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教案(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小明的一天》教案(含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31 22: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明的一天》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从整体上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3.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比较的方法。
4.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识半时。
教学准备
钟表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今天老师就请来了你们喜欢的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与我们一起上课。
懒羊羊可喜欢睡懒觉了,上课总爱迟到,喜羊羊送给他一个礼物,请小朋友们听儿歌猜谜语《这是什么》。
生:谜底:钟表。
师:钟表有什么用途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生:1.能告诉我们时间
2.早起不迟到。
3.能按时吃饭和睡觉。
4.能合理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
师: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重要的朋友:钟表。
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懒羊羊兴冲冲地去拿礼物,可是喜羊羊说,我要考考你,你能回答上来,礼物才归你。你知道钟表的钟面上都有什么东西吗?这可难住了懒羊羊,小朋友你们能帮助懒羊羊吗?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带的钟表模型,仔细观察后,给同桌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
生同桌交流后,请一对同桌到前面汇报:
生:1.有数(12个数)
1—12从小到大围成一圈。
2.有刻度
12个数对应着12个大格。
3.有指针。
又粗又短的叫时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给黑板上的钟面补充。
师: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在钟面上不停地赛跑,有谁知道它们谁跑得快些?它们是沿着什么方向转动的?
生:用手比划时针与分针的转动方向。
师: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是一样的,我们把这个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
(生在钟面上按顺时针方向拨一拨分针和时针)
师:时针和分针都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就在它们转动的过程中,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小明就是一个特别会安排时间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明是怎样安排他一天时间的。————小明的一天。(板书课题)
(二)认识整时
出示情境图:小明一天主要活动的时间表。
师:试着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生:小明早上7时起床,8时上课,9时半做操,中午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文字的。
先指着第一幅图,师: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生:小明早上7时起床
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
师:像7时这样的时刻就是整时,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时刻还是整时?
生:7时、8时、12时和下午4时是整时。
师:剩下的两个时刻是半时。
补充板书——认识整时和半时
师:喜羊羊把礼物给了懒羊羊说,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教你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我们先来学习整时。谁来当一名小老师教懒羊羊和全班的小朋友来认识整时呢?
请小老师教小朋友认读整时。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
全班小朋友跟着小老师边说边拨8时。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2,就是12时。
全班小朋友跟着小老师边说边拨12时。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4,就是4时。
全班小朋友跟着小老师边说边拨4时。
师:7时、8时、12时和下午的4时都是整时,请小朋友们再次观察这4个时间,看他们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小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开火车的小游戏:师拨生认,师说生拨。
师拨出时间,师问:火车火车几时开?生答:火车火车()时开。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
生问:火车火车几时开?师答:火车火车()时开。生快速拨出时间。
(三)认识半时
请另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来认识半时。
生:分针指向6,时针在9和10的中间,就是9时半。
师:为什么是9时半而不是10时半呢?
生:过了9时还没到10时
学生清楚之后,请全班学生边说边拨。
生:分针指向6,时针在8和9的中间,就是8时半。
全班学生边说边拨。
师:这几个时间都是半时,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半时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小结:半时是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过几就是几时半。
认一认:出示半时,学生练习认读并在钟表上拨一拨时间。
辨一辨:懒羊羊在钟表模型上拨了一个时间,小朋友们看看是几时。
活动1:师拨生认、师说生拨
3时半
6时半
10时半
12时半
活动2:你拨我认
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左边的小朋友先拨时间,右边的小朋友来认读时间,然后换过来,右边的小朋友拨时间,请左边的小朋友认读出来。
活动3:你说我拨
要求:左边的小朋友,先说个时间,右边的小朋友在钟表上拨出来,然后再换过来,右边的小朋友说个时间,请左边的小朋友拨出来。
(四)区分整时与半时
说说整时和半时有什么不同?
2时与2时半
整时分针指着12,半时分针指着6,整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半时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五)认识电子钟上的时间
5:00
:前面是几时,后面是两个0
5:30
:前面是几时,后面是30。
三、游戏
找朋友
四、拓展知识
师: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钟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古代没有钟表,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吗?
向学生介绍古人计时的方法:
1.日晷
通过日影来计时。
2.滴漏
通过漏水或漏沙来计时。
五、实际应用
小明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这样有规律,说一说:上周日你是怎么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六、延伸课外
小朋友写一个周末时间安排表,然后在钟表上拨一拨每个时间。
小朋友也要安排好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与半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之举: 
1.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动画片中的学生喜欢的喜羊羊等小动物之间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儿歌“猜谜语”中导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和半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带的钟表模型,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整时与半时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整时与半时时针与分针的指向特点,从而认识整时与半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面模型,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4.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本节课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而且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小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带领其他的小朋友认识整时和半时,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其他的小朋友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就有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情,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不足之处:  
1.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还需慢慢培养;学生操作完后进行汇报时,有的小朋友还在摆弄自己的小钟表没有及时提醒学生。
2.提出的问题不够聚焦。如在让学生观察四个钟面,让学生找出四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四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一定要聚焦,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
3.语言还不够精炼,评价语不够丰富,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艺,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