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
知识集结
知识元
溶液
知识讲解
1.溶液的概念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3.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
4.实验
1.溶液的形成(蔗糖溶解实验)
(1)实验步骤: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
?
?蔗糖
?????水?
?
?
?
??糖水
(2)现象:蔗糖放入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
(3)解释现象: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这就是溶液的形成过程。
2.溶解性的比较
(1)实验步骤: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只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震荡,观察现象。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水?
高锰酸钾+汽油
(2)现象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在水中基本不溶解
碘
汽油
碘溶于汽油,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变成紫色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3)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3.乙醇溶于水
(1)实验步骤: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震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震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震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水中滴入红墨水,振荡
?加入乙醇,不要振荡
?振荡,静置
(2)实验现象:
震荡前: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红色。
震荡后:分层现象消失,酒精溶于水,溶液呈红色。
静置后:溶液不分层。
(3)结论:酒精能溶于水。溶质可以是液体。
4.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在生产生活中,溶液与我们息息相关。如农业生产上,为进行无土栽培的植物提供含各种生长元素的营养液;生活中,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农民在选种时使用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工业电镀电解都离不开溶液。
例题精讲
溶液
例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
例2.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
?
A.空气.石油.冰水
B.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
C.赤铁矿石.石灰石.氧化铁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A.空气和石油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B.液化石油气和水煤气是混合物,甲烷是纯净物
C.赤铁矿石和石灰石是混合物,氧化铁是纯净物
D.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都是溶液,都是混合物。
?
例3.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
?)
?
A.溶液?
?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固态的碳酸钙,所以是悬浊液。
?
例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B.溶液里溶质只能有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但溶剂只能是液体
D.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静置后分布不均匀,液体之前出现分层现象,固液之间出现沉淀现象。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讲解
1.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很多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有的变化会比较明显,有的不明显,而有些物质溶解温度不变。
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浓H2SO4溶解时放出热量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实验
(1)实验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2)实验步骤:向三支烧杯中放入等量水,测量温度。分别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
化钠加入到三支烧杯中,搅拌溶解,再次测量温度,查看温度的变化。
(3)实验现象:
加入氯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不变;
加入硝酸铵的烧杯溶液温度降低;
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溶液温度升高。
(4)结论: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
例题精讲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1.
向如右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蔗糖
D.硝酸铵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认识。由题意可知瓶内压强减小,应为瓶内温度降低所致,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D。
例2.
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试锥形瓶内温度升高,从而引起压强增大,导致了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例3.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一种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
?
??
A.食盐
B.蔗糖
C.硝酸铵
D.熟石灰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自制“冰箱”,证明该化学试剂溶于水温度降低。食盐和蔗糖溶于水温度不变,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只有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悬浊液、乳浊液
知识讲解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浊液中粒子的直径>100nm。例如土和植物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得到的都是浑浊液体,即浊液,其中土为悬浊液,植物油为乳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1)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浊液中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静置后分布不均匀,液体之前出现分层现象,固液之间出现沉淀现象。
3.乳浊液和悬浊液的用途
乳浊液和悬浊液也有广泛的用途。例如,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病人服用的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和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置成悬浊液或乳浊液,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
例题精讲
悬浊液、乳浊液
例1.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________,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________。
(2)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答案】
溶液 乳浊液
C
均一性
【解析】
题干解析:(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2)结合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
?
例2.把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混合物是(?
?
?)
?
A.溶液?
?
B.悬浊液
C.乳浊液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固态的碳酸钙,所以是悬浊液。
?
乳化现象
知识讲解
1.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2.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例题精讲
乳化现象
例1.小丽在帮妈妈洗碗时,加入少量的“洗洁精”很容易就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了,其原因是????????
;
?
【答案】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解析】
题干解析:乳化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
?
例2.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去除油污的问题。下列去除油污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食盐水清除灶具上的油污
??
B.用汽油清除机器上的油污
C.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肥皂洗涤衣服上的油污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A.氯化钠无乳化作用,油脂与氯化钠不反应,用食盐水不能清除灶具上的油污,所以错误;
B.汽油是优良的有机溶剂,机器上的油污易溶于汽油,所以正确;
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D.肥皂水有乳化作用,能把大的油滴乳化成无数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所以正确;
故选A。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知识讲解
1.
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
注意事项:
(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1.
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
注意事项:
(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例题精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例1.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
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A
B
C
D
加入食盐的质量(g)
5
15
35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05
115
135
136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四个实验中的水的质量都是100g.由D项中实验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只溶解36g食盐,即有4g未溶解的食盐,因此所得溶液饱和;而前三个实验中加入食盐的质量均小于36g,即所得溶液均不饱和.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例3.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
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能再溶解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A.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接近饱和的溶液,降温至降温到10℃时,也可能是有晶体析出,不能说明10℃的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接近饱和的溶液,不能说明10℃的KNO3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不能再溶解,说明在20℃时,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某硝酸钾溶液一定是20℃时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
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的溶液,故选项错误.
?
例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D.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例5.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A、加水前,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加水前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加水前,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加水前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一定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可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可能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例6.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但是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A错误;
B.温度不变,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故B正确;
C.在已经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加入的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改变,故C错误;
D.在一定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对于NaCl而言已成为饱和溶液,但对其他物质而言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故D错误;
?
当堂练习
单选题
练习1.
(2019?浦东新区一模)在水中形成浊液的是( )
A.食盐
B.硝酸钾
C.植物油
D.蔗糖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硝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不溶于水,把植物油放到水里是小液滴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
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练习2.
(2019?郎溪县模拟)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糖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A、糖放入水中,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B、氯化钠溶于水,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错误。
练习3.
(2019?东台市一模)在下列变化过程中,U型管中红墨水左端液面升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
A、活性炭吸收气体,瓶内气体减少体积变小,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C、盐酸与镁反应放出气体,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较多氧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故选项错误。
练习4.
(2019春?科尔沁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
A.固体:硝酸铵;液体:水
B.固体:氢氧化钠;液体:水
C.固体:二氧化锰;液体:双氧水
D.固体:氯化钠;液体:水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瓶内压强减小,小气球不能鼓起来;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气温升高气体膨胀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放出大量气体氧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但不会恢复原状;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
练习5.
(2019?江岸区模拟)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于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D.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汽油)、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原子、分子、离子,故正确;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
C、保持洁净和干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是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故正确;
D、清除污垢常涉及三种原理:乳化(如洗涤剂)、溶解(如干洗剂)、化学反应(如酸液除锈),故正确;
练习6.
(2019春?常宁市校级月考)下列操作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食盐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煮沸软化硬水
D.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用食盐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形成的是溶液。故错误;
B、用汽油除去油渍是因为油渍易溶于汽油,故错误;
C、用煮沸可以软化硬水,不是乳化,故错误;
D、洗涤剂使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属于乳化作用。故正确;
练习7.
(2019?宿豫区校级模拟)下面是某同学的“错题集”中部分内容,其中无需加以改正的是( )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发生燃烧
B.二氧化碳灭火只利用其化学性质
C.洗洁精除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会发生燃烧,因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后还必须有氧气参加,可燃物才能燃烧起来。故A错误;
B、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误;
C、洗洁精洗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不属于溶解现象。故C错误;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容易生锈。故D正确;
练习8.
(2019?河北模拟)下列有关厨房里的理化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洗洁精可以洗掉盘子上的油污,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B.在水中下饺子,饺子不会被煮焦;在油中煎饺子,饺子被煎焦,说明油的沸点比水高
C.洗碗时,油花飘在水面上,说明油的密度比水大
D.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B、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很多,所以饺子在油中可以被加热到一个很高的温度,比在水中容易焦,故说法正确;
C、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会油花飘在水面上,故说法错误;
D、拧开醋瓶盖,醋味扑鼻这是气体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故说法正确。
解答题
练习1.
(2019春?长春月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
(2)为使煤充分燃烧,可制成蜂窝状,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H5OH(或C2H6O)(2)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3)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
题干解析:(1)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酒精的化学式是C2H5OH。(2)把煤块制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3)炎热的夏季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原因是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造成气体体积增大。
练习2.
(2019春?龙湖区校级月考)用化学式填空
【答案】
【解析】
题干解析: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亚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溶质是FeSO4、H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