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学生版)
一、选择题
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下列史实与东汉无关的是
A.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经济发展,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C.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D.出现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时期演变的时间轴,时间轴上1和2两处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焚书坑儒,张骞西行
B.陈胜起义,独尊儒术
C.与民休息,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党锢之祸
3.(2020·重庆初三其他)民生是国之大事,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下列治国理政措施中,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是
A.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光武帝释放奴脾,减轻刑罚
D.孝文帝下令迁都,推广使用汉语
4.(2021·江苏常州市·七年级月考)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5.(2021·安徽芜湖市·七年级期中)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6.(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7.(2021·全国七年级)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堪。下列示意图能体现该特点是
A.
B.
C.
D.
8.(2020·山西稷山·初一期末)汉顺帝时(125年﹣144年在位),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杀掉外戚闫显势力被封侯。不久,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146年~167年在位)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对于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上述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②上述现象的出现,加剧政治的腐败
③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9.(2021·山东滨州市·七年级期末)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10.(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1.(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下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发生在
A.西汉前期
B.东汉中后期
C.西晋前期
D.东晋中后期
12.(2020年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13.(2021·安徽滁州市·七年级期末)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出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方经济相对落后
14.(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诉者,免为庶人(成为平民)”。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
A.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社会生产
C.完善地方法规
D.发展商业贸易
15.(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材料题
16.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太阳偏西)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夜半)乃寐(睡觉)”。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田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材料二
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材料三(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罪不容赦)也。
——《太平经》
材料四
发如韭(韭菜),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东汉后期民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刘秀谥号是什么?建武是年号,“建武盛世”在历史上又称作什么?
(2)简要归纳材料一中刘秀的为政之策。(答出2点即可)
(3)材料二的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的漫画和所学知识,这个问题往往会导致什么后果?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四的民谣反映出东汉后期的什么社会状况?当时最著名的起义史称什么起义?
17.(2021·陕西渭南市·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但均不免走向衰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埋葬于骊山陵的翌年,就出现了震撼秦帝国的……陈胜、吴广之乱。……陈胜于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举兵,十二月战死。只维持了不满六个月的短命政权。然而,由此发展出的势力对于推翻秦帝国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摘编自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东汉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循环不已的冲突和斗争,政治的腐朽性日益加深。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又把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征辟制,作为营私舞弊的工具。
﹣﹣摘编自王思治《东汉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1)材料一中的“陈胜、吴广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由此发展出的哪一势力最终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推翻秦帝国”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哪一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尖子生课时同步练习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下列史实与东汉无关的是
A.光武帝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经济发展,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C.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D.出现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巩固统治,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西晋末年,与东汉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与东汉史实有关,但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时期演变的时间轴,时间轴上1和2两处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焚书坑儒,张骞西行
B.陈胜起义,独尊儒术
C.与民休息,光武中兴
D.百家争鸣,党锢之祸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时间轴上的1位于西汉建立初期,当时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时间轴上的2位于东汉建立初期,当时出现了“光武中兴”,故C符合题意;焚书坑儒出现在秦朝时期;张骞西行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与题干时间1、2不能对应,故A不符合题意;陈胜起义出现在秦朝末年,独尊儒术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与题干时间1、2不能对应,故B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与题干时间1、2不能对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重庆初三其他)民生是国之大事,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下列治国理政措施中,有利于改善民生的是
A.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光武帝释放奴脾,减轻刑罚
D.孝文帝下令迁都,推广使用汉语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释放奴婢,减轻刑罚,使东汉初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C符合题意;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攻。A不符合题意;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不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推广使用汉语,促进民族融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1·江苏常州市·七年级月考)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该皇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A.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东汉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可知,光武帝刘秀颁布诏书,以为今边郡盗谷五十斛即定为死罪,是开酷吏妄杀之路,故宣布废除此法,与内地郡国相同。因此,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废除酷法,减轻刑罚,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5.(2021·安徽芜湖市·七年级期中)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B.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答案】A
【详解】东汉的陶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故A符合题意;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B;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与豪强大族的住宅不符,排除C;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与“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不符,排除D。故选A。
6.(2021·广东梅州市·七年级期末)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由太后主政,太后依靠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宠,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外戚宦官专权,他们打击异己,导致政治腐朽,社会混乱,成为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符合题意;A项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B项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但并不是东汉统治走向衰落的最主要原因,与题意不符;C项王莽统治是在东汉建立之前,与题意不符。故选D
7.(2021·全国七年级)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堪。下列示意图能体现该特点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陶院落反映的是东汉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了东汉初期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C项反映的是东汉民间生活的场景,D项是西汉初期的文物,体现了西汉的统一。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8.(2020·山西稷山·初一期末)汉顺帝时(125年﹣144年在位),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杀掉外戚闫显势力被封侯。不久,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146年~167年在位)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对于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上述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②上述现象的出现,加剧政治的腐败
③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汉顺帝时(125年﹣144年在位),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杀掉外戚闫显势力被封侯。不久,汉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146年~167年在位)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结合所学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①②符合题意。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的是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9.(2021·山东滨州市·七年级期末)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及表格分析可知,这一现象导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B项发生在西晋时期,D项出现在西晋灭亡后。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0.(2021年山西中考真题)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2021·安徽合肥市·七年级期末)下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争夺国家权力。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发生在
A.西汉前期
B.东汉中后期
C.西晋前期
D.东晋中后期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东汉中后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正确;西汉前期、西晋前期、东晋中后期漫画中的情形,ACD排除;故选B。
12.(2020年广东)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D。
13.(2021·安徽滁州市·七年级期末)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出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大量南迁
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南方经济相对落后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专权提供了基础。因此造成东汉末年衰败的政治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故选C。
14.(2021·广东佛山市·七年级期末)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向所在官府自我申诉者,免为庶人(成为平民)”。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
A.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社会生产
C.完善地方法规
D.发展商业贸易
【答案】B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由奴婢变为平民,增加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故B项正确;材料与农民负担无关,排除A;CD项也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
15.(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材料题
16.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太阳偏西)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夜半)乃寐(睡觉)”。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田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材料二
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材料三(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罪不容赦)也。
——《太平经》
材料四
发如韭(韭菜),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东汉后期民谣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刘秀谥号是什么?建武是年号,“建武盛世”在历史上又称作什么?
(2)简要归纳材料一中刘秀的为政之策。(答出2点即可)
(3)材料二的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的漫画和所学知识,这个问题往往会导致什么后果?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四的民谣反映出东汉后期的什么社会状况?当时最著名的起义史称什么起义?
【答案】(1)光武(皇帝)。光武中兴。
(2)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救济贫民;减少田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答出2点即可)
(3)皇帝即位时年龄小。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4)说明东汉后期贫富悬殊大,社会矛盾尖锐。(言之成理即可)
(5)统治黑暗,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言之成理即可)黄巾起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刘秀……建武盛世”和所学可知,刘秀谥号是光武(皇帝)。“建武盛世”在历史上又称作光武中兴。
(2)根据材料一“……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减少田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精简官员……官员十置其一”和所学可知,措施有,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救济贫民;减少田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3)根据材料二表格和所学可知,材料二的表格反映了皇帝即位时年龄小,这样导致外戚、宦官专权。
(4)根据材料三“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和所学可知,说明东汉后期贫富悬殊大,社会矛盾尖锐。
(5)根据材料四“发如韭(韭菜),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和所学可知,这说明,统治黑暗,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引发了黄巾起义。
17.(2021·陕西渭南市·七年级期末)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期,但均不免走向衰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埋葬于骊山陵的翌年,就出现了震撼秦帝国的……陈胜、吴广之乱。……陈胜于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举兵,十二月战死。只维持了不满六个月的短命政权。然而,由此发展出的势力对于推翻秦帝国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摘编自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东汉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循环不已的冲突和斗争,政治的腐朽性日益加深。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又把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征辟制,作为营私舞弊的工具。
﹣﹣摘编自王思治《东汉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
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张角利用太平道准备和组织起……公元184年二月,起义于“八州并发”……黄巾军同东汉政府军多次进行激烈而英勇的战斗,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但终因缺乏作战经验,先后失败。……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
﹣﹣摘编自李建国《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1)材料一中的“陈胜、吴广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由此发展出的哪一势力最终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军主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推翻秦帝国”的时间。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哪一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局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巾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简述黄巾起义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项羽;公元前207年。
(2)宦官外戚专权;东汉中后期以后走向衰落。
(3)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详解】
(1)第一问,根据题干“陈胜、吴广之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封建统治,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导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的是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在外戚、宦官执政期间,骄横不法,残暴害民、贿赂公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东汉末,政治黑暗腐败,兼并剥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第二问,根据材料三“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冲击了豪强世家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