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七上7.3月球与月相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七上7.3月球与月相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2 20:45:53

文档简介

华师大七上7.3月球与月相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临海期末)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
B.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
D.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
2.(2021七下·台州期末)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宇航员可以做到的是(  )
A.放风筝 B.游泳 C.打雪仗 D.扔石头
3.(2021七下·台州期末) 2021年5月26日重磅天象之一“超级血月+红月亮+月全食”组团亮相。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
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B.当晚月球运行在日地之间
C.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 D.月食初亏于月面西缘
4.(2021七下·台州期末)今天是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立冬,晚上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5.(2021七下·上城期末)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当天的月相为(  )
A. B. C. D.
6.(2021七下·滨江期末)如图,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3年4月28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7.(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完成该活动的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8.(2021七下·拱墅期末)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B.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C.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
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9.(2021七下·吴兴期末)从地球上看,金星与月球相似,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1七下·嘉兴期末)2020年10月30日,夜空上演了“火星伴月”:红色的火星与皎洁的月亮近距离相互辉映、齐放光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星的体积比月球小 B.火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近
C.月球比火星亮是因能发光 D.该天是农历月的十五左右
11.(2021·嘉兴)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12.(2021·湖州)如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地球是不透明的
13.(2021·丽水)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在我国某些区域能观察到“超级红月亮”,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4.(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2020年4月8日,我国一些地区观察到了“超级月亮”景观,它还有个别致的名称叫“超级粉红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杭州地区昼夜等长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
C.“超级月亮”是由于当天月球体积变大了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
15.(2020·奉化模拟)如图为月球表面拍摄的地球照片,图中地球的相貌为一轮满地(类似于满月),则当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月相为(  )
A.满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新月
16.(2020·浙江模拟)“超级月亮(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刚好出现满月)”是近些年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天文现象。2020年“超级月亮”一共有四次,分别发生在2月9日、3月10日,4月8日和5月7日,其中,4月8日的这次还是年度“最大满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
B.满月这一天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C.月球上没有引力
D.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
17.(2020七下·杭州月考)月球经过C点后到达D点。有关月球在D点的这一天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一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B.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
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上半夜 D.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满月
18.(2020七下·温州月考)在月球上,下列活动宇航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直接观察陨石坑 B.背着沉重的宇航服跳跃前进
C.采集月球土壤样本 D.高声交谈
19.(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中,是满月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0.(2020·杭州模拟)如图是月球绕地运行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的圆缺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产生的
B.月球绕地球运动周期是365天
C.月球运行到c处,可能发生日食,当晚月相为满月
D.除夕夜,月球会运行到a处,月相为新月
二、填空题
21.(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0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携带从月海地区采集的1.731千克月球土壤样本。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着陆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原因是月球上
    。
(3)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位置。
22.(2021七下·越城期末)2021年5月26日晚,世界很多地区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的天文奇观。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2)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   
(3)这天的月相是   
23.(2021七下·吴兴期末)如图把大、小两个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视线上,并将小球由A 向B 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此时小球代表的是   。该实验模拟的是   过程。
24.(2021·上虞模拟)根据下图地、月、日的位置关系回答问题:
(1)请在虚框内画出此图所示的地、月、日三者位置时的月相图:    ;
(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的表面积将逐渐变   ;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上的环型山,你对他的观察有什么好的建议?   
25.(2021·嵊州模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
(1)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2)日全食出现的条件是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当晚的月相是   。
26.(2021·宁波模拟)2020年夏至日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一),遇上了本世纪最大的日环食。在宁波的小科同学利用家里的蒸笼片观测日食的过程,结果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看到了既有日食的像,又有圆形的光斑,也有大量的黑影。
(1)该晚的月相是   。
(2)黑影形成的原理是   。
(3)小科在地面上看到日食像的形状是“ ”,则他抬头看到天空中日食的形状应是 。
A. B. C. D.
27.(2021·龙港模拟)2020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十七,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
(2)拍摄照片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28.(2020七上·镇海期末)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 1 位置时的月相是   。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的   位置(填相应数字);此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是   (填日食或月食)
(2)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29.请将表格中月相变化规律补充完整:
月相 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 夜晚所 见形状 月出 时间 月落 时间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新月 或朔 初一 不可见 清晨 黄昏 ①
上弦月 初七、初八 ② ③ 半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满月 或望 十五、十六 ④ 黄昏 清晨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下弦月 廿二、廿三 ⑤ ⑥ 正午 ⑦
①   ;
30.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   凌日现象。
三、解答题
31.(2020七上·浙江期末)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乙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图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
(2)日食发生时,对应的月相必然是____。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32.在地球上看月亮时我们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但实际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   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3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34.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抛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四、实验探究题
35.小军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细沙的盘子、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 m(克) 体积V(厘米3) 下落高度(厘米) 坑的深度d(厘米)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填实验序号)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另外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36.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37.某同学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请回答: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
(2)下列因素: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②时间的不同;③月地距离的不同;④月球的大小,其中与日食的不同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是   (填序号)。
(3)观察日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球?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为月相。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解答】A、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A不符合题意;
B、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是下弦月,因此7月2日月球运行到d下弦月处附近,B符合题意;
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C不符合题意;
D、月球运行到c处,当晚月相为满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昼夜温差大,有环形山,根据月球上的特殊环境分析特点解答。
【解答】A、风筝是靠空气的升力放飞的,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不能在月球上放风筝,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水,因此宇航员无法游泳,B不符合题意;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月球上没有水蒸气,不会形成雪,因此不能在月球上打雪仗,C不符合题意;
D、扔石块克服的是物体的重力,月球重力比地球小一些,但在月球上可以扔石块,克服其重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
【解答】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十五,A不符合题意;
B、月全食地球处于三者之间,B不符合题意;
C、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因此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C符合题意;
D、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即日食始于西侧;月食进入地球的本影是从月球的东侧开始,月食是始于月球的东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7月1日为农历五月二十二,此时的月相为下弦月,即图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
【解答】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由于当天是农历初八,因此它的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上弦月的一半,即右边是亮的,下弦月的一半,即左边是亮的。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地球、土星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地球上看到土星类似于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上有凹凸不平的环形山。
【解答】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时,不能燃烧这些陨石,导致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于是形成了环形山了,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太阳光是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的,反射回的光线没有大气层的阻挡直接回到宇宙中去,不会进入我们的眼睛,因此人看不见,自然就成黑色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满月月相”时,太阳、金星、月球位置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结合图片分析。
【解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图中当金星位于甲处时,金星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故看到了圆圆的金星,在地球上可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因此此时金星位于图中甲,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每月农历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解答】A、火星的体积比月球大,A不符合题意;
B、火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远,B不符合题意;
C、月球不能发光,C不符合题意;
D、每月农历十五月相为满月,因此该天是农历月的十五左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
【解答】月食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因为造成月食的原因是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在月球表面的光芒,由于阳光的直线传播和地球不透明因素,造成所形成的的阴影,而这个阴影是呈弧形逐渐遮挡住太阳光的,比如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但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月球是球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相,图中的超级月亮是月相满月的时候,农历的十五、六;
2、一年中杭州昼夜等长的日子只有两个,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
3、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亮区是山脉和高地;
4、超级粉红月亮主要是由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其红色光部分进入了观察者的眼睛。
【解答】A、只有春分和秋分杭州地区是昼夜平分的,4月8日已过春分,未到秋分,不可能昼夜等长,A错误;
B、月球上有亮区和暗区,其中暗区是平原和盆地,说法正确,B正确;
C、月球体积是不变的,我们看到的月球圆缺变化,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光部分进入了人的眼睛,不同日期进入的部分有变化。所以不是月球变大了,C错误;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不是反射,是大气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光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亮的部分形状(月相)有不一样。满月时,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直线,根据太阳光没有照耀的一面即是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黑暗面。
【解答】月球表面拍到地球是满月,说明地月日在同一条直线上,因为太阳很大,月球在中间,那么由月球上看地球是太阳光能够照亮地球,因此是满月。在地球上看月亮,由于太阳光能够照到月亮的一面,但是月球的另一面无法照到,而地月日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是新月。
故答案为:D
16.【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月球的相关知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解答】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太阳系的八大 行星之一 。故A错误。
B、满月这一天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有引力。故C错误。
D、月球不存在大气层,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A、这一天的月相为下弦月,A不符合题意;
B、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B符合题意;
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后半夜,C不符合题意;
D: 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新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但有陨石坑,月球上的土壤很珍贵。
【解答】 因为月球上的重力小、没有空气,所以可以背着沉重的宇航服跳跃前进,月球上有陨石坑,也有土壤,因此可以采集土壤,或者直接观察陨石坑,但是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此不能高声交谈。
故答案为:D
19.【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从字面上看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意象的组合,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体会诗句中描绘的月相。
【解答】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句解释: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故诗词描述的月相为满月,A符合题意。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解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诗句中半夜的月亮落下指的是上弦月,B不符合题意。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句解释: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月亮是黑的,说明是新月,C不符合题意。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每月初三月相为娥眉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答案】D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月亮本身不发光,同一时刻有半个月球被照亮,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能看到月球亮的部分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
2、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为29.53天;
3、日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是月球在中间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的阴影内能看到日食,此时应是初一,月相为新月;
4、农历月时,月相有规律的变化,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每个月周而复始的变化。
【解答】A、月相是地球上每天能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不同,太阳并没有挡住太阳光,A错误;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29.53天,B错误;
C、满月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有可能挡住射向月球的光而使月球处于地球的阴影中,出现月食现象,C错误;
D、除夕夜是农历三十,是新月,月球会运行到a处,D正确。
故选D
21.【答案】(1)环形山
(2)没有空气
(3)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环形山,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人们观察到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解答】(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2)着陆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降落伞是一种空气阻力伞,月球上没有空气就不能太使用降落伞。
(3)每月初一月相是新月,2020年12月17日为(农历十一月初三) ,因此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d位置,即新月与上弦月之间的位置。
故答案为:(1)环形山(2)没有空气(3)d
22.【答案】(1)A
(2)④①②③
(3)满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解答】(1)月全食的成因很简单,即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形成月全食,A符合题意。
(2)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圣光、复圆五个阶段。因此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3)这天的月相是满月。
故答案为:(1)A(2)④①②③(3)满月
23.【答案】月球;日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解答】由图甲可以看出小球从A向B移动的过程中,太阳进入人眼睛的光线会被遮挡,出现人们只看到部分太阳到完全看不到太阳再到只看到部分太阳的现象,该实验模拟的天文现象是日食过程,小球代表的是月球。
故答案为:月球;日食
24.【答案】(1)
(2)变小
(3)他最好在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晚上进行观察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1)根据地、月、日所处位置作出月相图。
(2)农历十五、十六为满月,满月观察月亮较清晰。
【解答】(1)根据题干中地、月、日三者位置情况,作图如下:
(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的表面积将逐渐变小。
(3)由于农历十五或十六是满月,因此此时观察月亮最适宜。
故答案为:(1)(2)变小(3)他最好在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晚上进行观察
25.【答案】(1)环形山密布
(2)新月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图中显示的月球表面的主要特征是环形山密布;
(2)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时,月相是新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密布;(2)新月。
26.【答案】(1)新月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解答】(1)农历初一的月相是新月;
(2)日食的阴影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地面上看到的日食像的形成是光的反射,所以像与物对称,即A正确;
故答案为:(1)新月;(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A。
27.【答案】(1)环形山(月坑)
(2)空气 (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削弱作用,白天温度很高;夜晚也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温度就降得很低,昼夜温差很大。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解答】(1)月球不像地球一样有大气的保护,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时,不能燃烧这些陨石,因此在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就形成了这些的环形山了,因此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月坑)。
(2)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太阳光是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的,反射回的光线没有大气层的阻挡直接回到宇宙中去,不会进入我们眼睛,因此我们看不见,看不见自然就是黑色的了。
故答案为:(1)环形山(月坑)(2)空气(大气)
28.【答案】(1)新月;3;月食
(2)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不发光的月球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是日食。月食的发生是因为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月面上的阴影就是地球的影子。1位置月相为新月,2位置月相为上弦月,3位置月相为满月,4位置月相为下弦月。
(2)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月球表面有许多陨石坑。
【解答】(1)月球在图中1位置,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月球在中间,因此此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的位置3;此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是月食。
(2)地球有大气层,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就会摩擦燃烧,小的陨石等到撞击到地面时已经烧尽了。大一点的陨石经过大气层也会被摩擦燃烧得很小了,撞击地面威力很小,而月球上是没有大气层的,陨石来临,毫无阻挡,直接撞上去了,陨石坑数量自然也就多了。
故答案为:(1)新月;3;满月(2)大气
29.【答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③ ; 正午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⑥ ; 半夜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过程是从缺到圆,又从圆到缺。
【解答】新月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上弦月的月相为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为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半夜月面朝东,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故答案为: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③ ; 正午 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⑥ ; 半夜 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30.【答案】水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指地金星和太阳处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解答】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水星凌日现象。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故答案为:水星
31.【答案】(1)甲;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的中间
(2)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发生在初一,月相新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月球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挡住,在地球上产生阴影,当人处于阴影区中时能看到日食现象;
【解答】(1)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所以图甲表示的是日食,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的中间;
(2)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的中间,此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月相为新月,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甲 (2)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的中间 (3)A
32.【答案】(1)1(或一)
(2)不能
(3)相同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小实验模拟月球绕地球的情况。
【解答】(1)由图示可以发现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1圈。
(2)由于地球在自转,月球也在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月球绕地球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而月球公转的周期为27.32天,因此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不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1)1(或一)(2)不能(3)相同
33.【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34.【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在月球形成过程中有外来星球与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中激射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不断吸引形成了一个新的天体,即月球;根据对月球的了解可回答月球表面的月坑。
【解答】(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克服摩擦做功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碰撞说;环形山(月坑)。
35.【答案】(1)下落高度
(2)3、6、7
(3)越浅
(4)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可知,可通过实验中控制了什么条件不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研究的因素,再由现象可得出与这一因素的关系;
(2)要得出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需要选取的实验控制了流星的质量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序号;
(3)选取表格中,流星体积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数据,根据现象可得出结论;
(4)月坑的深度涉及下落的流星体和月面,表格中研究了流星的不同条件,还可能与月面的松实等条件有关。
【解答】(1)在1、2、3三组数据中,控制了质量相同,体积相同,下落高度不同,所以在研究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得到的现象是下落高度越高,坑的深度越深,所以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有关;
(2)要得到“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需要设计的实验是控制流星质量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符合条件的是3、6、7;
(3)要得出结论“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需要控制流星的体积不同,而使其它因素相同,可选取实验序号3、4、5的实验,现象是流星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
(4)月坑的深度除了与流星有关,还与月面有关,所以可提出的猜想是: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下落高度;(2)3、6、7;(3)越浅;(4)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
36.【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模型第一个图形中有一个较大的天体撞向地球,与之后的2、3混沌的样子,到最后出现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图形,可确定是哪种假说;
(2)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主要是小天体的撞击形成的,也有是古老的火山喷发留下的。
【解答】(1)由分析可知,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碰撞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1)碰撞说;(2)环形山
37.【答案】(1)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
(2)①、③
(3)不能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的形成原理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食有三种类型,日全食(太阳全部被遮住)、日偏食(太阳部分被遮住)、日环食(太阳中间部分被遮住)。根据图中小球位置的变化,被遮掩的部分会发生变化,据此可确定类型;
(2)由图中模型可知,小球的远近与全食与环食有关,小球在1、3位置的变化被遮掩的部分会发生变化,据此可确定日食的不同类型与什么有关;
(3)我们能看到月球是因为月球反射的太阳光进入地球上观察者的眼睛,根据日食时三球的位置可判断能否观察到。
【解答】(1)在图中位置时,人能观察到大球的一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被遮住了,所以日食类型是日环食;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看到的环形部分越来越小,直到看不到,可以观察到日全食;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日偏食;
(2)当小球靠近观察者时,日环食变成了日全食,当小球1、3运动时,大球的一部分被遮掩出现了日偏食,所以日食类型与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③月地距离的不同,有关;
(3)日食出现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背对太阳的一侧朝向地球,所以不能观察到月球。
故答案为:(1)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2)①、③;(3)不能
1 / 1华师大七上7.3月球与月相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下·临海期末)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
B.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
D.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为月相。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解答】A、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A不符合题意;
B、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是下弦月,因此7月2日月球运行到d下弦月处附近,B符合题意;
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C不符合题意;
D、月球运行到c处,当晚月相为满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1七下·台州期末)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宇航员可以做到的是(  )
A.放风筝 B.游泳 C.打雪仗 D.扔石头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昼夜温差大,有环形山,根据月球上的特殊环境分析特点解答。
【解答】A、风筝是靠空气的升力放飞的,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不能在月球上放风筝,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水,因此宇航员无法游泳,B不符合题意;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月球上没有水蒸气,不会形成雪,因此不能在月球上打雪仗,C不符合题意;
D、扔石块克服的是物体的重力,月球重力比地球小一些,但在月球上可以扔石块,克服其重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1七下·台州期末) 2021年5月26日重磅天象之一“超级血月+红月亮+月全食”组团亮相。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
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B.当晚月球运行在日地之间
C.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 D.月食初亏于月面西缘
【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
【解答】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十五,A不符合题意;
B、月全食地球处于三者之间,B不符合题意;
C、地球绕着太阳运转,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在背对太阳的方向会产生一条地球的影子,当月球进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将看到月全食或月偏食现象,因此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C符合题意;
D、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即日食始于西侧;月食进入地球的本影是从月球的东侧开始,月食是始于月球的东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1七下·台州期末)今天是7月1日(农历五月二十二)立冬,晚上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7月1日为农历五月二十二,此时的月相为下弦月,即图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2021七下·上城期末)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当天的月相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
【解答】2021年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八)神舟十二号发射,由于当天是农历初八,因此它的月相是上弦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1七下·滨江期末)如图,土星是太阳系的第二大行星,2013年4月28日发生了土星“冲日”现象。所谓“冲日”是指位于地球轨道外侧的大行星和地球运行到与太阳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大行星和太阳之间。在“冲日”期间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土星,则看到的土星“星相”类似于(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上弦月的一半,即右边是亮的,下弦月的一半,即左边是亮的。
【解答】由图可知,太阳、地球、土星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地球上看到土星类似于满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1七下·杭州期末)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完成该活动的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运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过程。
【解答】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该小球模拟月球,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不符合题意;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并不会随之转动,B符合题意;
C、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亮面的方向是怎样的,并且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该方法也能形象模拟月相的变化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1七下·拱墅期末)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B.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C.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
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上有凹凸不平的环形山。
【解答】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时,不能燃烧这些陨石,导致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于是形成了环形山了,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太阳光是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的,反射回的光线没有大气层的阻挡直接回到宇宙中去,不会进入我们的眼睛,因此人看不见,自然就成黑色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1七下·吴兴期末)从地球上看,金星与月球相似,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研究人员利用仪器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满月月相”时,太阳、金星、月球位置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结合图片分析。
【解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图中当金星位于甲处时,金星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故看到了圆圆的金星,在地球上可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因此此时金星位于图中甲,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1七下·嘉兴期末)2020年10月30日,夜空上演了“火星伴月”:红色的火星与皎洁的月亮近距离相互辉映、齐放光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星的体积比月球小 B.火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近
C.月球比火星亮是因能发光 D.该天是农历月的十五左右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每月农历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解答】A、火星的体积比月球大,A不符合题意;
B、火星比月球距离地球远,B不符合题意;
C、月球不能发光,C不符合题意;
D、每月农历十五月相为满月,因此该天是农历月的十五左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1·嘉兴)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
A.黄昏,上弦月 B.清晨,上弦月
C.黄昏,下弦月 D.清晨,下弦月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1·湖州)如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地球是不透明的
【答案】C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是月亮绕地球公转过程中,部分被地球本影遮住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
【解答】月食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因为造成月食的原因是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的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在月球表面的光芒,由于阳光的直线传播和地球不透明因素,造成所形成的的阴影,而这个阴影是呈弧形逐渐遮挡住太阳光的,比如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但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月球是球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1·丽水)2021年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五),在我国某些区域能观察到“超级红月亮”,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4.(2020·西湖模拟)如图所示,2020年4月8日,我国一些地区观察到了“超级月亮”景观,它还有个别致的名称叫“超级粉红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杭州地区昼夜等长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
C.“超级月亮”是由于当天月球体积变大了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
【答案】B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是月相,图中的超级月亮是月相满月的时候,农历的十五、六;
2、一年中杭州昼夜等长的日子只有两个,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
3、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和盆地,亮区是山脉和高地;
4、超级粉红月亮主要是由于月球反射的太阳光在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其红色光部分进入了观察者的眼睛。
【解答】A、只有春分和秋分杭州地区是昼夜平分的,4月8日已过春分,未到秋分,不可能昼夜等长,A错误;
B、月球上有亮区和暗区,其中暗区是平原和盆地,说法正确,B正确;
C、月球体积是不变的,我们看到的月球圆缺变化,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光部分进入了人的眼睛,不同日期进入的部分有变化。所以不是月球变大了,C错误;
D、“超级粉红月亮”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月球的大气层反射粉色的光,不是反射,是大气的折射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5.(2020·奉化模拟)如图为月球表面拍摄的地球照片,图中地球的相貌为一轮满地(类似于满月),则当天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月相为(  )
A.满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新月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光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亮的部分形状(月相)有不一样。满月时,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直线,根据太阳光没有照耀的一面即是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的黑暗面。
【解答】月球表面拍到地球是满月,说明地月日在同一条直线上,因为太阳很大,月球在中间,那么由月球上看地球是太阳光能够照亮地球,因此是满月。在地球上看月亮,由于太阳光能够照到月亮的一面,但是月球的另一面无法照到,而地月日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是新月。
故答案为:D
16.(2020·浙江模拟)“超级月亮(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刚好出现满月)”是近些年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天文现象。2020年“超级月亮”一共有四次,分别发生在2月9日、3月10日,4月8日和5月7日,其中,4月8日的这次还是年度“最大满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
B.满月这一天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C.月球上没有引力
D.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月球的相关知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解答】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太阳系的八大 行星之一 。故A错误。
B、满月这一天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有引力。故C错误。
D、月球不存在大气层,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2020七下·杭州月考)月球经过C点后到达D点。有关月球在D点的这一天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这一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B.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
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上半夜 D.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满月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解答】A、这一天的月相为下弦月,A不符合题意;
B、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B符合题意;
C、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后半夜,C不符合题意;
D: 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新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2020七下·温州月考)在月球上,下列活动宇航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直接观察陨石坑 B.背着沉重的宇航服跳跃前进
C.采集月球土壤样本 D.高声交谈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但有陨石坑,月球上的土壤很珍贵。
【解答】 因为月球上的重力小、没有空气,所以可以背着沉重的宇航服跳跃前进,月球上有陨石坑,也有土壤,因此可以采集土壤,或者直接观察陨石坑,但是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此不能高声交谈。
故答案为:D
19.(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中,是满月的是(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从字面上看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意象的组合,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体会诗句中描绘的月相。
【解答】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句解释: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故诗词描述的月相为满月,A符合题意。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解释: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诗句中半夜的月亮落下指的是上弦月,B不符合题意。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句解释: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月亮是黑的,说明是新月,C不符合题意。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每月初三月相为娥眉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020·杭州模拟)如图是月球绕地运行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的圆缺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产生的
B.月球绕地球运动周期是365天
C.月球运行到c处,可能发生日食,当晚月相为满月
D.除夕夜,月球会运行到a处,月相为新月
【答案】D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月亮本身不发光,同一时刻有半个月球被照亮,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能看到月球亮的部分不断变化,形成了月相;
2、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为29.53天;
3、日食时,日、地、月三者位置是月球在中间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的阴影内能看到日食,此时应是初一,月相为新月;
4、农历月时,月相有规律的变化,初一新月,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廿二、三下弦月,每个月周而复始的变化。
【解答】A、月相是地球上每天能看到的月亮被照亮部分不同,太阳并没有挡住太阳光,A错误;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是29.53天,B错误;
C、满月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有可能挡住射向月球的光而使月球处于地球的阴影中,出现月食现象,C错误;
D、除夕夜是农历三十,是新月,月球会运行到a处,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1.(2021七下·新昌期末)2020年12月17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携带从月海地区采集的1.731千克月球土壤样本。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即月坑。
(2)着陆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原因是月球上
    。
(3)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位置。
【答案】(1)环形山
(2)没有空气
(3)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环形山,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人们观察到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解答】(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2)着陆器在向月面降落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打开降落伞的方法来减小下落的速度,降落伞是一种空气阻力伞,月球上没有空气就不能太使用降落伞。
(3)每月初一月相是新月,2020年12月17日为(农历十一月初三) ,因此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甲中的d位置,即新月与上弦月之间的位置。
故答案为:(1)环形山(2)没有空气(3)d
22.(2021七下·越城期末)2021年5月26日晚,世界很多地区都观察到罕见的“月全食+超级月亮”的天文奇观。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在这一天三个星球间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2)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   
(3)这天的月相是   
【答案】(1)A
(2)④①②③
(3)满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
【解答】(1)月全食的成因很简单,即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形成月全食,A符合题意。
(2)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圣光、复圆五个阶段。因此月全食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②③
(3)这天的月相是满月。
故答案为:(1)A(2)④①②③(3)满月
23.(2021七下·吴兴期末)如图把大、小两个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视线上,并将小球由A 向B 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此时小球代表的是   。该实验模拟的是   过程。
【答案】月球;日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解答】由图甲可以看出小球从A向B移动的过程中,太阳进入人眼睛的光线会被遮挡,出现人们只看到部分太阳到完全看不到太阳再到只看到部分太阳的现象,该实验模拟的天文现象是日食过程,小球代表的是月球。
故答案为:月球;日食
24.(2021·上虞模拟)根据下图地、月、日的位置关系回答问题:
(1)请在虚框内画出此图所示的地、月、日三者位置时的月相图:    ;
(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的表面积将逐渐变   ;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上的环型山,你对他的观察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案】(1)
(2)变小
(3)他最好在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晚上进行观察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
【解析】【分析】(1)根据地、月、日所处位置作出月相图。
(2)农历十五、十六为满月,满月观察月亮较清晰。
【解答】(1)根据题干中地、月、日三者位置情况,作图如下:
(2)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的表面积将逐渐变小。
(3)由于农历十五或十六是满月,因此此时观察月亮最适宜。
故答案为:(1)(2)变小(3)他最好在农历十五或十六的晚上进行观察
25.(2021·嵊州模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
(1)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2)日全食出现的条件是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当晚的月相是   。
【答案】(1)环形山密布
(2)新月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1)图中显示的月球表面的主要特征是环形山密布;
(2)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时,月相是新月;
故答案为:(1)环形山密布;(2)新月。
26.(2021·宁波模拟)2020年夏至日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一),遇上了本世纪最大的日环食。在宁波的小科同学利用家里的蒸笼片观测日食的过程,结果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看到了既有日食的像,又有圆形的光斑,也有大量的黑影。
(1)该晚的月相是   。
(2)黑影形成的原理是   。
(3)小科在地面上看到日食像的形状是“ ”,则他抬头看到天空中日食的形状应是 。
A. B. C. D.
【答案】(1)新月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解答】(1)农历初一的月相是新月;
(2)日食的阴影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地面上看到的日食像的形成是光的反射,所以像与物对称,即A正确;
故答案为:(1)新月;(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A。
27.(2021·龙港模拟)2020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十七,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1)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
(2)拍摄照片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答案】(1)环形山(月坑)
(2)空气 (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削弱作用,白天温度很高;夜晚也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温度就降得很低,昼夜温差很大。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
【解答】(1)月球不像地球一样有大气的保护,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时,不能燃烧这些陨石,因此在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就形成了这些的环形山了,因此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月坑)。
(2)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太阳光是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的,反射回的光线没有大气层的阻挡直接回到宇宙中去,不会进入我们眼睛,因此我们看不见,看不见自然就是黑色的了。
故答案为:(1)环形山(月坑)(2)空气(大气)
28.(2020七上·镇海期末)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月球在图中 1 位置时的月相是   。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的   位置(填相应数字);此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是   (填日食或月食)
(2)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答案】(1)新月;3;月食
(2)大气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当不发光的月球转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是日食。月食的发生是因为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月面上的阴影就是地球的影子。1位置月相为新月,2位置月相为上弦月,3位置月相为满月,4位置月相为下弦月。
(2)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月球表面有许多陨石坑。
【解答】(1)月球在图中1位置,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月球在中间,因此此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的位置3;此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是月食。
(2)地球有大气层,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就会摩擦燃烧,小的陨石等到撞击到地面时已经烧尽了。大一点的陨石经过大气层也会被摩擦燃烧得很小了,撞击地面威力很小,而月球上是没有大气层的,陨石来临,毫无阻挡,直接撞上去了,陨石坑数量自然也就多了。
故答案为:(1)新月;3;满月(2)大气
29.请将表格中月相变化规律补充完整:
月相 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 夜晚所 见形状 月出 时间 月落 时间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新月 或朔 初一 不可见 清晨 黄昏 ①
上弦月 初七、初八 ② ③ 半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满月 或望 十五、十六 ④ 黄昏 清晨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下弦月 廿二、廿三 ⑤ ⑥ 正午 ⑦
①   ;
【答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③ ; 正午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⑥ ; 半夜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过程是从缺到圆,又从圆到缺。
【解答】新月时,日、地、月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上弦月的月相为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为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半夜月面朝东,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故答案为: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② ;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③ ; 正午 ④ ;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⑤ ;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⑥ ; 半夜 ⑦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30.金星位于日、地之间,地球上可看到金星从太阳的圆面上通过,这种天文奇观称为“金星凌日”。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   凌日现象。
【答案】水星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指地金星和太阳处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解答】在地球上还能观看到八大行星中除金星外的水星凌日现象。只有水星处于轨道上的这两个交点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
故答案为:水星
三、解答题
31.(2020七上·浙江期末)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乙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图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
(2)日食发生时,对应的月相必然是____。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1)甲;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的中间
(2)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日食发生在初一,月相新月,此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月球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挡住,在地球上产生阴影,当人处于阴影区中时能看到日食现象;
【解答】(1)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所以图甲表示的是日食,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的中间;
(2)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的中间,此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月相为新月,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甲 (2)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在日、地的中间 (3)A
32.在地球上看月亮时我们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但实际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   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答案】(1)1(或一)
(2)不能
(3)相同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小实验模拟月球绕地球的情况。
【解答】(1)由图示可以发现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1圈。
(2)由于地球在自转,月球也在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月球绕地球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而月球公转的周期为27.32天,因此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不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1)1(或一)(2)不能(3)相同
3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34.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抛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在月球形成过程中有外来星球与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中激射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不断吸引形成了一个新的天体,即月球;根据对月球的了解可回答月球表面的月坑。
【解答】(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克服摩擦做功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碰撞说;环形山(月坑)。
四、实验探究题
35.小军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细沙的盘子、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 m(克) 体积V(厘米3) 下落高度(厘米) 坑的深度d(厘米)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填实验序号)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另外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答案】(1)下落高度
(2)3、6、7
(3)越浅
(4)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可知,可通过实验中控制了什么条件不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研究的因素,再由现象可得出与这一因素的关系;
(2)要得出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需要选取的实验控制了流星的质量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序号;
(3)选取表格中,流星体积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数据,根据现象可得出结论;
(4)月坑的深度涉及下落的流星体和月面,表格中研究了流星的不同条件,还可能与月面的松实等条件有关。
【解答】(1)在1、2、3三组数据中,控制了质量相同,体积相同,下落高度不同,所以在研究与下落高度的关系,得到的现象是下落高度越高,坑的深度越深,所以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有关;
(2)要得到“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需要设计的实验是控制流星质量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符合条件的是3、6、7;
(3)要得出结论“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需要控制流星的体积不同,而使其它因素相同,可选取实验序号3、4、5的实验,现象是流星体积越大,坑的深度越浅;
(4)月坑的深度除了与流星有关,还与月面有关,所以可提出的猜想是: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
故答案为:(1)下落高度;(2)3、6、7;(3)越浅;(4)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
36.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根据模型第一个图形中有一个较大的天体撞向地球,与之后的2、3混沌的样子,到最后出现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图形,可确定是哪种假说;
(2)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主要是小天体的撞击形成的,也有是古老的火山喷发留下的。
【解答】(1)由分析可知,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碰撞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1)碰撞说;(2)环形山
37.某同学在模拟日食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请回答:
(1)此时,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   。
(2)下列因素: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②时间的不同;③月地距离的不同;④月球的大小,其中与日食的不同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是   (填序号)。
(3)观察日食时,能否观察到月球?   。
【答案】(1)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
(2)①、③
(3)不能
【知识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1)日食的形成原理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日食有三种类型,日全食(太阳全部被遮住)、日偏食(太阳部分被遮住)、日环食(太阳中间部分被遮住)。根据图中小球位置的变化,被遮掩的部分会发生变化,据此可确定类型;
(2)由图中模型可知,小球的远近与全食与环食有关,小球在1、3位置的变化被遮掩的部分会发生变化,据此可确定日食的不同类型与什么有关;
(3)我们能看到月球是因为月球反射的太阳光进入地球上观察者的眼睛,根据日食时三球的位置可判断能否观察到。
【解答】(1)在图中位置时,人能观察到大球的一部分,其中中间的部分被遮住了,所以日食类型是日环食;当小球沿着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看到的环形部分越来越小,直到看不到,可以观察到日全食;当小球沿着①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日偏食;
(2)当小球靠近观察者时,日环食变成了日全食,当小球1、3运动时,大球的一部分被遮掩出现了日偏食,所以日食类型与①观测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③月地距离的不同,有关;
(3)日食出现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背对太阳的一侧朝向地球,所以不能观察到月球。
故答案为:(1)日环食、日全食、日偏食;(2)①、③;(3)不能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