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株洲市十九中 彭素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 上册
说课的内容
1.教材分析
5.教学评价
2.学情分析
3.教法学法
4.教学程序
光的反射
1、教材地位
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知识价值
能力价值
应用价值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通过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探究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一定生活经验。
学情分析
实验探究 学习
小组合作 学习
带问自主 学习
教法学法
学会 会学,融会贯通!
问题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指导自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说教学程序
(二)带问自学
(一)情境引入
(三)交流质疑
(四)反馈练习
(X)实验探究
问题驱动“ 4+X”教学模式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
(一)情境引入
教师演示魔术式实验,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及时提问学生: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1、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
2、什么是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4、光反射时是否有规律?我猜想可能是?我想知道怎样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
(二)带问自学
(三)交流质疑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展示能解决的问题。
O
N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A
B
i
r
光 反 射 中 的 名 词 解 释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接触点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
1.怎样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2.反射角跟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3.怎样把光线显示出来?
4.如果让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情况又该怎样呢?
5.光能沿原路返回吗?
……
(四)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三条线之间、两个角之间有何关系?
……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对称的?
3.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或可能不等)?
4.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
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
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可供选择的器材:激光笔 平面镜 量角器 硬纸板 蚊香 水和水槽
集体交流
完善:实验方案
注意: 验证每条猜想要做多次(3次)实验;以“从普遍现象中得规律”;协调好了分工,有专人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小组讨论
设计:验证猜想的具体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汇报交流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线共面)
(分居两侧)
(两角相等)
光的反射规律
得出结论
当光垂直入射时,反射光将怎样射出?
光能沿原路返回吗?
1.下列光现象中不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湖中的倒影
B.镜中的陶罐
C.手影
D.能看到书
2、要挖掘一口深井,为了解决光线太暗的问题,要把与水平面成30度角太阳光线引如井底,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放置平面镜才能达到目的?
3、自行车的尾灯起什么作用,为什么由许多相互垂直的反射面成?
基础性——应用性——探究性
在练习中
发现问题
(五)反馈练习
布置学生对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现象进行调查,调查玻璃幕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或危害?如何预防光污染?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作业设计
渗透STS教育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
两角相等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法线居中
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概念
重点、关键突出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问题驱动“4+X”的教学模式,情境引入以魔术式实验吸引学生,以问题驱动指导学生带问自学,在交流质疑中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以导学案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反馈练习中学以致用,收获成功的愉悦。
努力方向
探索更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