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导入:
有位名人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你知道他对的什么吗?你又知道他是谁吗?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据说郭沫若小时很调皮,他在私塾上学的时候,逢年过节家里人就让他给塾师去送礼。有一次,他把送给塾师的过节礼品偷偷地据为己有。过完节了,他的老师很生气:郭家这是怎么了,过节怎么不送礼呢。然后他出了个对联:竹本无心,遇节岂能空过。
意思就是:我虽然不想要你家的东西,但是过节了怎能白白过去?老师的话音刚落,郭沫若迅速地对出了下联:松原有籽,
过时尽是干包。意思是:家里原是有东西给您的,但是过了这村没有那店了,只剩下“干包”了,礼品我享用了。他的老师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
郭沫若小时候虽然顽皮,但是长大后却在文学、文字学等方面造诣颇深,成为一代大师,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世界,通过他的作品感受的伟大的成就:《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处境,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反复诵读,联系具体语境,品味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对“力”的赞美,
3、在理解、感受诗歌的基础上,领会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精神,树立自我意识。
走进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熏陶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情怀。1960年入新式学堂,其间,他多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4年赴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后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等人的思想,决心弃医从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一同建立“创造社”,同年,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出版,《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的精神。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作品:诗歌《天狗》《风凰涅架》《地球,我的母亲!》《炉史煤》《天上的街市》等,历史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等。
知识小卡片:郭沫若名字的由来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你知道他的
真实身份吗?
1、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
1919年,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问世。《女神》是当时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一代诗风”,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还是我给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不仅从思想上引领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而且从艺术和表达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创作。
连一连:
《女神》中的创造精神体现在以下作品中,请将相关的作品的特点连接起来。?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歌唱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笔立山头展望》
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
《晨安》
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知识小卡片:《女神》的思想内容
?1.个性解放、争取圆满人格的强烈要求。?
如:《天狗》《浴海》《地球,我的母亲》
?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凤凰涅盘》《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
创造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笔立山头展望》《晨安》《光海》。
?3.爱国情思的抒发。?《炉中煤》《凤凰涅盘》。
“我要坦白地说一句话,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其后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但在我自己是不够味的。或许《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没有了。”——郭沫若
2、他是著名书法家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特别在五六十年代,他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墨迹。其书法作品数量繁多,影响甚广。
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称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郭沫若堪称第一。郭沫若(字鼎堂)和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在甲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不过郭沫若最初并未研究甲骨文,他的甲骨文研究的特点是起步晚,但是起步高,成就大。
3、他是甲骨文专家
4、他是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
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登上了20世纪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棠棣之花》(1941)、《屈原》、《虎符》、《高渐离》(1942年),均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史事。在20年代的同名诗剧和历史剧《聂嫈》的基础上加工并创作的《棠棣之花》,突出了“主张集合反对分裂”的主题。《屈原》塑造了兼具政治家远见与诗人情怀的悲剧英雄形象,并达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现实倾向性的和谐统一。《虎符》通过魏信陵君和如姬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把人当成人”,并不惜为此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仁义”思想。《高渐离》(又是名《筑》)以高渐离击筑刺秦始皇的故事为题材,弘扬为反抗专制统治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孔雀胆》(1942年)表现元朝末年大理总管段功与梁王之女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南冠草》(1943)采取汉奸与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的悲剧精神。
《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
5、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
1921年6月8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多次在上海和日本协商,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的郁达夫寓所中,利用上海泰东图书局的一些条件,成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重要文学作品: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
《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
《新华颂》《迎春曲》《雷电颂》
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回忆录:《洪波曲》
评论集:《雄鸡集》
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译书目:
《茵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
人物评价
(1)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周扬
(2)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梁漱溟《赠郭某》
初中教材中选了《天上的街市》这首作品它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收入了作者的第一部诗集《女神》: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和课文中的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相比,虽然浪漫的想象是本色没有改变,感情的激烈程度显然降低了不少。
两年前稍早的时候,作者在日本写下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作品,发表在次年一月的《时事新报》的副刊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五四运动爆发时,郭沫若在日本,他对此很是激动,据说这首作品是在日本的博多湾目睹海浪排空的壮美景象后写下的。
“北冰洋、太平洋、地球”,这些无疑都是传统诗歌中没有的知识,而作者将它们罗致入诗,这就是一种大胆创新。他的视野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的范围,达到了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的宽度,这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使郭沫若的诗对怀有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人特别有影响力。
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五四运动”
提示:这首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
“新文化运动”
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
十月革命
提示:这首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
知识小卡片:“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知识小卡片:“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小卡片:“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国历法(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
二、反复诵读,感受主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朗读诗歌,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全诗哪个词让你印象最深刻?
“力”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反复诵读,说说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是欢乐、赞美!
作者要赞美什么?
明确:赞美“力”。这是一首“力”的赞歌!
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1、意象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这些红色的词语是不是完整的意象?
知识小卡片:意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诗句中的意象应为:
怒涌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明确:不够完整。应该带上表现事物特征的词语。
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素描:
苍茫的宇宙,飘浮的白云,一颗蓝色的星球,广表无垠的大洋,波涛汹涌的大。
“气势磅礴”即为诗句营造的意境。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知识小卡片: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也可以说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传统文学中闲适安静的白云在郭沫若的新诗里,恰形成一种强烈的紧张与不安。看似写云,其实暗示同样波涛如怒的大海。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将“怒涌”换成“翻涌”好不好?
明确:不好。“怒”字更能体现白云如海中波涛一般翻滚,不仅具有动态感,而且显得力量巨大,有强大的能量蕴含于其中。而“翻涌”只显出了动态感,缺乏力量感。
无数的白云
壮丽的北冰洋
无限的太平洋
滚滚的洪涛
力量巨大
气势磅礴
怒涌
推倒
意象特征一(意境)
意象特征二(动作)
在这几句诗歌中,作者要赞美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力”。这是一首“力”的赞歌!要推到,要怒涌,必须有强大的力!
思考:作者喊出:“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要“毁坏”什么?要“创造”什么?要“努力”什么?
明确:“毁坏”,要破坏旧世界,冲破黑暗牢笼,荡涤污泥浊水!
“创造”,要建设一个新世界。
“毁坏”与“创造”需要以人的热情和伟力而完成,“不断的努力”是成功的希望所在。
白云怒涌
毁坏
洪涛滚滚
赞美
景
情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创造
努力
创造
努力
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诗歌结尾讴歌“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这种抒写仍然没有离开诗人眼前太平洋“滚滚洪涛”的具体景物。“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赋予“力”以人们常见的艺术美的形象;同时又是对力的艺术的歌颂,对充益着力的崇高美的歌颂。我们知道,郭沫若自己的诗歌,无论是从表现反抗破坏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内容上看,从特别发展的想象和激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浪漫主义手法上看,或是从他不拘一格、发挥艺术独创性并实现诗体大解放者,都是这种力的艺术的大胆的和富有成效的实践。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郭沫若对自己诗歌的崇高美风格的自信和肯定。
毁坏
创造
不断地努力
旧道德、旧礼教、
专制政治
新事物、新制度
新思想、新文化
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
层次结构:
前三节,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自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
第四节,过渡,由景入情,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第五至第七节,对“力”的高度赞美。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放号(hào)。“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
作者的写作角度有何特别之处?
明确:诗人想象自己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的巨人。他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这是浪漫主义的写法。
说明破旧立新需要跳出原本的界限,高瞻远瞩,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变革,才能看到变革的方向。
分析文本特色:
(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提示:可从修辞方面、词语选用、句式等方面思考。
(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3)诗歌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全诗更加形象、感人。
(4)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東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向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这种内在的旋律用诗人自己的话说便是“情绪的自然消涨”。这首诗的节奏犹如时代的鼓点,急促、紧凑、有力。
总结: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经过诗人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和人格进行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便浸染着、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自然现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这种在特定环境中强烈、丰富的典型感受便象征着一定的社会内容,从而达到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