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七年级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七年级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01 12:46: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滨州市·七年级期末)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思令,削爵夺地
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2.(2021·贵州遵义市·七年级期末)《史记》记载:“假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更好的加强思想控制
B.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让更多的人感恩皇帝
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得到封地
3.(2021·江苏苏州市·九年级期末)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
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D.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
4.(2021·福建宁德市·七年级期末)出现图1到图2西汉封国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恩令”的实施
B.盐铁官营的推行
C.和亲政策的实行
D.北方匈奴的败退
5.(2021·全国七年级)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
A.有利于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可消除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主要是为了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6.(2021·河南信阳市·七年级期末)校本课程《影视中的历史》播放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视频剪辑,引发七年级学生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下列中国古代机构或官职中,具有监督权力或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丞相
②秦朝御史大夫
③秦朝太尉
④西汉刺史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7.(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改革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B.逐渐成为推进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导致社会动荡
8.(2021·河北衡水市·七年级期末)《史记·平准书》曾记载,汉武帝巡行全国时所用赏赐,帛一百多万匹,钱、金以亿计。下列措施使汉武帝时期国家财政状况得以改善的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9.(2021·广东深圳市·七年级期末)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
A.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
B.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
C.西汉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D.不断巩固和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
10.(2021·山西临汾市·七年级期末)对比认识是历史学科的能力之一。下列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1.(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2.(2021年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13.(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
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4.(2020年广西贺州)如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15.(2020年云南)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如图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
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D.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材料题
16.(2021·山东济南市·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指出,秦巩固统一还有什么措施?(只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秦统一中国,一统由理想变为现实,汉承秦制,实际上是秦一统制度的延续与发展,秦汉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大一统”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17.(2021年贵州安顺中考真题)“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篇目二: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18.(2020年浙江丽水、金华)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材料三: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滨州市·七年级期末)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思令,削爵夺地
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封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中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符合题意;以德化民,勤俭治国、罢兵归农,休养生息、减轻刑罚,裁减官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021·贵州遵义市·七年级期末)《史记》记载:“假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更好的加强思想控制
B.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让更多的人感恩皇帝
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得到封地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侯王的封地和势力的举措,削弱封国实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符合题意;推行推恩令属于政治方面的措施,A排除;CD项不是推恩令实行的根本目的,排除。故选择B。
3.(2021·江苏苏州市·九年级期末)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A.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B.始终未能解决王国问题
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D.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汉初七国四十余郡,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可知:从汉初到汉景帝再到汉武帝,郡县制不断扩大,王国不断减少,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是说郡增多,王国减少,不
能说明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故A项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反映的汉武帝之后郡大量增多,王国数量有所减少,而且实际上王国越分越小,这一变化说明王国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说郡增多,王国减少,不
能说明国家统治区域日趋扩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4.(2021·福建宁德市·七年级期末)出现图1到图2西汉封国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推恩令”的实施
B.盐铁官营的推行
C.和亲政策的实行
D.北方匈奴的败退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从“西汉初期”到“西汉后期”封国范围逐渐变小,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封国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时期,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5.(2021·全国七年级)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
A.有利于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可消除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主要是为了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奉诏条察州”,“六条问事”。据材料可知,汉武帝设立刺史重在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可消除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说法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2021·河南信阳市·七年级期末)校本课程《影视中的历史》播放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视频剪辑,引发七年级学生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下列中国古代机构或官职中,具有监督权力或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丞相
②秦朝御史大夫
③秦朝太尉
④西汉刺史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时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因此具有监督权力或监察职能的是②④,C项符合题意;而①秦朝丞相负责行政,排除,③秦朝太尉负责军事,排除。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改革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B.逐渐成为推进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导致社会动荡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因此,这些改革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故选C项;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和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导致社会动荡不是这一措施的最直接影响,排除AD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推进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排除B项。
8.(2021·河北衡水市·七年级期末)《史记·平准书》曾记载,汉武帝巡行全国时所用赏赐,帛一百多万匹,钱、金以亿计。下列措施使汉武帝时期国家财政状况得以改善的是
A.统一度量衡制度
B.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故选D项;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在军事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思想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1·广东深圳市·七年级期末)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
A.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
B.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
C.西汉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D.不断巩固和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选项A符合题意。昭君和亲,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B排除;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C排除;汉武帝促进大一统采取的措施,不断巩固和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D排除。故选A。
10.(2021·山西临汾市·七年级期末)对比认识是历史学科的能力之一。下列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所以没有促进学术思想的繁荣,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中的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1.(2021年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历代王朝的变革,都必须顺应时代需求。汉武帝用惊人的“智慧”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在其多种“智慧”中,思想上推崇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的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被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
12.(2021年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答案】A
【详解】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汉武帝采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巩固。故A符合题意;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建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思想建议,促使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排除C项;D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故选A。
13.(2021年北京中考真题)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公元前141年
公元前136年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公元前
87年
即皇帝位
置五经博士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下令铸造五铢钱
崩,葬于茂陵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
C.该帝王在位35年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故选D;材料中年谱不是用年号纪年,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B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在位54年,C错误。
14.(2020年广西贺州)如图为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据此可知,汉武帝时
推崇诸子百家学说
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D正确;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是推崇诸子百家学说,排除A;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定位正统思想,不是奉行“无为而治”政策,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授经讲学,与“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无关,排除C。故选D。
15.(2020年云南)据记载,汉朝廷曾赐给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如图文物可以印证汉朝时期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云南地区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
C.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D.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由汉滇王金印可以印证汉朝时期,国力强盛,汉武帝开疆拓土,加强了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这枚金印见证了西南地区接受中央政权统治的史实,故B符合题意;材料是在说汉代中央和云南的关系,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材料题
16.(2021·山东济南市·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指出,秦巩固统一还有什么措施?(只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秦统一中国,一统由理想变为现实,汉承秦制,实际上是秦一统制度的延续与发展,秦汉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大一统”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答案】(1)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还有统一货币等。
(2)问题:诸侯国实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措施: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
(3)秦国创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朝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总体意思是统一度量衡。称量物品(一般指粮食)用统一大小的量具,即重量单位要一致,长度单位要一致,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的措施;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实现大一统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的统治,还有统一货币等。
(2)依据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汉高祖时分封制的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威胁到中央统治;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削弱诸侯国实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3)依据材料三“秦统一中国,一统由理想变为现实,汉承秦制,实际上是秦一统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反映了秦朝使统一变成了现实,创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朝是秦统一制定的延续、发展,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17.(2021年贵州安顺中考真题)“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篇目二:史料说史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案】(1)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实物史料。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鼎盛时期。
(4)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依据图片信息“(秦)半两铜钱和衡器八斤铜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史料均属于实物史料。“(秦)半两铜钱”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统一货币。“衡器八斤铜权”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统一度量衡。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也促进了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4)综合分析秦朝秦始皇和西汉汉武帝的措施,我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8.(2020年浙江丽水、金华)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的含义。
材料三:
(3)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答案】(1)儒家,道家。特点: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
(3)说明:儒学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析】(1)据材料“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荀子属于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属于道家学派,战国时期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他批评孔子在鲁国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是陆地上推船,劳而无功,据材料“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可知,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是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与融合。
(2)据材料“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一直持续2000多年,因而材料二说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儒学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学院的设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