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单选题(20小题60分)
1.(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订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标志着儒学的世俗化
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2.(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中国历史学家尹德蓉说:“汉字在辽是一种通行的文字。辽对外的正式公文,朝廷诏令奏议,对中原的一切诏书,对西夏的所有文件,对地方上的南北文牒,都一律使用汉文”。这说明(
)
A.辽没有创制本民族的文字
B.契丹文字使用范围有限
C.辽的大小字就是汉字
D.辽汉文用于非正式场所
3.(2021·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
A.雕刻印刷术已在唐朝普及
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
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
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
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
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
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5.(202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宋代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有助于宋代文化的大众化
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
6.(2021·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一月考)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A.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
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
C.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
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
7.(2021·黑龙江铁人中学)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
B.稳定伦理道德秩序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消解各民族间矛盾
8.(2021·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元代科举考试被废除,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激发了他们创作情绪。仕途失落的知
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从事杂剧创作。材料表明,元曲兴盛的直接
原因在于
A.科举制度的废除
B.文人地位的变化
C.市民阶层的扩大
D.元代以词曲取士
9.(2021·安徽高一开学考试)柳永是北宋词坛影响最大的词人之一,南宋词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其评价道:“凡有井
水处,即能歌柳词。”“柳词”得到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它
A.想象奇特,感情恣肆奔放
B.咏怀言志,强调意境雄浑
C.通俗易懂,反映市民意趣
D.辞藻华美,彰显士人情怀
10.(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一期末)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霹雷炮,此炮可能就是由露雷火球发展而来的。南宋时,霹虏炮经常用于作战中。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叫震天雷,南宋曾大量仿制,叫铁火炮。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资料说明
A.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非常频繁
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
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
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
11.(2021·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一期末)据载,宋代规模宏大的军器监共设11个大作坊,尤以火药作坊居首,每天生产弩火药箭7000支,弓火药箭10000支,蒺藜炮3000支,皮火炮20000支。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实施科技立国政策
B.军队已经普及了火药武器
C.社会矛盾已经得到根除
D.火药武器有助于维护统治
12.(2021·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一开学考试)下图为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江亭楼雁图》。马远的画作在构图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面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此种独特画风反映了南宋
A.偏安东南的政治局面
B.市民阶层素养的提升
C.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13.(2021·合肥市第六中学高一期末)朱熹指出,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道德也是知识的基础,并可范导知识。他将知识的直接目的与最终目的分别指向“明明德”与“明心之全体大用”,从而入于圣贤之域的道德境界,表明了其知识的依归与目的是为道德这一主张。由此可知,朱熹强调
A.知识对于道德的重要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4.(2021·山东泰安市·高一期末)南宋时期,很多士大夫自觉追求圣贤之道,当国家面临危难时,他们不惜毁家纾难,勇于舍生取义。据《宋季忠义录》记载,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B.士大夫民主意识的萌发
C.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D.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
15.(2021·浙江温州市·高一期末)《元朝秘史》成书于1252年,记载了从8世纪到13世纪中叶蒙古民族的历史。下图所示为该书汉语译本书影,其翻译的方法是将原文先用汉语加以音写,再逐词旁注汉语语义。下列对《元朝秘史》的说法有误的是
A.是蒙古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
B.有助于了解蒙古汗国的历史
C.原文使用的是畏兀体蒙古文
D.译文是汉语拼音化最早尝试
16.(2021·福建高一期末)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呈现出墨色浓淡不均、有个别字排倒、有隔行线的痕迹等特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印证的是
A.雕版印刷术开始于南宋
B.西夏的雕版印刷术不够成熟
C.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
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
17.(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期末)元代水浒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宋江出场唱词为“家住梁山泊,平生不种田。刀磨风刃快,斧蘸月痕圆”。明代水浒戏《梁山七虎闹铜台》中,则为“报国忠心如皎月,杰士丛中把姓标”。这一形象变化折射出
A.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B.世俗文化张扬个性
C.传统儒家伦理更趋强化
D.西方思想传入中国
18.(2021·天津南开区·高三二模)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判断,元杂剧
A.以歌舞为艺术表现形式
B.最终演变为流行的京剧
C.完全取材于宫廷的生活
D.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19.(2021·山东高三专题练习)如表是由宋人文集中抽样出的206例士人阶层女性阅读者的墓志资料统计而成的。这反映出宋代士人阶层女性
阅读内容
阅读人数
百分比
排序
佛道经典
105
51%
1
儒家经典
69
33%
2
史书
33
16.1%
3
诗词文
30
14.6%
4
女教典籍
21
9.2%
5
音乐
19
3.2%
6
家训
8
3.9%
7
天文医药等
8
3.9%
7
诸子百家等
5
2.4%
9
A.阅读目的具有较强功利性
B.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C.蔑视传统的纲常礼教观念
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021·江西高三一模)开芳宴,是夫妻(有情人)之间一种特定的宴席。通过举办这样的宴席不仅体现出丈夫对妻子的钟情与爱意,也向外人传递了夫妻间的和睦与恩爱信息。它也是宋金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像,反映当时人们对理想家庭生活和正统道德的追求。“开芳宴”墓葬图的流行
A.得到封建君主的极力推崇
B.反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C.体现男女地位的趋于平等
D.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湖南邵阳市·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忽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的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句话的理解。
三、论述题
22.(2021·江苏南通市·高一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计,北宋新建书院71所。南宋时期,理学大师们纷纷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书院这一独特的教育机构,书院数量较前朝更加蔚为壮观,新建书院300多所,理学家们在此讲学、辩论,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下表为南宋书院和进士数量分省统计表:
省份
书院数
进士数
省份
书院
进士数
安徽
14
695
广东
20
269
江苏
18
2306
贵州
1
0
浙江
60
3900
四川
15
2525
江西
101
3697
湖北
4
33
福建
48
4525
湖南
29
441
——摘编自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南宋书院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有效,表述成文,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题干中未提及《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扼杀,故A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且应该是整体、系统的理学体系,不只是朱熹的具体做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制订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推知朱熹使理学世俗化,故C项正确;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应该是乡村自治的具体操作实施,朱熹的做法只是为乡村自治铺垫而已,故D项错误。
2.B
【详解】
从材料信息看,辽正式的重要文件都使用汉字,契丹文用于一些不重要的非正式场所,适用范围有限,故B项正确;辽代有自己民族文字,排除A;C项太绝对,排除C;材料强调其用于正式场合,排除D。
3.C
【详解】
根据“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可知雕版印刷术的实行使“天下书籍遂广”,即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故选C;“已经普及”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活字印刷术在宋代才出现,排除B;D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
4.D
【详解】
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八思巴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和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说明我国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文化的信息,排除B;八思巴关于汉语拼音化的尝试,不能说明汉字出现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的趋势,排除C。
5.C
【详解】
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印刷应用比较普遍,书籍多,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故应选C;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故排除B;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也有民间刻书,故D错误。
6.A
【详解】
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追求良知要靠天理,而王阳明认为要靠内心,故他们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故选A;题意没有提及儒学世俗化,故B排除;材料没有提及儒学的思辨性,故排除C;只有朱熹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故D排除。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者推崇儒家经义,把程朱理学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强调伦理道德,有利于稳定其统治秩序,B项正确;元朝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主要原因不是程朱理学可以提高官员文化素养,A项错误;元朝统治者赞赏程朱理学,不是为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项错误;“消解”各民族间矛盾的说法绝对,D项错误。
8.B
【详解】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不再像唐宋以来那样重视汉族固有文化,更不尊重读书人,这使得很多文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而恰在此时,出现了杂剧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因此他们开始进行杂剧的创作,说明文人地位的变化加之杂剧的出现,使元曲走向兴盛,故B项正确;ACD选项说法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9.C
【详解】
材料“凡有井
水处,即能歌柳词”体现的是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词影响范围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它通俗易懂,反映市民意趣,C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错误,排除。故选C。
10.B
【详解】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两宋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使用火器,而且南宋政府的火器类型较多,这说明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B正确;A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没有对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火器进行比较,排除C;宋朝灭亡不是因为技术原因,排除D。
11.D
【详解】
宋代处于各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统治者重视火药武器的制作,是以此作为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D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火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未涉及科技研发,不等得出宋朝实施科技立国的政策,A项错误;题干只列举了火药制作,不能得出火药在军队使用情况,排除B;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2.A
【详解】
通过观察《江亭楼雁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远绘制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反映了南宋偏安东南的政治局面对画家绘画意境的影响,A项正确;马远的画属于文人画,与市民阶层素养的提升无关,B项错误;画家的独特画风不能说明南宋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项错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在马远的画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3.A
【详解】
在知识与道德的关系上,朱熹认为知识是道德的必要前提,知识的目的是“明明德”“明天理”,即达到圣贤的道德境界,反映出朱熹强调知识对于道德的重要性,
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知识,不是“存天理,灭人欲”,B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项错误。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出现了“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的现象,A正确;B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5.D
【详解】
通过观察13世纪《元朝秘史》的汉语译本书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翻译时将原文用汉语音写,再逐词旁注汉语语义,并非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最早尝试汉语拼音化的是明代中期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D项符合题意;成书于1252年的《元朝秘史》确是蒙古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A项不符合题意;将《元朝秘史》作成汉语译本发行,有助于我们了解蒙古汗国的历史,B项不符合题意;《元朝秘史》是蒙古人自己撰写的历史,原文确实使用的是畏兀体蒙古文,C项不符合题意。
16.C
【详解】
材料“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呈现出墨色浓淡不均、有个别字排倒、有隔行线的痕迹等特点”体现的是当时西夏已经采用活体字印刷术进行出版图书,C正确;雕版印刷术早在宋朝以前就已经出现,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无法得出相应结论,排除。故选C。
17.C
【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元代杂剧中宋江的唱词体现的是草莽侠义精神,而明代水浒戏则追求的是为国尽忠。这说明明代社会传统伦理更趋强化,C项正确;元杂剧标志着戏曲艺术发展成熟,A项错误;张扬个性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题干信息与西方思想无关,排除D。
18.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杂剧砖雕上的人物体现了元杂剧中的不同角色,有官人、士子和商人等,说明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D项正确;元杂剧是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故A项错误;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不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故B项错误;“完全取材于宫廷的生活”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19.D
【详解】
儒佛道书目占到80%以上,没有兵书,说明宋代崇文抑武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到士人阶层阅读书目的类别,故选D项;宋代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读书的目的并非为了求取功名,故不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排除A项;仅据女性读书的类别无法推知其社会地位如何,排除B项;阅读儒家经典明显是受纲常伦教观念的影响,而非对传统纲常伦教的蔑视,排除C项。
20.D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开芳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家庭生活的追求和传递夫妻恩爱的正统道德伦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明显,因此选D;A、B选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不符合史实,排除。
21.(1)形象: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备诸多美德;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精髓,将“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形成哲学体系;理学将天理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强化了伦理道德;理学摒弃佛道中彼岸世界思想,肯定现实生活,促进了儒学伦理道德的世俗化;理学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详解】
(1)形象:根据材料“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忽等诸美德”可归纳出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备诸多美德;根据材料“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归纳出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政治抱负是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理解:根据材料“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可归纳出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精髓,将“理”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形成哲学体系;根据材料“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可归纳出理学摒弃佛道中彼岸世界思想,肯定现实生活,促进了儒学伦理道德的世俗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将天理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强化了伦理道德;理学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22.评分参考:
提取信息
简要分析
南宋新建书院300多所
南宋书院的增多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南宋时期理学家们新建书院,理学家们在此讲学、辩论,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说明程朱理学受到推崇,反映了南宋时期理学的兴盛,促进了理学思想的传播。
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书院数量较多,贵州、湖北等地较少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因此,书院分布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均衡。
书院数量多的地区,往往考取的进士数也多,基本上呈正比关系
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如提取到其他信息,必须出自材料;分析必须言之有理。
【详解】
这是一道开放题,需要学生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史实论证,史论结合,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提取信息,根据表格内容及材料来源,可以提取有效信息“南宋新建书院300多所”“南宋时期理学家们新建书院,理学家们在此讲学、辩论,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书院数量较多,贵州、湖北等地较少”“书院数量多的地区,往往考取的进士数也多,基本上呈正比关系”等有效信息,然后围绕这些有效信息逐一分析,简要分析分别有书院与教育发展、书院与思想传播、经济重心南移与书院发展、书院与科举取士等方面的内容。如提取到其他信息,必须出自材料;分析必须言之有理。
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