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小鸟》
教材分析
这首乐曲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其中不时地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一部分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乐曲开始,首先由大提琴以较弱的力度,奏出了分解和弦式优美、柔和的旋律,好像是大森林的早晨,显得那么优美、安静。然后,第二段旋律向高音区发展,不时的穿插进长笛模仿小鸟的叫声,好像是小鸟刚刚醒来,情绪逐步明朗。接着弦乐和木管用强的力度再现第一段的旋律,把情绪推向高潮。好像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第二部分由四个小圆舞曲组成。
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共四个乐句,附点音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非常活泼。第一乐句同第二乐句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俏皮的儿童情趣。第一圆舞曲用木琴作为领奏乐器,发挥了木琴清脆、明亮的音色特点,使音乐独具特色。
第二圆舞曲节奏变的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弦乐演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优美的舞姿。
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尾声部分管弦齐鸣,乐队用强的力度全奏出热烈、欢快的旋律。中间夹杂着木管奏出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好像森林中的小鸟在欢快地竞相鸣叫,此起彼伏,把情绪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设计思路:
《森林与小鸟》这首乐曲由两个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其中不时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欣赏这首乐曲,能够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优美的情绪,并能联想到安静的森林与活泼的小鸟的不同形象,并能分辨四个圆舞曲,以及作品的音乐结构,最后还能哼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科目:音乐
授课类型:欣赏课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标:
1、能感受《森林与小鸟》欢快、优美的情绪,并能联想到安静的森林与活泼的小鸟的不同形象。
2、能分辨四个圆舞曲,以及作品的音乐结构。
3、能哼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
4、能树立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森林与小鸟》欢快、优美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分辨四个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播放音乐)
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评价语: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真会听音乐!)
教师总结:每段音乐被人们听到以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看看作曲家要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
出示森林图片。
师:嗯,森林的早晨怎么样?
生:很安静。
师:仔细听,一群什么可爱的小动物醒来了?(课件出示“与”)(播放第一圆舞曲音乐)
学生感受音乐回答。
学生回答出小鸟,评价语:你有一双能听懂音乐的耳朵!
如回答小鹿、小兔等:评价语:你感受到了乐曲的轻快、跳跃,很好。
(课件出示课题:森林与小鸟)
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欣赏这首由关筑声作曲的管弦乐合奏曲《森林与小鸟》,乐曲由四个圆舞曲组成。
(设计意图:谈话式的导入,并初听了引子部分,不仅使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氛围,还感受了森林早晨的寂静。)
三、
分段欣赏《森林与小鸟》
⑴第一圆舞曲
1、聆听
问题: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它的第一圆舞曲,也就是这首乐曲的A部分,听听这一圆舞曲好像表现了什么样的小鸟?
2、为乐曲取名。
3、用“啦”模唱。
师:请同学们随老师用“啦”模唱,再次感受这群欢快、(开心)的小鸟。
4、以“小鸟皮皮”的出现引导学生进行此段乐曲的学习。
师:咦,有一只小鸟怎么飞出来了?
【课件出示】【小鸟皮皮:同学们好,因为我很调皮,大家都叫我皮皮。调皮的我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那就听好了:】
第一题:第一圆舞曲在旋律、节奏、速度、节拍、情绪上有什么特点?链接课件
第二题:这段旋律演唱力度有变化吗?你们能按力度标记演唱吗?(链接课件)
第三题:你们能用声势动作随音乐进行拍击吗?(根据学生所提出的,分组确定方式。)
【课件出示】【小鸟皮皮: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这次没难住你们,我“皮皮”还会回来的。】
⑵第二圆舞曲
1、聆听、取名。
师:第一圆舞曲表现了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尽情地欢唱。那第二圆舞曲,也就是乐曲的B部分,又表现了怎样的小鸟呢?让我们快来感受一下吧。
(播放第二圆舞曲录音)
生:开心的小鸟。(板书)
2、引导学生感受在音区上与第一圆舞曲的区别。
师:是啊,就好像森林里所有的小鸟都来了,这时森林里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生:热闹。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老师唱第一圆舞曲的一、二小节,(老师范唱)老师再唱第二圆舞曲的一、二小节,(老师范唱)有答案了吗?
生:第一圆舞曲的音低,第二圆舞曲的音高。(老师同时解说学生回答的答案)
3、捻指处于高处进行声势练习。
师:对,音区变化了,第二圆舞曲的音变高了,好,现在我们用捻指放于高处,跟音乐动一动。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第二圆舞曲,让学生感受在音区上与第一圆舞曲的区别,并加上声势动作使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
⑶第三圆舞曲
1、聆听、取名
师:快乐、开心的小鸟们,现在啊,它们随着音乐在做什么呢?(播放音乐)
生:在翩翩起舞。
师:嗯,美。
师:那可以说成什么样的小鸟呢?
生:美丽的小鸟。(板书)
2、在旋律、节奏、速度、节拍、情绪上与第一圆舞曲做对比。
师:比起第一圆舞曲,现在的第三圆舞曲,也就是乐曲的C部分,它在旋律、节奏、速度、节拍、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出示图片)
生:(回答)
3、随音乐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
师:那谁会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请个别学生表演,后也随音乐动一动。)
师:那现在请所有同学随着音乐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模仿小鸟飞舞的动作,不仅感受了这段圆舞曲音乐的美,还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⑷第四圆舞曲
师:刚才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小鸟带着优美的舞姿,在漫天飞舞着,同学们,你们真棒,来,把掌声送给自己。是啊,越来越多的小鸟,它们都来了,它们欢呼着,尽情地跳着。(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第四圆舞曲,也就是这首乐曲的D部分,又表现了怎样的小鸟?
生:激动的小鸟。
师:是啊,它们激动的随着音乐狂欢呢。那在这段圆舞曲中出现了什么音乐记号?(出示乐谱)
生:波音记号
师:对,那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弹的这两句旋律,说一说波音记号对音乐情绪的表现有什么作用?(出示两段旋律)
生:使音乐情绪显得更加的轻快、活泼。
师:嗯,真棒,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种乐器,一个是串铃、一个是响板,用这两种乐器可以怎样给这段音乐伴奏呢?
学生发表意见。(尝试学生说出的不同伴奏方式)(可以选出一种方式大家一起伴奏)
(播放音乐,指导学生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第四圆舞曲,让学生再次巩固了波音记号,以及波音记号在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
四、完整欣赏《森林与小鸟》
【小鸟皮皮】同学们好,我又回来了!四个圆舞曲你们都欣赏感受了吧,现在我要出题,你们就接招吧!
第一题:请完整聆听乐曲,并在你们的这张纸上填入空缺的主题编号。(播放音乐,并课件出示:引子AB(
)CD(
)B(
)尾声)
生:(回答)引子AB(A)CD(
A)B(
A)尾声。
【小鸟皮皮】:嗯,真厉害,现在请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听到第一圆舞曲时随着音乐,做声势练习,听到第二圆舞曲时用捻指随音乐做声势动作,听到第三圆舞曲时做小鸟飞舞的动作,听到第四圆舞曲时随音乐伴奏。你们能行吗?
五、完整欣赏《森林与小鸟》
1.
小结: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这首《森林与小鸟》,那老师请你们思考:森林与小鸟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就上到这。
2.
师生再见。
板书:
《森林与小鸟》
(引子)
第一圆舞曲
第二圆舞曲
第三圆舞曲
第四圆舞曲
(尾声)
A
B
C
D
欢快的小鸟
开心的小鸟
美丽的小鸟
激动的小鸟
乐曲出现的顺序:引子AB(A)CD(
A)B(
A)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