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简单电路
14.电路暗箱
【主要概念】
借助外显的现象合理推测暗箱的内部情况,从而发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每一种现象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或多个原因。
【涉及课标】
6.4电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18.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
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电路》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两课《点亮小灯泡》和《导体和绝缘体》的基础上,利用简单电路对电路暗箱进行检测,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内部情况做出合理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此外,本课还将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电路暗箱,并检测暗箱,动脑推断暗箱内的电路情况。本课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联系前两课的知识,用电路检测器来判断导线的通与不通。活动二,认识接入小灯泡和电池时,检测器的现象。为接下来解暗箱的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三,制作暗箱并解暗箱。本活动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环节。环节一,制作只有一个电路元件的电路暗箱,并解暗箱。学生在此环节中,意识到需要根据检测到的现象来合理推测暗箱里的情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工程实践技能。环节二,解有两根导线的暗箱。发现同样的现象却会有不同的推断。这三个活动围绕“解暗箱”这一主题,环环相扣,不断推进。让学生在操作、记录、思考、推断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解暗箱”的认知,能不断地借助一些外显的现象来推测暗箱内部情况,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意识到暗箱内的情况具有多样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对暗箱和解暗箱有所了解,但对于解暗箱的过程则体验较少。同时,学生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电路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知道了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了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能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与绝缘体。但他们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综合运用与实践操作比较匮乏。本课将电路知识与解暗箱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解电路暗箱的过程,这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运用,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闭合电路、电流路径的理解,也是对学生解暗箱的意识、方法、操作技能的一次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暗箱。
2.学会利用一一列举策略,对电路暗箱进行全面有序的检测和记录。
3.能根据检测电路中灯泡的亮灭、明暗等情况,对暗箱里的电路连接情况进行合理的推断。
4.意识到自己的推断可能与事实相符也可能不相符。
【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合理推测暗箱里的电路连接情况。
难点:有序地对4个触点进行检测,做到不重复,无遗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导线、小灯泡、电池、电路暗箱、电路检测器。
学生材料:小灯泡、电池、电路检测器、空的电路暗箱、装有两根导线的电路暗箱、电路暗箱设计图、电路暗箱检测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迁移,激发前知
1.谈话:同学们,前两天老师家里的灯突然不亮了,换了灯泡也没用。于是我请来了一位电工师傅检查电路。电工检查后说,是墙里的导线出了问题。老师把我家的这个电路情况搬到了教室里,这个箱子就相当于是墙,里面有一根导线。
2.提问:导线到底通不通呢?不打开箱子,你有办法知道吗?
3.学生交流想法。
4.聚焦可行的方法: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说出导线通与不通时,检测器应该出现的现象。
5.进行检测,做出推断。
(1)强调检测器在检测之前要自检。
(2)用检测器检测导线,推断通与不通。
6.小结:同学们非常厉害,用一个简单的检测器就能检测出导线的通不通,你们都可以当个小电工了。
【设计意图:科学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事例为原型,迁移至课堂,既能让学生觉得亲切,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已有经验,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的研究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此外,用箱子来模拟墙,也便于之后迁移到暗箱上。】
二、验证猜想,关联现象
(一)认识接入灯泡时,检测器出现的现象
1.提问: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箱子,里面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让我们用检测器来测测。
(2)你发现了什么?小灯泡变暗是因为箱子里面有什么?
(3)为什么里面是一个灯泡,检测器里的灯泡就会变暗?
2.打开验证
3.小结:又被你们猜对了,这里面确实是一个小灯泡。现在电池里的电要分给两个灯泡,检测器里的小灯泡就会因为供电不足,变得比自检的时候暗。
(二)认识接入电池时,检测器出现的现象
1.提问:如果箱子里面藏着一个电池会怎么样呢?你为什么这么想?
2.检测验证,发现与之前的猜想不同,检测器不亮。
3.思考、交流检测器不亮的原因。
4.交换检测,验证学生对正负极导致检测器不亮的的猜想。
5.小结:小灯泡果然更亮了。看来,如果箱子里是一节电池,我们的检测器可能会更亮,也可能会因为正负极连接的问题而不亮。
6.提问:
(1)箱子里导线断了和有一节电池,都会导致检测器不亮。那你怎么才能知道到底是导线不通,还是里面有电池?
(2)如果里面是电池,交换检测,检测器里的小灯泡会怎么样?如果是不通的导线,检测器里的小灯泡会怎样?
7.小结:看来,要想确定里面是什么,我们要检测2次。我们先测接点A和B,然后还要交换检测,检测接点B和A。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经历“有依据的猜想”与验证猜想的过程,让学生将不同的电路元件与检测器出现的现象进行一一关联。于此同时,学生也在一次次地将“证据”与“合理的推断”进行关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感知暗箱,认识电路暗箱
1.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箱子里面如果有不同的电路元件,检测器里的小灯泡就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2.揭示课题:刚在,我们是通过把箱子打开来看,来验证我们的猜想的。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打开的,我们需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检测工具来了解里面的情况。这种不能打开来直接看到内部情况的东西,叫做暗箱。里面藏着电路的暗箱,就是电路暗箱。
3.出示暗箱并介绍:这就是一个电路暗箱,这里有ABCD四个接点。两个接点之间,可能连着一个电路元件,也有可能没有。
【设计意图:从打开箱子进行验证,迁移到无法打开;从电路检测器,迁移到其他检测工具。不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暗箱,更可以让他们意识到可以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去解暗箱。】
四、设计制作,初解暗箱
(一)设计并制作简单电路暗箱
1.谈话:那么各位小电工,你们想不想设计一个电路暗箱,然后去考考别的组,看看他们能不能检测出来?
2.我们先来设计一个简单一点的暗箱,如果只能从灯泡和电池元件中选择一个,你想选哪个?然后把它连在哪两个接点之间?
3.出示并介绍设计图:
4.学生完成设计图。
5.介绍暗箱组装方法,并明确质检要求。
(1)接下来我们要按照设计图,把电路元件装进去。
(2)安装好后,请先检查一下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先看一看是否连接牢固;再检查是否按图安装;最后用检测器检测,看看检测出的现象与你安装的电路元件是否一致。
6.学生领取材料组装暗箱
(二)初步解电路暗箱
1.讨论检测顺序
(1)提问:我们按什么顺序检测?先测哪两个接点,再测哪两个接点?一共要测几次呢?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强调交换检测。
(4)小结:我们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检测:从A点出发,先和B点连,进行检测,检测好后,交换两个连接点的位置再测一次,也就是先测A—B,再测B—A。再用同样的方法将A点分别和C点、D点连接进行检测。A点测完了,再从B点出发,分别和C点、D点连接检测,最后,再从C点出发,和D点连接进行检测。一共要检测12次。
2.出示并介绍检测单
3.介绍注意事项:
检测之前先自检,灯泡亮度要牢记。
电路暗箱不打开,记录现象做判断。
4.学生交换暗箱并解暗箱
5.交换设计图,对照设计图判断暗箱解得对不对。
(三)进一步解复杂电路暗箱
1.谈话:刚才我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箱,绝大部分小组还成功地解开了其他组的暗箱里的秘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电路暗箱,里面有两根导线。这两根导线连接在哪里呢?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2.学生解暗箱
3.学生展示检测结果
4.交流分析:
(1)每组的暗箱都是一样的,你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推测呢?首先,你们检测的现象一样吗?
(2)展示学生的检测现象。
(3)提问:检测的现象一样,为什么你们的连接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呢?你们为什么认为A-D之间是导线?A-D之间没导线,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电是怎么从A走到D的?
5.小结:看来,同样的检测现象,暗箱里的电路可能有不同的连接方法,这就是电路暗箱的神奇所在。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操作相联系,旨在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通过制作并解暗箱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工程实践中设计、制作、检测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工程制作方面的技能,又能提升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第一次解暗箱,是解唯一对应的暗箱:暗箱内只有一个电路元件,学生检测的现象具有唯一性,通过对比设计图,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次解暗箱,是不唯一对应的暗箱:两根导线的连接方法具有多样性。因此,只求合理,并不给出正确与否的判定。学生画出的电路,只要电能走通,能与检测出的现象匹配即为合理。推断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解暗箱过程中的科学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对暗箱的推断只是一种可能,与事实可能相符可能不符。在暗箱无法打开的前提下,我们无法直接验证其真伪。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检测方法和检测工具,以获得更多的现象(证据),不断地完善、修正自己的推断,以期能与事实相符。】
五、总结全课,回归生活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电路暗箱。还学会了利用检测工具对暗箱进行检测,并利用观察到的现象对暗箱里的情况做出了推测。
2.除了电路暗箱,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无法打开的暗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和仪器来进行检测,解开其中的秘密。课后,请同学们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无法打开的暗箱?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开里面的奥秘?
【设计意图:本课的电路暗箱来源于生活实例,结尾又从电路暗箱回归现实生活。这既是与前面介绍暗箱环节的呼应,又是对学生视野的拓展。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暗箱,了解更多解暗箱的方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