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17 17: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18课 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
一、民族工业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洋务运动中,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拉开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
民族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到1894年已经有工业、企业170多家,最早办工厂的有商人、地主和官僚,也有一些出身底层的工匠和小商贩。
2、早期著名企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地点 创办人
发昌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1872年
上 海
1866年
广东南海
方举赞 孙英德
陈启沅
陈启沅从外国引进的缫丝设备
3、早期民族企业的主要特点
(1)主要以 等轻工业为主。
棉纺织、面粉、火柴、造纸、印刷
(2)主要分布在 等沿海地区。
上海、宁波、广州、天津
(3)多依附于 和 等。
外国资本
官僚势力
二、张謇的创业活动
1、张謇的创业活动
(1)思想主张:提出 和 是“富强之大本”,主张“ ”。
(2)创业活动:1899年,在通州创建 , 由此踏上“ ”的道路。
(3)历史地位:张謇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 之一,其创业活动是1895年以来 发展的一个缩影。
实业
教育
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
民族企业家
民族资本主义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16岁中秀才,32岁中举人,41岁中状元。考中状元后,他没有去当官,而是回到家乡,创办工厂,兴建学校,还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博物院。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后形成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曾担任民国初年的实业部长和农商总长等职,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大生纱厂大门
大生纱厂车间
2、民族工业的早期发展
(1)1895~1913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1922年出品的三星牙膏是我国民族工业生产的第一支牙膏。
1924年出品的亚浦耳灯泡是我国最早的国产灯泡。
1916年,账房先生出身的杨济川,开办了一家电器厂,以“中华民族更生”的意思取名为“华生”。
1924年,这家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种电风扇,取名“华生牌”,美国商人想用50万美金收购华生的牌子,遭到杨济川的断然拒绝。
华生电扇
火柴从前叫洋火,最初都是从外国进口。为了和洋火柴竞争,中国人自己生产火柴,火化上印的都是提倡国货的口号。
三、民营企业的萧条
2、抗战期间,大批 在战争中破产倒闭,国统区的民营企业在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下艰难维持。
1、南京国民政府首先从 和 两个方面对经济进行全面统制,使民营企业日渐萧条。
金融
重工业
民营企业
敌伪产业
美货
内战
金圆券
3、抗战胜利后,接收 弊病丛生、 泛滥与 的爆发,以及实行的 改革,更使民营企业山穷水尽。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货币。
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消耗了巨量财富,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和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一片混乱,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国民党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
金圆券
1948年上海5万元买根葱
1948年国共内战,各地金融通货膨胀厉害,当时中国金融中心上海物价一日数变,严重的时候5万元只能买把葱,钞票不够用面额越印越大,从百元纸钞最后居然变成50万大钞,让当时民众苦不堪言。
文史工作者王丰指出:「单车左边龙头,挂了一大串钞票,右边的龙头,也挂了一大串钞票,他心里盘算,左边这个钞票可以买烧饼,右边这个可以买油条,结果骑到烧饼油条店,发现今天价格又涨价了,两串钞票连烧饼都买不到,只好回头。
从当年的画面可以看得出,民众买东西必须用一捆一捆的钞票才够,由于钞票太多,出门购物必须带麻袋逛街,为此当时政府只能把钱印得越来越大,原来的壹佰元纸钞,最后居然变成五十万才够。
小结
一、民族工业的兴起
三、民营企业的萧条
二、民族工业的早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