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课件(2课时 16+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课件(2课时 16+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14:27:41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
四年级(上册)·
1.观潮
第二课时
读写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大堤
宽阔
笼罩
人山人海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余波
依旧
屹立
若隐若现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描写大潮到来之前的景象。
默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听到: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横贯江面的白线、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你看到了什么?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潮来时的景象是那么壮观,那么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大潮过后的景象。
恢复平静
句段精析
赏析:“那条白线”是指大潮。“逐渐拉长、变粗”写出了潮水形状的变化。“横贯”指大潮占满江面,迅速奔涌而过,说明潮水气势磅礡,来的速度很快。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赏析:这个句子,分号以前写浪潮的样子,分号以后写浪潮的声音,充分表现出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为这壮观的景象所震惊。
句段精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廓《忆钱塘》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
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谢谢观看!(共16张PPT)
1.观潮
第一课时
大家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
yán



áng

dùn

dǐng

fèi

我会认


我会认
guàn

hào

bēng

zhèn

shà



读一读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
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
白浪翻滚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课文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景象,以及________的盛况,赞美了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观潮
奇特
雄伟
壮观
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钱塘江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我会写
句段精析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句段精析
赏析:这句话讲人们站在高高的海塘大堤上,望着脚下看不见首尾的宽阔平静的钱塘江。先由高而低,再由近而远地观察。
因为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景物隐约可见,而近处的景物则在眼前高大屹立。要学习作者观潮时由上到下,由高到低,由近而远的观察顺序。
钱塘江流域名人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钱塘江流域涌现出科学家王充、文学家王国维、历史人物孙权、陈硕真、当代画家叶浅予、作家郁达夫、革命文艺家夏衍等。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尽显钱塘江山水的魅力。历代无数名人游历钱塘。
日积月累
弄潮儿一词,本是宋代钱塘江涨潮时,对“浮潮头而戏弄”者的昵称。弄潮儿指的就是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钱江潮闻名天下,弄潮儿勇搏激流、
拼搏进取的精神逐步演化出
“弄潮儿”精神。“竞奔不息,永立潮头”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钱塘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