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1 18: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盛世之奠基
1.再造统一
材料一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也。夫既非苛敛以取财,且时有征役以糜财,而赏赐复不吝财,则宜用度之空匮也,而殷富如此。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国用考》
材料二
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窑,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设立,“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亦不减数百万石”
——王仲荤《隋唐五代史》
1969年,在洛阳出土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材料一
从政治上看,洛阳便于对关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从经济上看,当时关中物资不足以供应统一后隋中央机构的需求,早在开皇年间,关中一遇荒年,文帝不得不率大小官员就食洛阳。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隋唐大运河的水运带动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丰富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也使得灿烂的中原文化广泛传播海外;同时,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上是大运河的中心枢纽,且在政治军事上对大运河的流通有着决定性作用,其在大运河水运中的中心地位无可替代。
——冯西西《隋唐大运河与中原繁荣的相互影响》
又造龙舟凤?,黄龙赤舰,楼船篾舫。募诸水工,谓之殿脚,衣锦行幐,执青丝缆挽船,以幸江都。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隋书·食货志》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大业元年开始)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四年正月“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
——诸祖煜《隋炀帝时期民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穷兵黩武,滥用民力,超过社会承载力上限
材料二
是时(隋朝末年)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犹大充牣,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王咨臣《历代食货志今译》
2.走向强盛
材料一: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魏征对唐太宗常常是面折廷诤,由是弄得他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一次罢朝侯,太宗曾余怒未息地说:“会须杀此田舍翁。”又说魏征“每廷辱我”。
——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材料二:贞观初年、二年,唐太宗两次释放宫女,令其婚配。贞观前期,不仅没有兴修宫室,而且把在建的洛阳乾元殿停建。在他看来,追求宫殿的奢华,喜欢游玩池台,只是帝王个人的欲望,百姓并不希望这样。
——李磊《李世民靠什么开启贞观之治》
材料三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四
【太宗怀鹞】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贞观之治
广纳贤才
知人善任
+
爱惜民力以民为本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
用人
纳谏
为政
宏观镜头:“开明政治”的典范
微观镜头:“知人善任”的史证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武则天(624-705年)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
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
人口
增长
652年
705年
382万户
615万户
贞观
遗风
开元盛世
材料一
开元初以姚崇为相,他帮助玄宗实现政治重点转移,执行各种决策,又沙汰僧尼,整顿吏治,对实现政局安定起了很大作用。姚崇之后,所用宋璟、张说、韩休、张九龄等,皆为名相,在政治上均有所建树。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放》
材料二
当时经济繁荣,天下富足,在地方州县的仓库和京城的国库里,粮食、布帛和货物堆积如山;全国安定太平,匪盗几乎绝迹;人口大增,物价便宜。唐初人口1000多万,到天宝十三年增至5200多万,而且物价稳定,长安和洛阳的米价每石不到200钱;疆域广大,国威远扬。
  
——张仁木:《“开元盛世”论》
筒车
曲辕犁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王建:《汴路即事》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唐·杜荀鹤:《送人游吴》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三彩

盛世之荣耀——化外之治
材料一
《通鉴》卷198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五月庚辰条云:“(太宗)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李鸿宾:《论唐太宗的民族观念》
材料一
  当时东突厥余众,在颉利可汗失败之后…亲附唐朝的有十余万口之多。唐把归附的东突厥人,安置在今陕西佳县、榆林、靖边一带,设立了祐、化、长三州都督府;同时又在辽宁朝阳以南设立了顺州都督府,以辖幽(今河北北部)并(今山西)塞上的突厥人。除此以外,唐还在旧颉利可汗统治区内,设立了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下辖六个羁縻州。这六个羁縻州内的突厥部落,还保持他们原有的部落建制。羁縻州的刺史,也大都由突厥的部落酋长来担任。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
材料二
很明显,吐蕃已成为唐朝西部最强劲的政权,尽管吐蕃不能轻易犯唐,但唐朝也不敢轻視。臣之不能,只能以和为上,而且此时唐朝边患不断,许婚自然是最佳选择…对吐蕃而言,一方面,新兴的吐蕃王朝要与吐谷浑、突厥等周边的王国一比高低,要在唐朝那里取得与吐谷浑、突厥等同等的待遇;另一面,与唐朝和亲,唐朝就不能直接帮助吐谷浑,所谓“疏不间亲”,为之后吐蕃灭吐谷浑创了很有利的条件,亦算是远交近攻的上策。很显然,无论是吐蕃请婚,还是唐朝许婚,均是ニ者国力情势的一个反映。
  
——裴婷婷、何立慧:《吐蕃、唐朝和战交往及对唐朝的影响》
开放世界
《三彩釉陶俑》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女子马球赛》
一个开放
自信的盛世
以女性为视角看开放
充满活力,昂扬进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刚健豪迈,磅礴气势
材料一: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或许是因为来自异邦的世界性宗教使中国同波斯以东的所有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了联系,或许是因为当时很多士族豪门为胡人后裔,或许是因为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镇守丝绸之路,保证了商旅畅通无阻……总之,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习近平在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李隆基
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李隆基
开元:开天辟地之气象
天宝:功业已就享盛世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长恨歌》
晚年的李隆基:“专以声色自娱”
①中央:玄宗怠政

盛世之危局
②地方:军镇权重
材料一
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即: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相当于节度使的岭南五府经略使。这10个藩镇驻军加上其他边地的兵力达49万,而京师和内地的兵力总共才8万,不到边镇的1/6。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
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加节度使称号,造成了乱后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
  
——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藩镇作为整体,在唐末农民战争之前,是唐朝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它的存在,保障了中央王朝的生存,维持了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但是,自唐末农民战争开始,藩镇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或在农民战争中保存实力,或借农民战争之机脱离唐廷自立,作为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藩镇已不复存在,变成了瓦解李唐统治的因素,肢解了大唐帝国,使唐廷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程志:《晚唐藩镇与唐朝灭亡》
宦官专权
玄宗:宠信高力士
代宗: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先后典掌禁军
德宗: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定制。
宪宗:宦官出任枢密使,参与机要。“四贵”
牛李党争
牛党
vs
李党
(牛僧孺、李宗闵)
(李德裕)


科举出身,
庶族地主
门荫出身,
世家大族
选官
科举取士
门荫取士
藩镇
姑息迁就
武力征伐
危害:广占良田、大兴园宅、勒索百姓,卖官鬻爵。
危害: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压对方。
唐朝灭亡的原因
宦官专权
牛李党争
土地兼并严重
黄巢起义
政治黑暗
军镇权重
玄宗怠政
安史之乱
倚重将领
藩镇割据
唐朝
灭亡
加剧
主要原因: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882年,黄巢军将领朱温降唐,次年被封为节度使。
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掌控政权。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后梁开国君主朱温
朝代的更迭与分立
北方:战事不断政权更替
南方:区域开发经济发展
开国君主皆为掌握兵权的武将
材料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魏地处中原,认为自己是正统,要统一全国。蜀以自己刘姓,认为是汉室宗亲,要恢复汉家旧业;东晋是中原王朝南迁,自己认为是正位,但北方十六国并不尊奉其正统地位;南北朝时期,北朝说南朝是“岛夷”,南朝说北朝是“索虏”,他们都自居为中国,要消灭对方,统一全国。所以说,中原王朝的正朔地位是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一大特征。
  ——戴显群、高学钦:《五代十国割据形态的征及其对统一进程的影响》
“民心就是力量,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