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五单元第2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二)》
教学目标
掌握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解答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能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二)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和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解答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思考练习:15
-
6+4
4+
5×3
15
-(6+4)
(4+
5)×3
2、思考:观察每一组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下面的算式增加了小括号。师: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生: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3、探究1
不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例3、
丫丫买来一本《童话故事》,计划每天看20页,2周看完。
照丫丫第一天看的页数计算,看完这本书比计划要少用几天?
1)师:要想求出看完这本书比计划要少用几天,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0×14=
280(页)280÷28=10(天)14-10=4(天)
怎么把它们合并成综合算式?
14-20×14÷28
3)在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计算顺序是什么?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4、探究2
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例4、木工给图书馆做一批书架。计划每天做12个,20天做完。第一天就多做了4人,照这样计算,多少天以完成。
1)、师:就一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12×20=240(个)共做多少个书架。
12+4=16(个)实际每天做多少个。
240÷16=15(天)多少天能完成。
2)、合并成综合算式。12×20÷(12+4)
3)、在实际问题中,要适当运用小括号来解决问题。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外面的,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
1、填空(1)计算316-49÷7×8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又有加减,那么要先算( ),再算( )。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0
+240×0.3-90
2.
5×1.
8÷(6.4
-
3.9)
3、1.
解放军某部进行野营训练,计划每天行军35千米,15天走完全程。实际行军多少天?
35×15÷(35+2.5)
=35×15÷37.5
=525÷37.5
=14(天)
答:实际行军14天。
4、
有两部科学教育电影片,第一部胶片的长为585米,第二部胶片的长为
720米。用同样的放映速度,两部电影放映完共需要多少分钟?
720÷(585÷19.5)+19.5或
(585+720)÷(585÷19.5)
5、一个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80米,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20米,实际多少天完成?
180×20÷(180+20)
=1800×20÷200
=3600÷200
=
18
(天)
答:实际18天完成。
6、一条路长1800米,如果每天修60米,刚好在
计划天数内完成。如果每天多修15米,那么可
以提前几天完成?
1800÷60-1800÷(60+15)
=1800÷60-1800÷75
=30-24
=6(天)
答:可以提前6天完成
课堂小结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算式中如果没有小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3.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第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四则混合运算(二)
14-20×14÷28
12×20÷(12+4)
=14-280÷28
=240÷16
=14-10
=15(天)
=4(天)
1.算式中如果没有小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