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01 18: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语 文
· 六年级(上册)·
人教
5.七律 ·长征
《飞夺泸定桥》
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鸟窝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简介:七律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简介:长征
逶迤
腾细浪
磅礴
岷山
泥丸
云崖
大渡河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téng
wán


我会认

mín

téng
“岷”是前鼻音。
“腾”是后鼻音。
我会认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点击播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人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个个笑逐颜开。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一18座大山,跨过了一24条大河,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线路图
远征难
说说文中哪些词说明了红军远征难。
“岷山千里雪”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
再读这首诗,读后想想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 他还想表达什么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体会到毛泽东还想表达长征胜利之后的喜悦心情。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
巧渡金沙江
一九三五年四月下旬,红军来到金沙江龙街渡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机可以低飞骚扰,无法过江。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于是红军假装在龙街渡口架桥,使敌人上当,再从绞车渡渡口渡江。经过七天七夜,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圈子,为顺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
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感觉会怎样
高兴,心里暖洋洋。
金沙水拍云崖暖
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
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 请同学们回忆开课时播放的电影片段《飞夺泸定桥》,然后说说感受。
战斗激烈、千钧一发。
课堂小结
如今“长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它教育我们: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再前进。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