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6-18 07:5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

原子
物质构成
质量守恒
定律
化学反应
实质
物质

变化
性质
承前
启后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宏观和微观知识的转换增强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物质是可分的思想。
3、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
生活
化学
社会
走向
走向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环节四
情境引入
活动探究
收获展示
走进生活
环节五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
湿衣服变干
喷香水后闻到香水的味道
展示图片
喷洒香水
设疑:针对这些现象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
么?最后把问题设置为湿衣服为什么会
变干,喷香水后为什么会闻到香水的味道?。
扫描隧道显微镜下
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表面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当时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展示图片
通过图片得出物质确实是由微粒构
成的证据,引出分子和原子。让学
生知道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
设疑:看这两幅图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一个水分子 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咧。
设疑: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提供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乒乓球
水分子
放大三亿倍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得出: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魔术大揭秘
拿一个用酚酞画有笑脸的滤纸,先用水润湿,然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烧杯上,让学生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用酚酞白纸花代替酚酞溶液,学生分组做实验。
设疑: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认真思考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要用容器把它盖起来,外面小花的作用是什么?
3.谁来揭秘上面做的小魔术。
由神奇的魔术引起学生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
学生再亲自进行探究揭
秘魔术。这种发现式的学
习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实验探究
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教师提供:品红、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学生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以宏观说明微观 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锻炼。
质疑: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收获展示
湿衣服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收获展示
教学过程——活动探究
1.让学生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
实验探究
设疑:为什么空气的体积会变小?
2 让学生在盛有一半石子的100毫升烧杯中加入少量细沙。
学生由实际物体间有间隔迁移联想到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动画演示
设疑: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气体受热膨胀的现象
收获展示
热胀冷缩导致南京一大桥
出现可容纳脚放入的裂缝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热胀冷缩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过程——走进生活
用收获的知识进行链接和解释
缉毒犬缉毒
25c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cm3的钢瓶中
天热导致轮胎爆胎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是构成物质
的一种粒子






分子
质量小、体积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教学过程——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 子运动速率加快。
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P52第3题
2、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教学反思
本课题较抽象,故设计的实验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从生活中创设情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启发学生如何去分析现象,这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体验相结合,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