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颐和园
说课流程:
教材
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理念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颐和园》。它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写景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1)以生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用“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理念: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本单元的主题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充分地揣摩、感悟和表达。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智慧,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自学本课8个生字,重点认识“颐”;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借助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意;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基于课标,基于学情,根据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作者的浏览顺序
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1、谈话激趣法:
学生在交流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时,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拨动学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情境再现法: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3、以读促读法:
在教学中,实行多项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4、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文本,做颐和园中的一名小导游,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进行解说、介绍,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说教法:
1、自读感悟法:品读重句段,想象课文描写的意境,感悟颐和园的美丽风光。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多种方法解读文本,并全班展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导入整体感知
概括全文理清顺序
披文入境据学巧导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设计理念:为了使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我设计了如下导入:
1、板书课题(“颐”的左边用红粉笔写,落实它的字形),读好课题。
2、交流资料: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丰富知识。本着这一原则,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并整理颐和园的知识、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教师出示搜集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长
廊
万
寿
山
昆明湖
昆明湖远眺
十七孔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概括介绍颐和园的一句话。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再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把颐和园的特点浓缩成两个字,随机板书:大、美。
设计理念: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能够把文章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此环节主要训练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二)、概括全文,理清顺序
刚才我们欣赏了颐和园美丽的图片,相信同学们一定都想去看看,那咱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游览路线去颐和园逛一逛。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万寿山
大门
昆明湖
长廊
(三)、披文入境,据学巧导
通过亲眼目睹,让我从画面上感受到了颐和园这一皇家园林的确美不胜收,不但图画美,作者文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把文中描写的最美的地方找出来,作上记号,读一读,体会一下各自美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指导朗读。
(四)、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设计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先找出最能体现万寿山美的特点的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一景点。
2、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所得,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万寿山。
(五)、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我意在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 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 以防他们无所适从,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能力 。
1、颐和园简直就是一幅长长的画卷,长廊、万寿山的美还历历在目,我们站在山顶举目远眺,昆明湖的美又展现在了眼前,下面让我们自学写昆明湖的段落,把你认为写得美的句段找出来与大家分享。还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出你体会出的美。
2、学生自学。
3、汇报体会:
重点引导体会比喻句以及“滑”字的用字之妙。
启发学生针对十七孔桥上的狮子的姿态进行发散训练,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样子。
(六)、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今天,我们在栩栩如生的画面,具体生动的语言中领略到了颐和园这三处景点的美。让我们大饱眼福,其实颐和园的景物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完后你想说点什么?
颐和园大戏台
颐和园石舫
2、师生合作板书,升华情感:
( )颐和园( )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合适的词句,概括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相应地补充完整。如:(美丽的)颐和园,颐和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填完后再说说自己从课文中那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设计理念: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促使学生进一步读书,感悟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七)总结全文,创新作业:
设计理念: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检测学生独立个性知识习得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间有着个性的千差万别,“一刀切”作业难以检测出这一差别,还容易加重学生负担而引起他们对作业的厌倦情绪。因而在本课作业设计中, 我注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让孩子饶有兴致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作业形式去主动完成。这样不但体现了个性,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本课作业设计如下: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
3、为颐和园或颐和园其中的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4、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自选作业如一道自助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内因,又丰富作业的内涵。
板书设计:
22、颐和园
大、美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十七孔桥)
设计理念:板书简明扼要,凸现文本的重点内容,主旨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游览顺序,同时感受颐和园大与美的特点。。
说课完毕,谢谢!不当之处欢
迎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