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对《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人们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她真是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现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才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
?
?
)
A.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D.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刘兄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3)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
A.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申报遗产项目是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成为世界遗产进行考核的标准。该标准和考核审批过程非常严格。一处遗产需要满足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录入世界遗产。以下是判断自然遗产的基准:
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与美学重要性的自然现象或地区;
代表生命进化的纪录、重要且持续的地质发展过程、具有意义的地形学或地文学特色等的地球历史主要发展阶段的显著例子;
在陆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的演化与发展上,代表持续进行中的生态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显著例子;
拥有最重要及显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包含从保育或科学的角度来看,符合普世价值的濒临绝种动物种。
(摘编自《世界遗产评价标准》,《文汇报》2019年7月3日)
材料二:
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这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包含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岸带及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演替,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含16个申报点,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硕果,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凸显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此次申遗的成功,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创新典范。
(摘编自郑晋鸣《鹤舞鹿鸣,人与自然美美与共》,《光明日报》2019年7月7日)
材料三:
申遗成功,是荣耀,也是挑战。“过去50年内,黄(渤)海湿地面积缩小约三分之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水污染,工业发展下的城市扩张,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过度捕捞造成的物种数量锐减等,都成为影响遗产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坦言,对承担湿地管理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来说,保护工作极为繁重。
“黄(渤)海湿地位于社会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妥善处理两者关系,才能确保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张银龙说。
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元秀认为,申遗取得成功,将促使盐城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从而倒逼盐城加快产业转型,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
自然没有边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过程就是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的过程。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表示,未来,盐城将进一步加强与黄(渤)海湿地周边各个省份、地区的协作,共同推进遗产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展现中华生态之美。
(摘编自《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的启示》)
(1)下列不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的一项是(????????)
A.天山具有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的特点。
B.九寨沟泉、瀑、河、滩共同构成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美景。
C.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有麋鹿、丹顶鹤和其他珍稀濒危候鸟。
D.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曾吸引了十三代帝王亲自登山封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
B.黄(渤)海湿地面积缩小,水污染、城市扩张、极端天气、物种数量锐减等不和谐现象说明,遗产保护工作仍然极为繁重。
C.申遗成功后,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严禁进行旅游开发。
D.盐城地区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与黄(渤)海湿地周边各个省份、地区的协作,还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遗产区的生态保护建设。
(3)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为什么能成功申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青莲石
三石
韦老,县一中退休老师,教的是高中地理。大学时韦老学的是地质勘探,却误打误撞成了教书先生。学的是地质,教的是地理,韦老却是嗜石。经常下河滩、上矿山、逛市场,数十年下来,家中收藏了不少石头,其中不乏珍奇。
而一普通退休教书匠,却与时任教育局长颇有些交情,虽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局长姓龚,上任不久便来韦老家讨教治学之道。韦老的学生,县教育局办公室周主任曾先行告知韦老,龚局长亦喜奇石。韦老明白过来,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说是讨教,其实为石头而来。
次日,龚局长如约而至。院里几株月桂,一张石桌摆在葡萄架下,两人端坐在被岁月打磨发亮的竹椅上。龚局长极为谦和儒雅,与韦老探讨教育事业事宜。原先安排一个小时,不想两人聊得极为投机,两个小时仍意犹未尽。关于石头,龚局长自始至终没吐一个字,却在韦老意料之外,怀疑周主任传来信息是否有误。
或许因为韦老家与县教育局办公楼仅一街之隔,两人碰面机会不算偶尔,渐渐熟络起来。龚局长常来韦老小院中品茶聊天,聊得多了,自然会聊及石头。韦老说,曾听闻龚局长喜欢石头,交往许久不见提起,以为消息有误,原来龚局长还真是同道之人。龚局长无奈地说,只敢偷偷喜欢,不然外人知道,定有趋炎附势之人,省得麻烦。
韦老几十年的奇石珍藏,着实让龚局长叹为观止。
不过韦老却是怪人,从不带龚局长进入藏石的里屋。每次龚局长驾临,韦老便取出一枚摆于院中石桌,一边喝茶,一边说着石头的来历、意境、象征。韦老娓娓道来,龚局长频频点头,不时插嘴谈些看法,韦老感觉龚局长还真不是附庸风雅之辈。韦老曾提出观赏龚局长的珍藏,龚局长一脸无奈地说,不瞒韦老,早年也有过几枚,后来捐给博物馆了。虽然仍旧喜欢,却不敢再玩,只能饱饱眼福。
曾有一次,韦老观察龚局长满面愁容,心想定是遇到什么为难之事。联想近日县一中搬迁项目的流言蜚语,猜想恐与此有关。想到这,韦老进屋捧来一枚产自本地茅山一带的青莲石,几片大小各异、颜色翠绿的荷叶舒卷有度,一枝红花点缀其间,摇曳生姿,端得是惟妙惟肖。龚局长一看,不觉信口咏出了曹寅的“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的诗句来。韦老扶须微笑,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赋予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因此,青莲成为清正廉明的象征,备受人们青睐,成为托物言志的绝佳对象;我这枚青莲石也是早年入茅山偶得,算不上名贵,却是深有寓意。每每观赏,便感清风拂面,我虽一介老夫,却也能时时警醒自己洁身自好。龚局长豁然开朗。
不久,项目如期开工,流言蜚语却是烟消云散。
还有一次,一个老板,也是韦老的学生,不知从哪儿得知韦老与龚局长的关系,跑来讨要一枚奇石当敲门砖。韦老倒也爽快,取出那枚青莲石告诉老板学生,龚局长最喜欢这枚,你既然坚持,便拿去一试。也就当天夜里,老板学生兴奋地告诉韦老,龚局长收下了,却让韦老颇感失落。然次日清晨,龚局长捧着青莲石来到韦老家,笑着说物归原主。韦老感叹不已,唉,总归是我学生,算我教导无方啊。
一晃数载,龚局长即将荣升市教育局副局长。
临别前夜,龚局长来韦老家辞行。韦老烫了一壶绍兴老酒,弄了些花生米、猪耳朵,两人相对而斟。酒至半酣,韦老竟然有些唏嘘,取来青莲石要赠与龚局长,并说,承蒙龚局长瞧得上,几年来由得我胡言乱语。所谓宝剑赠英雄,老夫乞望龚局长异地高就之后,仍能常观此石,常思为官之要。这,不能算贿赂吧?
龚局长脸色凝重,郑重接过青莲石,小心翼翼捧在手中,端详片刻,轻轻摆至石桌,意味深长地说,石头终归是石头,再有灵性也是人赋予的。有幸与韦老从相识到相知,无数次聆听韦老谆谆教诲,这石中青莲早已刻印在心中了。至于这石头嘛,还是请韦老亲自收藏吧。
韦老先是一愣,然后笑声朗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韦老与龚局长有些交情“虽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意外”是指在世人眼中两人的身份不相当,“情理之中”是指两人都对石头有研究。
B.小说中龚局长“只敢偷偷喜欢(石头)”、将石头“捐给博物馆”等细节,是为了表现龚局长清正廉洁,也暗中批评了那些投机取巧的行贿之人。
C.小说中韦老的学生讨要青莲石送给龚局长,龚局长又将青莲石“物归原主”,这一情节既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又使故事更加生动曲折。
D.龚局长和韦老信口咏诗,爱好高雅,既符合人物职业身份,也契合其品质特征;故事在笑声中结尾,既让人感到真实自然,又含蓄隽永、引人思索。
(2)小说以“青莲石”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韦老还是龚局长?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二、单选题
?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B.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精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用词也运斤成风,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前一段时间,多家消费品巨头欲掀起的涨价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发改委介入调查后半途而废。
D.当年他独闯深圳,身无长物,是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创下这份家业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A.近日,就如何帮助微型企业走出困境的问题,国务院制定了新的文件,这个文件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B.市广播电视局宣布:XX年最后三个月将在市区全面落实和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各居民小区电视信号将先后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C.从自卫队、消防厅进行海水浇注,到“50死士”冒死进入现场抢修,再到东电宣布几个机组开始通电,人们一度以为看到了遏制核危机的希望,因为通电、注水、冷却是防止反应堆燃料棒熔毁的三个关键步骤。
D.经济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触及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各项机制也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⑤③④⑥
D.⑥③⑤①④②
三、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宁王宸令内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珏主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
邦奇闵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作歌哀之。堂遂奏邦奇沮格上供,作歌怨谤。帝怒,逮至京,下诏狱。廷臣论救,皆不听,斥为民。嘉靖七年,起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后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至山西,为政严肃,有司供具悉不纳,间日出俸米易肉一斤。居四年,引疾归。斋中中外交荐,以故官起督河道。迁刑部右侍郎,改吏部。拜南京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归。三十四年,陕西地大震,邦奇陨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邦奇尝庐居,病岁余不能起。其弟邦靖药必分尝,食饮皆手进。后邦靖病亟,邦奇日夜持弟泣,不解衣者三月。及殁,衰绖蔬食,终丧弗懈。乡人为立孝弟碑。
(选自《明史·韩邦奇传》,有删改)
【注】①宁王宸濠:正德二年,宁王朱宸濠贿赂宦官,密谋起兵。②内竖:指宦官。③仪宾: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玄孙女婿的统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B.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C.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D.时辽阳兵变/侍郎黄宗明言邦奇素有威望/请假以便宜/速往定乱/帝方事姑息/不从命/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除”有任命官职的意思,例如“除臣洗马”,在文言文中与“迁”“拜”
“授”等意思相同。
B.“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刑部”为六部之一,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案件的机构,其主官称为刑部尚书。
D.“庐居”也称“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在其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服丧的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韩邦奇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京师发生地震之后,邦奇上书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弊端,违背武宗的心意,没有得到回复,后来还因此遭到贬黜。
B.韩邦奇恪尽职守,遇事明察秋毫。他任浙江佥事时,识破了宁王朱宸濠的奸计,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严词拒绝了其女婿假托进贡借道衢州的请求。
C.韩邦奇为民请命,同情关心百姓。王堂等四名宦官的爪牙四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并作诗表达对宦官为害百姓的忧虑。
D.韩邦奇以孝悌为重,兄弟感情深厚。他因“庐居”而病一年多,得弟弟周到照顾;后弟弟病重,他衣不解带地照顾了三个月,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古诗词鉴赏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咏蝉
骆宾王
西蝉声唱,南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语出《左传》,也就是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本诗首句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入耳惊心,引发了在狱中的诗人对家园的深深怀想。
B.颔联“白头吟”三字,一则借卓文君的《白头吟》表达内心的哀怨,二则与“玄鬓影”相对,写出自己年老。
C.颈联两句明咏秋蝉,暗写自己,前句写自己受拖累太多而无法进身,后句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
D.秋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堪称“高洁”。“高洁”而“无人信”,可见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诬获罪,极为愤懑。
(2)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五、默写题
?
名篇名句默写。
(1)《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疾苦而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男女双方小时候交好,一起玩耍说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读写
?
综合性学学习。
在济南举办全国第19届书博会期间,某学校举办了一次中学生课外阅读经验交流活动,目的是交流读书心得,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本次交流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爱心是昏暗夜空中的歌谣,使孤独者感到了慰藉;
爱心是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使跋涉者感到了希望。
七、写作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文。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7年,西安发布了23条人才引进新政,长沙也推出“人才新政22条”,成都则推出“蓉漂计划”,郑州也迅速出台“户籍改革”……短短几个月内,包括济南、南京、杭州、青岛、厦门、天津、重庆在内的二线城市,纷纷加入“人才争夺战”。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如全球一体化、地区冲突加剧、中美贸易再起争端等,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对社会与国家对人才多元需求,作为“强国一代”,你有怎样的“成才梦”?如何使这个梦变得“有用”?请写一篇文章,跟大家说说你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要求:选好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②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可以写成记叙文,但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漏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C
D
A
【考点】
理解重要概念、句子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这是作者的评价,不属于刘兄的做法。
(2)D项,这是文中退一步来证明刘兄不是“帮凶”的话,因此不是得出作品主题的理由。
(3)B项,对“现代人”的说法过于绝对。
C项,“唯一原因”理解错误,倒数第二段“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刘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D项,对作品的主题理解不当,最后一段“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故选A。
2.
【答案】
D
C
(3)①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
②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③盐城市委、市政府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考点】
筛选并整合信息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探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曾吸引了十三代帝王亲自登山封禅”是历史文化,不是泰山作为自然遗产标准条件。
(2)C项,“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严禁进行旅游开发”无中生有,原文是说“申遗取得成功,将促使盐城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从而倒逼盐城加快产业转型,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
(3)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包含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岸带及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演替,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材料二第三段“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材料二第四段“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硕果,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凸显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等句子概括作答即可。
3.
【答案】
D
(2)从题目来看,该题一语双关,“青莲石”本来是韦老收藏的一枚石头,在文中象征清正廉明。从人物形象上看,“青莲石”不仅展现了韦老洁身自好的品质,也表现了龚局长清正廉明的高风亮节。从主题上看,“青莲石”不仅是清正廉明的象征,托物言志的对象,也以此来告诫广大干部要引以为鉴,拒腐防变,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3)示例一:韦老。首先,韦老是贯串全文始终的角色。小说的标题与韦老有关,主要内容也是围绕韦老的石头展开的。其次,韦老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最后,韦老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小说结尾龚局长意味深长地说,“石头终归是石头,再有灵性也是人赋予的。有幸与韦老从相识到相知,无数次聆听韦老谆谆教诲,这石中青莲早已刻印在心中了”,正是韦老平时的教诲,才让龚局长内心时刻保持清正廉洁。
示例二:龚局长。首先,龚局长是贯串全文始终的角色。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龚局长找韦老讨教治学之道,一起把玩石头,聆听韦老教诲展开的。其次,龚局长是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小说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刻画了龚局长清正廉洁的形象。最后,彰显了本文的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塑造龚局长清正廉洁的形象,以此来告诫广大干部要引以为鉴,拒腐防变,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小说)
艺术特色(小说)
标题的含义(小说)
个性化创意解读(小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D项,两人并不是信口咏诗,而是韦老故意为之。
(2)本文的标题“青莲石”是一个事物,是文中韦老收藏的一块石头,根据文中第八段“青莲成为清正廉明的象征,备受人们青睐,成为托物言志的绝佳对象;我这枚青莲石也是早年入茅山偶得,算不上名贵,却是深有寓意。每每观赏,便感清风拂面,我虽一介老夫,却也能时时警醒自己洁身自好”这段描写,可知“青莲石”也是清正廉明的象征。“青莲石”既是韦老收藏的,用来警醒自己洁身自好的石头。根据小说结尾“石头终归是石头,再有灵性也是人赋予的。有幸与韦老从相识到相知,无数次聆听韦老谆谆教诲,这石中青莲早已刻印在心中了”,可见“青莲石”更是韦老用来教诲龚局长的载体,是龚局长自我警醒的“警钟”。“青莲石”是清正廉明的象征,小说中韦老是用它来教诲警醒龚局长的,作者通过这一石头也是用来告诫广大干部要引以为鉴的。
(3)这是一道探究小说主人公的题目,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答题的单一,就是围绕一个人物答题;二是答题要全面,要准确,可以分条作答。在分析时,既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诸如正面、侧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也要说出人物的作用,即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出场与性格的展示所起的作用。回答本题,首先确定主要人物,然后可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出场与性格的展示所起的作用等角度分析。本文中韦老和龚局长都是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两个人物的行为贯串小说的始终,刻画两个人物的方法也特别多,这一点可以作为分析两人的共同要点。如果认为主要人物是韦老,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要重点突出韦老的洁身自好的品质,和对龚局长的谆谆教诲。如果认为龚局长是主要人物,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要重点突出龚局长的清正廉洁,以及龚局长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单选题
【答案】
C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使用正确。
B项,运斤成风: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使用正确。
C项,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不合语境。
D项,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穷。使用正确。
故选C。
【答案】
D
【考点】
病句辨析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B项,“推动”与“精神”搭配不当。
C项,语序不当,“通电、注水、冷却”应为“注水、冷却、通电”。
故选D。
【答案】
D
【考点】
句子衔接与排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答题时先确定首句。比较⑥②两句,其中第⑥句中的“有兴趣”跟“国学热”在内容上紧密相联,故选⑥。第二步,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序。第⑥句中的“本是”与第③句的“但”构成转折关系;第③句中的“‘轻浮’的文化争论”与第⑤句中的“随便地进行谈判”在内容上紧密相联;而第①句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对第⑤句的解说;第①句与第④句构成递进关系;②是结论句,且紧承后文。故选D。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C
A
B
(4)①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
②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考点】
文言断句
古代官职
其他古代文化常识
内容概括与分析
文言翻译
【解析】
【参考译文】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员外郎。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上的过失。违背了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吏部已经商量决定继续留用韩邦奇,皇帝最终因为之前那篇奏疏的原因,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升为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朱宸濠的女婿假托进贡借道衢州,韩邦奇质问他说:“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要从此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当时在浙江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当镇守,晁进管织造,崔珤管市舶,张玉管营造。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
韩邦奇忧心于宦官搜刮富阳的茶鱼为害百姓,作诗哀叹。王堂于是上奏说韩邦奇阻止对皇上的供给,写诗埋怨、诽谤。皇帝大怒,把韩邦奇逮到京城,关进了钦犯监狱。朝中大臣上书挽救,皇帝都不允许,最后韩邦奇被罢官为民。嘉靖七年,韩邦奇被任为山东副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察安抚宣府。入朝协助管理都察院的事务,升任右副都御史,巡察安抚辽东。当时辽阳发生兵变,侍郎黄宗明说韩邦奇一向很有声望,请求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让他迅速前往平定事变。皇帝当时正实行姑息政策,没有答应,命韩邦奇与山西巡抚任洛调换官职。韩邦奇到山西后,处理政务严谨有法度,有关部门的官员进献的用品他都不接受,他自己每隔一天拿出俸粮换一斤肉。过了四年,告病回乡。朝廷内外不断有人推荐,他又以原有官职出来督察河道事务。后来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吏部。被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协助朝廷的军政大事。退休回乡。三十四年,陕西地区发生大地震,韩邦奇在地震中丧生。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恭简。韩邦奇曾经在墓旁结庐服丧,病了一年多不能起床。他的弟弟韩邦靖送药一定亲自尝过,饮食都是亲手送上。后来韩邦靖病重,韩邦奇日夜守着弟弟哭泣,三个月不解衣休息。弟弟死后,他穿丧服,吃素食,一直到守丧完毕也不懈怠。乡人为此立了“孝悌碑”。
【解答】
(1)首先要读通句子,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句中,“姑息”为“事”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与山西巡抚任洛换官”是“命”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故选C。
(2)A项,“迁”是官职变动,与“除”意思不同。
(3)B项,“遣散了聚集在杭州天竺寺的假和尚”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意思是“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可见应是遣散了“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而在杭州天竺寺聚集的上千人”。
(4)①会,恰逢,适逢;劾,弹劾;职,名词活用为动词,称职。
②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骋,放开,敞开;极,穷尽。
四、古诗词鉴赏
【答案】
C
(2)①托物言志。借“秋蝉”这一典型意象,表达自己高洁的心志。
②比喻。以蝉自比,用秋蝉的生存环境比喻自己的当下困境。
③用典。使用了“南冠”“白头吟”这两个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古代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C项,颈联后句中“响易沉”是写自己遭权贵打压而受压制,而并非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
(2)赏析诗句的艺术手法,可从诗歌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赏析。首联“西陆”点明时节是秋天,“南冠”表明囚徒身份,开头采用比兴手法,诗人以秋蝉的高声哀唱来表示自己的命运悲惨。“南冠”即楚囚,用《左传》中楚人钟仪戴着南冠被囚禁于晋国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处境,即在狱中。颔联“白头吟”用虞世南所作诗歌的典故,表明自己清直却遭到诬谤,只能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颈联使用比喻手法,以秋蝉的艰难处境来比喻自己的政治处境,在进言之路遭阻塞的情况之下,诗人已经处于沉重打击的艰难的政治处境之中。诗歌整首诗在咏颂蝉的高洁,实际上是托物言志,借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
五、默写题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离骚(节选)(屈原)
氓(《诗经》)
短歌行(曹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疾苦而流泪叹息”可推知答案,注意“兮”的书写。
(2)根据“男女双方小时候交好,一起玩耍说笑”可推知答案,注意“宴”“晏”的书写。
(3)根据“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可推知答案,注意“哺”的书写。
六、综合读写
【答案】
有人说,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的确,烦恼时,它是一声温柔的安慰;疲惫时,它是一杯芬芳的香茗;无聊时,它是一位贴心的密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就是要共享这份在书海中跋涉的乐趣,在书海中扬帆的快意。
【考点】
拟写应用性短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此题,可围绕读书的意义以及自己的读书心得拟写开场白,注意要主题突出,抓住书籍对人类文明、个人的精神生活的重大作用来设计语言,可以引用相关的名言和诗句以增加开场白的文学性。
【答案】
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考点】
句式仿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句以“爱心”为话题,写了两个比喻句,先是作比,后是说明爱心的巨大作用。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顺序,用此形式。可就近联想,如“爱心”“同情心”“宽容”等。
七、写作
【答案】
略
【考点】
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①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相关人才竞争的问题,材料中首先列出我国各地对人才引进的措施,然后提出写作要求:天生我材必有用,面对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作为“强国一代”,你有怎样的“成才梦”?如何使这个梦变得“有用”?由此可见立意要求非常的明显,可以写自己的“成才梦”,也可以分析自己如何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倾听时代的召唤,紧跟时代的潮流和为了民族复兴的角度讲解自己的“成才梦”或论述自己的“成才计划”,注意结合自身实际,要有针对性,不要泛泛地讲道理。
②“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指向;是写作者思想的认识、感情的表现、价值的取向。文章叙事抒情的主体是“我”,叙事抒情的客体是“你”,题目的重心和关键在“想”和“握”,而“手”则是一个喻体、一个象征体,它比喻或者象征叙事抒情的客体,叙事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认识、感情好恶等。因此,我们要注意审题,把握好立意的指向、选材的范围、感情的倾向。构思时,我们必须思考清楚题目所隐含的几个信息,即“我”和“你”分别指谁?为什么“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中间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情感的纠葛、动人的情愫?“你”是一个、两个抑或多个?既然想握手,就一定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讲,或者是有思想感情要交流。因此,你可以选定一个角度来飞扬你的情思,展示你的文采。“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也可以是不熟悉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臆想中的;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我们都知道,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写事写人都离不开情理,人、事、情是相随相伴的。因此,你可以将题材锁定在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上,从正面立意,写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歌颂赞美;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历史现实中的败类小丑,表达自己的憎恶仇恨或鞭挞愤怒。因此,文章选材的范围、立意的角度、主题的挖掘空间都是非常宽广的。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把想握手的原因写清楚,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从文体上说,我们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或者人物鲜活的剧本等等。但是,不管怎么说,形式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如果考生对自己写作的主题和题材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就只会搬弄套话空话,无病呻吟,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考场美文来。只要我们有真情实感,有对成长经历、人际关系和思想感情文库的深入思考,再加上丰厚的文化积淀、扎实的写作功夫,就一定能够写出满堂喝彩的佳作。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