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007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007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5.词五首
学习目标
——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词的不同艺术风格和两大流派。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跨越时空,同古人心灵交融,理解古人的情思,学习他们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献身的传统精神和求真求美的创作态度。
名师讲析
【文章内容】
《望江南》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这是一首闺词,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了奇异的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现了作者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武陵春》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词作,真实地反映了她凄惨的生活处境和忧愁悲痛的情感。词人通过描写外部动作和神态,通过新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生动地再现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特意作的“壮词”,上片写军旅生活,下片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通过回忆从前威武的抗金阵容,抒写了渴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美好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
【文章结构】
词五首
豪迈 婉约
《江城子》
《破阵子》
《渔家傲》
家国之思 身世之感
第1课时
【重点解析】
例题 说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载”好在哪里
分析 赏析词句中用词的妙处时,首先从词的本义入手。若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发生变化,还要 考虑其引申义,同时还可以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以及作品的风格(婉约、豪放)入手,把握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解答 “载”的意思是“装载”,在这里作者将抽象的“愁”具体化了,以“载不动”写出了愁绪的浓重,反映了作者忧愁悲痛的思想情感。
总结 赏析词语的妙处,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考虑其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
【重点解析】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独倚望江楼( )
③斜晖脉脉水悠悠( )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 )
④燕然未勒归无计( )
⑤羌管悠悠霜满地( )
⑥左牵黄,右擎苍( )
⑦锦帽貂裘(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斜晖脉脉水悠悠( )
②千嶂里( )
③千骑卷平冈( )
④会挽雕弓如满月( )
3.请用“/”为下列诗句作恰当的节奏划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4.填空。
①《望江南》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②《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________ 朝文学家__________。
③《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________朝,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完成下列各题。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5.词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词中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女子心中的孤独和寂寞。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江南”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B.“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写出了女子在望江楼上欣赏景色的轻松闲适的心情。
C.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D.“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思妇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表面上是在写水,实际上也是暗喻女子的眼神,那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眼神。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词的上阙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那么诗中哪些句子能体现这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了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感慨。
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重在抒情,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B.“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塞下秋天天气寒冷,与他的家乡大不相同。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D.这首词风格是沉郁悲壮而不消沉,意境开阔雄浑,当属“婉约”一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狠。
11.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的上片能体现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13.选出对词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狩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了少年作者的狂气。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作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D.从风格而言,本文与温庭筠的《望江南》不同,是粗犷、豪放的。
第2课时
【重点解析】
例题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 在体会词的情感时,要结合词的内容,紧扣词的中心,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而关键语句主要是主旨句、情感句,如本词中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答 全词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总结 常析诗词情感时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课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也拟泛轻舟( )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 )
③载不动许多愁( )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 )
⑤弓如霹雳弦惊(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物是人非( )
②也拟泛轻舟( )
③八百里分麾下炙( )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
3.《武陵春》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号___________。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_朝爱国词人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作者利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浓重的哀愁。
6.词中作者创意出奇,将抽象的哀愁具体化,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
8.下片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词风由雄壮转为悲壮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写出了作者被削去官职后仍然十分羡慕军营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11.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思念),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指亡妻的坟墓)。
12.这两首词都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甲)词记述了密州出猎的盛况,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乙)词是悼念亡妻去世10周年所作,抒发了对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3.这首词的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那么词中提到梦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同样是写鬓发,(甲)词写到“鬓微霜,又何妨”,而(乙)词“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你能体会到它们的不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婉约派词人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乙)词中与这两句词意思一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词的情感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5 词五首
第1课时
1.①yǐ ②mò mò ③ sài ④lè ⑤qiānɡ ⑥ qínɡ ⑦qiú
2.①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②崇山峻岭
③一人一马称一骑 ④定将
3.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4.①唐 温庭筠 花间
②宋范仲淹
③宋 苏轼 子瞻 东坡
5.过尽千帆皆不是 6.独 7.B
8.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将军白发征夫泪 10.D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2.倾城
13.B
第2课时
1.①nǐ ②měnɡ ③zài ④huī ⑤xián
2.①景物依旧,人事已变 ②打算 ③军旗下面 ④了结,把事情做完
3.宋李清照 易安居士
4.南宋 辛弃疾幼安 稼轩
5.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抒发了作者由于“物是人非”而引起的凄楚、深沉而痛苦的情感。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可怜白发生
10.D
11.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12.想报效祖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深切的相思之苦,表达了对亡妻真挚深情
1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4.(甲)词写虽然已经鬓微霜,上了年纪,但并不妨碍自己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乙)词以哀伤的口吻,写自己与妻子分别十年后,人已衰老,生活穷困潦倒,更增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1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6.(甲)词豪迈奔放;(乙)词深沉痛苦。
粗犷一一一细腻
豪放一-一凄婉
《望江南》
《武陵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