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课件( 2课时 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课件( 2课时 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23:1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3.桂花雨
第一课时
桂花
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经冬不凋。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走近作者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代表作品有《烟愁》《橘子红了》《细雨灯花落》等。
故乡
糕饼
欣赏
笨笨的
gāo
bǐng
姿态
一箩
外婆
浸在
luó

jìn
缠着
纷纷
杭州
童年
chán
háng
zhōu
笨笨的:课文里指姿态不美,但并没有贬义,在作者心里反而有憨态可掬的感觉。
浸:课文里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香气里似的。
纷纷:多而杂乱。
童年:儿童时期。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主要回忆了“我”童年时代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桂花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我”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心里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比怀念之情。
上下结构,上边的点要小、撇稍大、两笔要扁小,三横中间横最短、下横要长。
dǒng
lán
懂事
不懂
上下结构,上边是“波”,这个字注意不能写得太长,下方“女”的一横要平正舒展。
luó

箩筐
一箩
大饼
画饼充饥
gāo
bǐng
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右边不是“厘”。
jìn
chán
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捡拾
捡东西
chá
jiǎn
茶叶
奶茶
3.桂花雨
第二课时
桂花
懂得
糕饼
茶叶
故乡
外婆
浸在
缠着
捡拾
杭州
一箩
童年
欣赏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它的香,是无处不在的,沁入了左邻右舍的每一个角落,沁入了每一个人的肺腑,沁入了人们的生活。作者以“浸”写花香,化无形为有形,把整个身心融于桂花香气之中的幸福感受描绘得生动、传神。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是动作和语言描写。“抱”“摇”等动作和欢乐的叫喊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和快乐。作者将飘落的桂花看成是香甜的桂花雨,言语中充满了陶醉和喜欢之情。摇呀摇,摇出了欢笑,摇出了童趣,摇出了童年的美好回忆。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作者用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让我们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所以虽然是一样的桂花,情感却不一样,故乡的桂花里,有亲情,有乡情,有回忆。母亲的心思,全在这一句朴素的话里,“我”的思乡情,也在这句话里。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桂花雨”点名题目,“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课文记叙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摇花乐”和“桂花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比怀念之情。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
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
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
缤纷如雨
一年四季
香甜生活
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又忆故乡桂花情
充满欢乐
铭记心中
怀念童年
思念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