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梯形的认识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梯形的认识 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01 07: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页到42页内容.
二、数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梯形和等腰梯形特征的过程。
2.认识梯形,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特征。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的区别,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教学难点:知道梯形的特征,会画梯形的高。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
、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五.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观察交流,认识梯形
1.通过学生观察课本41页的图片
,交流各自发现了什么?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认识梯形。
2.出示学习目标
3.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引导观察,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买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第ニ环节: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借助手中的工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通过对比来发现梯形的特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层次汇报,集体总结概念。课件出示概念。学生齐读,找出关健词,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后学生再读。
3、教师板书画梯形,引导学生说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梯形部分名称并作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持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了解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清楚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环节: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等腰梯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实际操作来了解等腰梯形的特征。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的特征。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实际操作来了解等腰梯形的特征。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学习。
七、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找一找(课件出示闯关练习题)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活动,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増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八、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九课后作业:课本42页4题。
十.板书设计
梯形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底: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
腰: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高: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十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梯形及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等。对于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感性的认识。相对来说这一课教学内容较多,但实际教学时还是比较顺手的,因为有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作铺垫.教学时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梯形的特征。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紧扣教材中的问题进行,通过对比突出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在最后的数学中,有意安排了一些通过折、拼、剪等图形之间转换的操作活动,我想这对学生继续学习、探究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了方法上的帮助。整个过程也较流畅,学生学习起来也没有多少困难,通过画、拼等形式边做边学,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