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09: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寻找家旁边的爬山虎,对照课文观察它的叶子、脚,并把观察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摘美丽的爬山虎叶子。
出示生字:均




2.只要正确书写词语,就能制作美丽的爬山虎叶子标本。
老虎
操场
占据
嫩芽
舒展
顺利
均匀
折叠
空隙
茎叶
手柄
枯萎
小瞧
固定
3.温故知新。
回忆一下: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预设: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二、新授
探究一:品读语句,聚焦于“叶”
1.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
(2)预设:从“嫩红——嫩绿”可以看出颜色美;从“叶尖——顺儿朝下”可以看出形状美;从“漾起波纹”可以看出动态美。
2.叶圣陶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它怎么变化的?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2)预设:嫩红---嫩绿。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
3.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叶子。
(1)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预设: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表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绿;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表现了爬山虎叶子的又多又密。
(2)这些都是什么描写?
预设:静态描写。
(3)还有什么描写?从哪里可以看出?
预设:动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设计意图:
描写叶的部分语言通俗易懂,但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品读语句背后蕴含的写作特点,学以致用。
探究二:品读语句,聚焦于“脚”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呢?
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1)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预设:爬山虎脚的位置
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爬山虎脚的颜色是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些都表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作者观察得很认真。
(2)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预设: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丝比作蜗牛触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
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说明了什么?
预设:叶圣陶爷爷观察很仔细具体,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
(3)爬山虎的脚还像什么?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下来。
预设:爬山虎的脚像吸盘,又像卷卷的头发,还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2.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预设:触着墙——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拉一把——紧贴在墙上
①这些动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预设:写出了脚触着墙的一系列变化,来表现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②根据这几个动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吗?(触→变→巴→拉→贴)
(2)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爬山虎的脚贴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小圆片,触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预设:第二个,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3)为什么叶圣陶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预设:体会到叶圣陶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恰当。
设计意图:
读悟结合,读中悟,悟中读,作者介绍爬山虎的脚的内容较为浅显,如何让学生在文字中悟出写作特点是重点。
探究三:感悟提升,理解写法。
1.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爬山虎的脚和墙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预设:作者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爬山虎依赖墙,这说明它们是依赖关系。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2.你知道哪些类似爬山虎的植物?
垂直绿化又称攀缘绿化,是利用攀缘植物向建筑物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爬山虎是最常用也是最理想的攀缘植物。
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预设:牵牛花、藤萝……
3.叶圣陶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
预设:观察细致、抓住特点、有序传神、长期观察……
4.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要细心观察、连续观察;写植物时要按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5.选一种植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记录它的变化。
(1)图文结合。
(2)做表格。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善于去观察,勇敢去尝试,学以致用。
三、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语句。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先学后练,增加语用。
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你们人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吧!
五、作业
1.基础作业:熟练朗读课文并背诵。
2.拓展作业:阅读类似课文《爬山虎的脚》这样的说明文,学习如何仔细观察,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将相关的语句摘录下来。
设计意图:
从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除了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外,也注重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