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知识集结
知识元
溶解度
知识讲解
1.溶解度(符号为S)
(1)固体物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涉及到溶解度的相关计算,一定要转化到100g溶剂(通常是水)。
(3)气体物质溶解度:气体溶解度指该气体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的体积。
2.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物质本身的性质
????(2)溶剂的种类
(3)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如氯化钠。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4)对气体来说,还有压强
①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②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5)固体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分类(20℃)
①溶解度在10克/100克水以上
易溶
②溶解度在1~10克/100克水
?可溶
③溶解度在0.01~1克/100克水
微溶
④溶解度在小于0.01克/100克水
难溶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注意:
(1)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但也有例外
(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
例题精讲
溶解度
例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种类
C.溶液的多少
D.温度的高低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
?
例2.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10克,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
质15克.则A、B
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A.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小
B.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
C.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A、B两物质的溶解度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物质,说明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溶解了15gB物质,说明物质的溶解度为15g,“最多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则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为: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
?
例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g,将165g硝酸钾放入150g热水中,完全溶解.将此溶液冷却到0℃,这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A.315g
B.151.7g
C.169.95g
D.130.05g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g,说明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这种溶质质量为13.3g.设150g水溶解x硝酸钾,故,解得x=19.95g,故165g硝酸钾放入1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9.95,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的和,所得溶液质量为169.95.
溶解度曲线
知识讲解
1.涵义: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
a表示A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表示在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
(m2-m1)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表示在t1℃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
①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②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③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例题精讲
溶解度曲线
例1.下列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B.溶解度曲线反映了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
C.各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不能相交的平行线
D.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B.曲线的坡度大小反映出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说法正确;
C.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在此温度时相交于一点.说法不正确;
D.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
例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的溶液,故D错误.
?
例3.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其中氯化钠.碳酸
钠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B.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
C.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D.将Na2CO3和NaCl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从40℃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
体物质主要是NaCl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A.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故B正确;
C.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C错误;
D.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将Na2CO3和NaCl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从40℃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是碳酸钠,故D错误.
?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知识讲解
稀释公式:
m浓×c浓%=
m稀×c稀%
原理: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增浓公式:
m稀×c稀%=m浓×c浓%
原理:溶液增浓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混合公式:m1×c1%+
m2×c2%=m混×c混%
原理:溶液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不变
例题精讲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1.向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搅拌至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相比较,其变化情况是( )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向一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100%,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增大,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相比较变小.
?
例2.从20%的NaOH溶液中取出5g,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 )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液中各部分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故从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g,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
例3.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将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的是(
?
)
A.加入溶质硝酸钾???
B.恒温蒸发水分
C.降低温度至20℃??????
D.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A.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一定量的固体硝酸钾,固体不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B.恒温下蒸发水,溶质和溶剂都减少,但还是该温度下得饱和溶液,则该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降低温度至20℃,会导致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硝酸钾饱和溶液会析出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正确.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故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错误.
?
例4.欲将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0%,需要加水( )
?
A.800g??
B.80g
C.8g???
D.0.8g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g,
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
80g×20%=(80g+x)×10%
解得x=80g.
?
例5.向溶质质量为25%的9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10克硝酸钾,则加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35%?
B.38.9%?
C.25%?
D.22.5%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向溶质质量为25%的9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再加10克硝酸钾,温度不变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例6.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9.8%????
B.10.0%
C.10.9%?
D.11.1%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解:设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98%=(900g+100g)×x???
x=9.8%.
?
例7.有40g5%的NaCl溶液,若要将其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20
g15%的NaCl溶液
C.将溶液质量蒸发掉一半???
D.加入2
gNaCl固体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解:40g5%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40g×5%=2g,含溶剂40g﹣2g=38g.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g﹣x)×10%=2g,x=2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加入20g15%的NaCl溶液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0%≈8.3%,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C.根据A选项的分析,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20g,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g+y)×10%=2+y,y≈2.2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
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讲解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ω=×100%
3.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⑥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g,则t℃,该物质饱和溶液中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ω=
×100%
?
例题精讲
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溶液中恒温加入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A.溶液中加入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故正确;B.若是饱和溶液时,向该饱和溶液中恒温加入溶质,溶质不会再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C.对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的固体物质来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错误;D.恒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因溶解度相等而相等.故错误;
例2.
对“5%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
每100g食盐溶液中含5g食盐
B.
将5份质量的食盐溶解在95份质量的水中所得的溶液
C.
将食盐与水按1: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D.
100g水中溶解5g食盐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5%的食盐溶液,其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有5份质量的食盐,即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是5:100=1:20;或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5:95=1:19;或溶剂和溶液的质量之比为95:100=19:20.A.每100g食盐溶液中含5g食盐,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5g:100g=1:20,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故选项解释正确.B.将5份质量的食盐溶解在95份质量的水中所得的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5g:95g=1:19,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故选项解释正确.C.将食盐与水按1: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19,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故选项解释正确.D.100g水中溶解5g食盐,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是5g:(5g+100g)=1:21,而5%的食盐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之比是1:20,故选项解释错误.
例3.下述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
A.加水
B.加硝酸钾
C.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
D.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A、加水,不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错误.
B、加入KNO3固体,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冷却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错误.
D、加饱和硝酸钾溶液,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
例4.将200g含水99%的食盐溶液的含水量变为98%,应蒸发掉水( )
?
A.1g
B.2g
C.50g
D.100g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解:设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00g×(1﹣99%)=(200g﹣x)×(1﹣98%)
x=100g.
?
例5.有40g5%的NaCl溶液,若要将其质量分数增加到10%,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20
g15%的NaCl溶液
C.将溶液质量蒸发掉一半???
D.加入2
gNaCl固体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解:40g5%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为40g×5%=2g,含溶剂40g﹣2g=38g.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40g﹣x)×10%=2g,x=2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B.加入20g15%的NaCl溶液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质量分数为
100%≈8.3%,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C.根据A选项的分析,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20g,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故选项采用的方法正确.
D.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40g+y)×10%=2+y,y≈2.2g,故选项采用的方法错误.
?
例6.在常温下,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5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题干解析:因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所以在常温下,向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里加入5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在情况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当堂练习
单选题
练习1.
(2019?石家庄二模)20℃时,向100g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如图I)。升温到50℃的溶液如图Ⅱ所示。请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图I中乙形成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C.图Ⅰ、图Ⅱ中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图Ⅱ中的甲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20℃时,向100g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如图I),升温到50℃的溶液如图Ⅱ所示,因此M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图I中乙形成的可能是饱和溶液正确,因为乙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图Ⅰ、图Ⅱ中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正确,因为乙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不变,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图Ⅱ中的甲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错误,还可能不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练习2.
(2019?咸丰县一模)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确的是( )
A.t1℃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a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若a中混有少量b,可以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
A、ab的溶解度相等,故t1℃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
B、t2℃时a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知道溶液的状态,无法比较,错误;
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不明显,故a中混有少量b,可以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错误;
D、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错误;
练习3.
(2019?连云港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甲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将甲、乙的t2℃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从N转化到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甲
D.从M转化到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如温度大于t1℃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将甲、乙的t2℃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正确,因为降温后,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从N转化到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甲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从M转化到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错误,因为蒸发掉部分水不正确,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练习4.
(2019?海口二模)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C.t1℃时,将5gb物质加入到25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0g饱和溶液
D.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b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50g-20g=30g,故B正确;
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将5gb物质加入到25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0g饱和溶液,故C正确;
D、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练习5.
(2019?枣阳市模拟)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碳酸钠),夏天晒盐(氯化钠)。请你判断图中能反映碳酸钠的溶解度的变化曲线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题干解析: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说明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图中能反映碳酸钠的溶解度的变化曲线的是a。
练习6.
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用结晶法分离,对于滤液(母液)来说,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
A.滤液中不含硝酸钾
B.滤液中不含氯化钠
C.滤液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D.滤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滤液中含有硝酸钾,说法错误;
B、滤液中含有氯化钠,说法错误;
C、滤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为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D、滤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为析出晶体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填空题
练习1.
(2019?凤凰县模拟)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乙(填>、,<“=”)。
(2)t1℃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克。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
(1)>;%%(2)140;%%(3)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解析】
题干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答案为:>;(2)t1℃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40g+100g=140g;故答案为:140;(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增加溶质、减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练习2.
(2019?葫芦岛二模)某盐湖水样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盐湖水样测定其pH=11.2,则该盐湖水呈___(填“酸”“碱”或“中”)性。
(2)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在________℃间。
②40℃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③从过滤后的水样中提纯碳酸钠的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
(1)碱;
(2)①20℃~30;②1:2;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题干解析:(1)由于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中碱性,所以取盐湖水样测定其pH=11.2,则该盐湖水呈碱性;(2)①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格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在20℃~30℃之间;②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50g:100g=1:2;③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所以从过滤后的水样中提纯碳酸钠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②1:2;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练习3.
如图是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
(1)要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A,常用_________的方法。
(2)要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B,常用______的方法。
(3)现有一包由A和B混合而成的固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可以采用_________法提纯A。
【答案】
(1)冷却热饱和溶液;(2)蒸发结晶;(3)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题干解析:(1)由图示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要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A,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故填:冷却热饱和溶液;(2)由图示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因此要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B,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填:蒸发结晶;(3)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而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因此A物质中混有少量B,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A.故填: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答题
练习1.
(2019?天宁区校级一模)将下列各名词填在与之相对应的空格中(只需填序号)
①乳化②结晶③溶解④催化
①用汽油可以清除机器表面的黑色油污___。
②根瘤菌中固氮酶在豆科植物体内促进氮的固化___。
③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出现晶体___。
【答案】
①①;②④;③②
【解析】
题干解析:①洗涤剂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填:①;②根瘤菌中固氮酶在豆科植物体内促进氮的固化,起到了催化作用;故填:④;③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所以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出现晶体,这是结晶过程;故填:②。
练习2.
(2019?朝阳区校级三模)分析下列溶解度相关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向分别盛有40gKNO3和40gNaCl的烧杯里,均加入100g100℃的水,充分搅拌。
(1)在100℃时,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2)若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并在100℃时过滤,得到的晶体是_____;此法可称之为“蒸发结晶”;
(3)若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到20℃时过滤,得到较多晶体的是_____,此法可称之为“降温结晶”;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KNO3,应采用“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中的______。
【答案】
(1)NaCl;(2)氯化钠;(3)硝酸钾;(4)降温结晶
【解析】
题干解析:(1)100℃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分别是39.8g、246g,分别盛有40gKNO3和40gNaCl的烧杯里,均加入100g100℃的水,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NaCl。(2)100℃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分别是39.8g、246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硝酸钾39.8g、246g,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23g,所得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在100℃时过滤,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此法可称之为“蒸发结晶”。(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到20℃时过滤,得到较多晶体的是硝酸钾,此法可称之为“降温结晶”。(4)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KNO3,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