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当仁,不让于师
中国古代关于师徒之间关系有许多表述,你能说说吗?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韩愈《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孔子在教育界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万世师表
作用:
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情况,使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
1、2、3则:
4、5、6、7、8则:
9、10、11、12、13则:
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一、
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选文1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才德,像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像日月,别人没法超过。即使有人想要自行断绝跟日月的关系,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选文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有才德?”
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出他的不智慧。说话是不可以不谨慎的!孔子的高不可企及的,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得到封邑而成为卿大夫,那他就像我们所说的:叫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人人敬爱他,很荣耀;死了让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根据第1、2章,
思考讨论:
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和挑拨的?
比喻
排比
比喻
对比
如拾shè级上天——不可及
他人:
仲尼:
子贡捍卫孔子
叔孙武孙
陈子禽
如丘陵—可逾
如日月—不可逾
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选文3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发觉得高远,越钻研越发觉得坚实深厚;往前看它时它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识、视野广博,用礼法规范来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已经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要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
对老师的高度评价
老师的教导方式
感叹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这则写了几个方面?
①孔子的道高远无边
②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
③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
弟子对孔子的评价:?
学识丰富、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无法超越
无限敬仰
弟子对孔子的感情:
1、2、3则
二、
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选文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朝着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谦虚有礼
执着好学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选文5
孔子非常重视仁,追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以仁为任
无所谦让
选文6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孔子说:“诸位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你们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让你们知道的。这就是孔丘啊。”?
心胸坦荡,光明磊落
选文7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到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怎么用宰牛刀呢?”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从先生那里听说,‘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使唤。”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跟他开个玩笑而已。”
知错能改,尊重学生
选文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他发誓说:“我假如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子路:
耿直忠厚
孔子怎么对待子路的不悦?
赌咒发誓
可爱直率
孔子去见南子,我们可以存而不论,只从我们看到的事实部分来说,子路对孔子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既然孔子去见了南子,就有做不正当事的可能。子路能当面指责老师可能的错误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也可见孔子为推行政见学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的精神,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
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三、
孔子对弟子的感情和评价
孔子眼中的优秀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选文9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才德啊!一竹筐饭,一瓢子水,住在狭窄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情感:
态度:
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反复:
对比:
评价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贤哉,回也”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赞美
对“德”的重视和推崇。
颜渊其人
好学——学而不已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惜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悟性高——举一反三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选文11
孔子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师生情谊的深重。
伯牛有疾:
痛惜
伯牛得了病,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伸手进去握着他的手说:“死亡,这是命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选文12、13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上天要了我的命!上天要了我的命!”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着他的人说:“您哀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样的人哀痛又为谁哀痛呢?”
颜渊之死:
绝望
为什么孔子在伯牛与颜渊死时表现的不太一样?
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
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
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孔子对弟子的感情和评价:
9、10、11、12、13则:
四、
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P14L5君子一言以为知
P14L6道之斯行
P15倒L1夫子矢之曰
?
P17L4鼓瑟希
P17L6莫春者
?
?
P15倒L1子路不说
P15L3抑为之不厌
通智,智慧
通导,引导
通誓,发誓
通稀,稀疏
?
通暮,晚
通悦,高兴
?
通餍,满足
二、特殊句式
判断句: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P14L2??
是丘也P15L6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P15L9
贤哉,回也!P16L1
?
?
?
?
被动句:
省略句: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16L6
地位低的人学了道就容易被使唤。
(语义被动)
比及三年,可使(之)有勇,且知方也。
主谓倒装:
回也,贤哉
以文博我,以礼约我。
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知识、视野广博,用礼这种规范来约束我
不吾知也!P16L4
?
?
?
?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P18L1
宾语前置:
知吾
非为夫人之恸而为谁
状语后置
仲尼岂贤于子乎?P14L4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P15L1
仲尼岂于子贤乎?
“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使动用法:
所谓立之所立P14L6
博我以文P15L1
可使足民P16倒L2
?
?
?
天丧予P17倒L1
意动用法: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P14L7
?
?
三、词类活用
立:使……立
博:使……广博
足:使……富足
丧:使……丧命
荣:感到荣耀
哀:感到悲哀
(一)名词作动词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闻弦歌之声。
端章甫
?
浴乎沂,风乎舞雩。
?
鼓瑟希
?
曾皙后
?
(二)形容词做名词
赤之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阶:搭阶梯。
弦歌:弹琴唱歌。
端:穿上礼服。
章甫:戴上礼帽
风:吹风
鼓:弹奏
后:走在后面
小:小相
大:大相
四、古今异义
无以为也!
古:
今:
多见其不知量也!
?
古:
今: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古:
今:
摄于大国之间。
古:
今:
因之以饥谨。
?
?
?
古:
今:
异乎三子者之撰。
古:
今:
用为此
认为
只,仅仅
数量多
不过
压抑,抑制
夹
统摄,摄制
继,接着
表示因果关系的原因
陈述
撰写
五、一词多义
?
及:夫子之不可及也。?
比及三年。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弥:仰之弥高
?
?
荠麦弥望
?
?
?
让:当仁,不让于师
?
?
?
公使让之
?
?
?
?
?
?
?
比得上
?赶得上
?
?等到
?
趁着
和
更加
充满
谦让
责备
如:如或知尔
?
?
?
如五六十
?
?
?
?
?
如会同
?
?
?
?
?
?
?
?
绝:
人虽欲自绝
?
?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
?
五、一词多义
?
连词,如果
?连词,或者
连词,或者
断绝
?
横渡
停止
隔绝的
【思考】
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生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开放式讨论)孔子作为教师,跟现在的教师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完全相同。孔子作为教师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从政教伦理方面引导后学。而现在的教师,其社会功能除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学生培养外,还要向后学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等。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因不满校方对学生的压制,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驱张运动”,险些被张干开除。建国后,张干的日子很不好过。毛泽东了解张干的情况后,致函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要他代为慰问,送些救济粮款,后来还请他到北京观礼。
周恩来少年时在沈阳东关模范读书期间,受到进步教师高盘之的较大影响。他常用的笔名“翔宇”就是高先生为他取的字。周恩来参加革命后不忘师恩,曾在延安答外国记者问时说:“少年时代我在沈阳读书,得山东高盘之先生教诲与鼓励,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
周恩来不忘师恩
毛泽东尊师
居里夫人单独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时她想起了中学时代在华沙教过她的一位法文老师。老师是巴黎人,一直渴望回巴黎看看,但没有钱来实现自己的心愿。成里夫人就从奖金中拿出钱,给自己的老师寄去了全部旅费,并把她接到自己在巴黎的家中,让她高高兴兴地住了很长时间,了却了一桩心愿。
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尊师重教,捐巨资兴办了汕头大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他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说,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将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火车站接各位老师。
——李嘉诚尊师
——居里夫人尊师
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们的敬爱,但他总把自己放在跟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从学识、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伟大!感受夫子的关爱!
课堂总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