力。
⑦尽管这是一个合谋的时代,但要想成功还得靠自己。所以,不要把前程和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要让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能最终到达成功之巅。
8.请你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上下文,为第⑦段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第1课时
1.“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2.A 3.A.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B.指广大人民;C.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D.指所有的中国人。
4.略(能够分类来谈,有的失掉了,有的没有失掉,要说出依据,举出事例,言之成理)
5.B 6.A 7.略
第2课时
1.①不真实 ②向前跌倒 ③规则、规范 ④凭据
2.略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4.①总自夸地大物博。②只希望着国联。③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5.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6.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7.以论敌的论证为突破口,论敌的论证存在以偏赅全的致命弱点,所以作者抓住其要害,驳倒论敌的论点。
8.人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经受住磨炼,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9.首先指出价值越高,所经受的磨难和所需要的付出就越多;然后举明星和偶像例子,论证成功需要艰辛地付出;接着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说明功成名就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10.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