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乡愁 同步培优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4课 乡愁 同步培优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10:25: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4课
乡愁
【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答案】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B.有误,“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的表述错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歌最后一节才由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所以B项不正确。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3.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答案】
2.A
3.“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4.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感情基调应该忧郁深沉。
【分析】
2.B“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C“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错。D项“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错。这三个选项都应改为“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故乡”一词内涵太窄。
3.考查诗歌中叠词的表达作用。其一,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抑扬顿挫、一唱三叹的旋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其二,反衬效果: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如此能强烈地抒发思乡情感。
4.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抒发了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二问,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把握。情深意切,忧郁深沉。答此题要读懂诗句内容,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5.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6.有人评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又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任选一点,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5.示例一:托物寓情(托物寄情),诗人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共鸣。
示例二:构思精巧,富有音韵美。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亲升华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统一中有变化,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回环往复,音韵和谐。
6.示例一:从不同的阶段和层次表现变化而浓重的的情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人的“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对应物上,随着对应物的改变,思想的愁绪越来越浓,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情感得到了升华,主题得到了深化。
示例二: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可感的形象。诗人别出心裁,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东西,将心中难以诉说的“愁”形象真切的表现出来。
【分析】
5.此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作答。作者采用了托物寓情的手法,把无形的乡愁比喻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或:诗歌构思精巧。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诗歌中四组形容词的叠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且起到了强调和渲染作用。语言虽淡,却满蕴深情。
6.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要结合具体的意象和诗歌主旨来回答。如:“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诗人为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形象而直观。或:“乡愁”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让人们感觉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7.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象之事?
8.“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9.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10.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案】
7.想象之事
8.故乡
9.游子的思乡之情。
10.船、山、天、岸
【分析】
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都是想象之事。作者把眼前的月亮比喻成小船,然后乘船越过万水千山回到故乡;故乡的花香夜暖,正是美丽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眷念之情。
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答出“你”的实指内容,就得理解好诗歌上下文语句的大意。从上文“故乡正是春天”来分析,“你”的实指就是“故乡”。
9.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作者写到了“新月”“万水千山”“花香”等意象,体现出故乡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但这些都是虚写的内容,是作者乘月亮船看到的,所以抒发了诗人留恋故乡,热爱故乡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10.考查韵脚。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本诗歌中的韵脚是“船”“山”“天”“岸”四个字。押“an”韵。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1.作者艾青,原名_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化的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1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
1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
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1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答案】
11.蒋海澄诗人大堰河散文自由
12.1940觉醒
13.E
14.D
【解析】
1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艾青有关的文学常识。
12.同样是文学常识的考核。考查写作背景。《树》写于1940年春天,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了。正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正给予我们全体人民一次洗礼,使他们的灵魂在战争中经受严酷的磨练,日益走向精神的觉醒。从这几句话中提取“1940”“觉醒”即可。
13.E项“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对这首诗赏析不当。应该运用的是象征的表现手法。艾青赋予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棵棵树以活生生的性格,以独具的眼光看到了“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的潜在的事实,把它们作为一个伟大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力量的象征。他的这种艺术的表现,使人们在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融入中,获得了一种诗意的快感并进而产生哲理的领悟。
14.D项“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本诗歌表现的就是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仍旧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或表现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我地下工作者面对刀丛团结一心、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也就是说表达情感的目标性很强。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乡音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故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曾经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5.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对故乡的态度转变过程,请简要概括。
16.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7.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划线的句子。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18.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5.儿时,诅咒发誓;脱离故乡,对故乡日益模糊;一场疾病,让“我”有了依恋,梦想着退休后回故乡安享田园生活;故乡要修水库变泽国,感到痛苦。
16.内容上:交待了自己“远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渐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形成对比。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17.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隔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18.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所以不希望离开。
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可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分析】
15.
本题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对故乡的态度转变过程,上学时,,但。可谁知,第②段“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第③段“……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乡音日益陌生”写故乡的苦涩让我产生离开的梦想,后来终于脱离故乡,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第④段“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第⑤段“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写一场疾病,让我对故乡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第⑥段“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第?段“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写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但故乡要修建水库,我只能在梦中去追寻故乡,思念故乡。
16.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从内容上看,第三段主要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的日渐淡忘,与后文第⑤段“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形成对比,突出对故乡的依恋与不舍。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承接上文第②段“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并引出下文的内容,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7.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无疑而问,不需回答,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隔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
18.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中描述,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结合前文我对故乡的态度转变过程,“我”在年轻时也想着逃离故乡,后来才对故乡有了难以割舍的依恋,由此可知,这是因为年轻人对故乡的情感不深,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希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有一番作为;而老人生于故乡,又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况且人老了不愿再折腾,所以希望稳定的生活,不愿离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9.整体感知全文,说一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2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采用______,在修辞上主要采用______,主要写出了______。
21.第④段写到:“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
22.冬季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23.用100个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景物,要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
【答案】
19.春天是鲜花的世界,她是妩媚的;夏天是浓阴的世界,她是丰腴的;秋天是红叶的世界,她是淖约的。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20.描写对比拟人香山冬日的特点
21.自豪,虽在冬季但它该怎么绿还怎么绿,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
22.有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的性格;由山的巍峨、松的傲岸体现出来的。
23.示例:春天来了,泉水汩汩地冒着泡泡,小草也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山坡上绿油油地,洁白的小羊羔像一团团棉花,在草原上撒欢,门前的柳树枝条软软地垂下了,并泛着绿色,田野里农民伯伯开始辛勤地耕作,春天为家乡带来了无限生机,我爱家乡的春天。
提示:可写草、花、天空、大地……在描写中揭示其特点即可。
【解析】
19.一问,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5段“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一句作为答案。二问,题干要求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可提取第2段的“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一句作为答案。
20.考查第③段表达方式的类型、修辞的类型和所表达的内容。一空,整个语段主要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出香山冬日景物的特点。二空,“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等句是明显的对比手法。“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拟人。三空,主要写出香山冬日的特点。突出了冬天香山独有的骨气。
21.一问,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中的“骄傲”在这里是自豪而言。答此题要读懂并分析好第4段的后半部分。二问,“骄傲”的原因可提取“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等句作答。答案就在问题的下文。
22.考查对文言要点的把握。冬季香山的性格,是通过对冬季香山景物的具体描写与其他三个季节相比烘托而出,即有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可分析“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一句。二问,由山的巍峨、松的傲岸体现出来的。这需要理解分析好第4、5段对山的描绘与对松的刻画。
23.题干要求描写一景物,要求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写景,重在描绘出景物的特征,也就是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写作时,要调动不同的感觉器官,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景物进行细腻而生动地刻画。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2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25.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26.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27.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8.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29.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24.坟墓
25.朴素;①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②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③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④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
26.①保护托尔斯泰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②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③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27.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但埋法普通,坟冢朴素,足见其人格之伟大,所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
28.①用坟冢的朴素衬托墓中人的人格之伟大。②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③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
29.前后照应,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
【解析】
24.考查本文的记叙线索。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提取“世间最美的坟墓”中的“坟墓”作为答案。全文都是围绕“坟墓”这一事物展开叙述的。
2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可提取“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中的“朴素”作为答案。二问,可提取第1段的“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第2段的“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这里的朴素禁锢住任何——种观赏的闲情”等句作为答案。
26.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主要在第2段中提取。如“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等句。读懂题干并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27.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概括。可提取关键句进行分析,如“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等句说明埋法普通,坟冢朴素。但墓中人是一个举世皆知的伟大的人,足见墓中(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
28.考查文章衬托的写法的使用。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地方很多,如托墓与一般人的墓对比(反衬托墓的朴素);无名墓冢与托尔斯泰伟大的名声对比反衬等,用拿破仑等人各具风格的坟墓衬托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也有正衬,如用人们的敬畏之情衬托墓中人的精神之伟大。
作用:通过这些对比性的抒情、议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读者也进一步体会到,为什么托墓给人印象最深刻,最感人。更使人感受到托墓逼人的朴素和托翁崇高的人格魅力。
29.考查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从结构上讲:开头的“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与结尾的“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属于首尾呼应。从表达方式上看:都运用了议论兼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句就是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混合使用的方法,如此能强化了表达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30.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联:【示例】陆岛有情
下联:【示例】两岸深深的乡心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了解这些常识,根据上联内容来对出下联即可。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分析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本题上联“海峡无阻”,可以对下联“陆岛有情”。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可以对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
31.填空。
(1)本诗作者是著名诗人___,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2)后来啊/______/我在外头/______
(3)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余光中
(2)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母亲在里头
(3)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详解】
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乡愁》是余光中所写的一首抒发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2)(3)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矮、坟墓、海峡”等字词容易写错。
32.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向?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于台湾逝世。请你在网上发帖对其表示哀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①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②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
(2)示例:陆岛有情
两岸深深乡心
(3)示例:一首《乡愁》,感动人心;这个冬,您携诗魂而去。我们不愁,因为,天国多了一位大诗人。
【分析】
【详解】
(1)此题考查诗歌意象的运用及仿写能力。根据题意,仿句要采用比喻修辞,且所选意象要能寄托乡情、乡愁。示例:乡愁是一轮弯弯的月亮,寄托着无数游子的思念。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对联一示例:华夏同根。对联二示例:两岸浓浓血缘。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解答时要有称呼,要表达祝贺、赞扬、崇敬之意。
示例:《乡愁》不朽,薪火永继;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一个流着中国人之血的一代诗人。您慢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4课
乡愁
【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3.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5.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6.有人评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又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任选一点,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7.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象之事?
8.“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9.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10.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11.作者艾青,原名______,现代著名_____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他的诗作运用______化的_____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1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_____。
1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
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1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乡音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故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曾经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5.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对故乡的态度转变过程,请简要概括。
16.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7.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划线的句子。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18.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宇。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9.整体感知全文,说一说春天、夏天、秋天的香山各有怎样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说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均用原文语句回答)
2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采用______,在修辞上主要采用______,主要写出了______。
21.第④段写到:“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骄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
22.冬季香山有着怎样的性格,这一性格是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23.用100个左右的文字描写一景物,要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时,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24.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25.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点的描写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26.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敬畏”之情的句子。
27.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8.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29.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30.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填空。
(1)本诗作者是著名诗人___,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
(2)后来啊/______/我在外头/______
(3)诗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向?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于台湾逝世。请你在网上发帖对其表示哀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