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 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 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23: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4
月迹
RJ
五年级上
学习目标
1.
认识“袅、嫦”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
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作者简介
贾平凹
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
贾平凹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有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代表作品:《满月儿》《秦腔》《废都》等。
字词学习
悄没声儿
累赘
袅娜
嫦娥
宫娥
嫉恨
嫉妒
瓷瓶
cháng

léi
niǎo
é

qiǎo


qiǎo
qiāo
悄无声息
悄悄

lěi
积累
léi
累累硕果
lèi
劳累
大伯积累(lěi)了丰富的种植苹果的经验,看着这累累(léi
léi)硕果,身体的劳累(lèi)随之消失了。
落叶悄(qiāo)悄地铺满大地,悄(qiǎo)无声息。
慢慢地。造句:一阵风吹过,花香款款飘来。
【款款】
【累累】
本文中指接连成串的样子。
【面面相觑】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倏忽】
很快地;忽然。
【踪迹】
行动所留的痕迹。
造句:各个角落都找遍了,仍然不见小鸡的踪迹。
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羡慕】
【嫉妒】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争执】
争论中固执己见,不肯相让。
【掬】
两手捧(东西)。
【袅袅】
形容烟气缭绕上升。造句:黄昏时分,村子里炊烟袅
袅,牧童也赶着黄牛回家了。
失望——
争执——
粗糙——
希望
和解
光滑
这块粗糙的石头经过匠人的仔细打磨,变得光滑起来。
满足——
踪迹——
嫉妒——
争执——
兴趣——
款款——
无边无际——
满意
痕迹
争吵
兴致
一望无垠
妒忌
缓缓
默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想一想
第二部分(3-20)
第一部分(1-2)
第三部分(21-24)
文章结构
写“我们”中堂赏月,描绘了中秋夜孩子们由盼月到看到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屋中,最后看到月亮爬到镜中的过程。
写“我们”院中寻月,描写了院中的月光以及月光下的夜色,借助奶奶的话,把院中的桂树和月中的桂树连在一起,
写出了孩子有趣的感觉和想象。
写“我们”河边寻月,发现上湾、下湾、水里、天上、弟弟妹妹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感悟到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中秋夜里,
“我”和弟弟妹妹寻找月亮的故事。
月亮的足迹出现在: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院子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河水里、弟弟妹妹的眼睛里、
“我”的眼睛里。
再仔细读读课文,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记录下不懂的问题,及时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课文解读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1.这句话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体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天性。
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月亮是长了腿的”“爬”,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孩子独特的视角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我们都跑了出来,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3.你觉得这几句话写得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赏析:用“玉玉的”“银银的”形容月光非常贴切,月光如玉般清透,如银般光亮,既有形象,又有色彩;“粗粗的”写桂树的壮,“疏疏的”写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的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累累的”形象地写出了骨朵儿的多。
作用: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
4.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比较有趣、好玩?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示例
赏析:“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明明知道“我们”在盼着它,却偏偏不让“我们”看见似的,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十分优雅。“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竹帘格儿,就像是长了腿会爬一样,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
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5.试着赏析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赏析:“袅袅”形容花香,将无形赋予有形,人们仿佛都能看到花香在空气中弥漫、缭绕;“淡淡的”写出香气似有似无;“痒痒的”从触觉的角度写。
作用:独特的联想和奇妙的通感,巧妙地将视觉形象变成了嗅觉、触觉意象,遥不可及的月形月影变成了可闻可触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通过记叙一场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月的神秘与美好,赞扬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同时告诉人们:对光明、美好的事物,只要执着努力地追求,人人都能拥有。
主题归纳
1.
读句子,用“√”给下面的加彩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工作虽劳累(lèi
léi)辛苦,但他一直坚守岗位,最终取得了累(lèi
léi)累硕果。
(2)夕阳西下,袅(xiāo
niǎo)袅炊烟悄(qiǎo
qiāo)然飘荡在屋顶上,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晚饭了。吃完晚饭,我们都央求奶奶讲嫦(cháng
cáng)娥的故事。
(3)嫉(jí
jì)妒有时会让人迷失心智,承认和肯定别人的优秀也是一种修养。






2.
选择合适的字词填空。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
)(新鲜
新式),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2)月亮还在竹帘儿上(
)(升
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
新鲜

3.写出句中画线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近义词)(

(2)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反义词)(

(3)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近义词)(

争吵
光滑
失落
拓展空间
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